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西周初期编纂的一些资料中记载夏朝末期夏人诅咒夏桀,期盼他早日灭亡,甚至不惜与其一同赴死;商朝末期商人也在诅咒纣王,盼望上天降威,收回纣王的大命。周人编纂这些现象(     
A.表明西周初期较注重民心向背B.意在总结夏商成功统治经验
C.反映了西周重视夏商民众呼声D.体现了夏商旧俗的影响深远
2024-05-2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十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有学者认为,作为早期君主制度的周制,保有若干原始民主遗风。下列史料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殷墟甲骨文中“大乙伊尹并祀”的记载B.周公和姜太公均在武王的三公之列
C.周人对伏羲、神农、黄帝等古圣的崇拜D.周制设小司寇一职以征询民众意见
2024-05-15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汕头市某校高三下学期一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3 . 据《尚书·召诰》记载,周人认为接受“天命”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便是“德”,即“祈天永命”的前提是“惟王其疾敬德,王其德是用”。由此可知,周朝(     
A.重视道德教化B.神权政治受到冲击C.不再信奉天命D.皇权尚未实现集中
2024-02-02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中国古代财政监督制度】

材料一   《周礼·天官》所记载的“宰夫”和“司会”有财政监督的权力,而且有一定的分工:“宰夫”重在审查各级官署财用出入的合法性,“司会”则要把官府的收支和它完成的事功联系起来进行考核。《礼记·王制》中提出“量入以为出”,对财政收支实行预算控制。《周礼》中规定:财赋的出入必须经过几个人的审核,内外互相考核,出入互相考核。战国李悝《盗法·杂法》中规定:遗失记载官物的帐薄以致财物数量有错误的,要按不揭发盗窃论罪。

材料二   秦代已有相当严密的财政监督制度。会计记录不正确,对财物保管不认真均会受到惩罚。此外还注重对新旧官吏交接的监督。西汉对于财政收支的具体监督,既加强对上计簿的审查,还大力严惩贪污舞弊和贿赂行为。隋朝以前有财政监督的制度,却没有专管机构。隋唐时刑部下专设比部,“职掌内外赋敛、经费、俸禄、公廨、勋赐、赃赎、徒役课程、通欠之物及京师仓库,三月一比”。北宋对于各级官署支用的财物要进行事前的和事后的审计,到南宋初设审计院。明、清以户部所属的“清吏司”来执行财政监督。十三个清吏司根据各省一年一报的文册进行审查核销。清前期大体延袭明制,均按监督的对象,作具体的分工。

——以上均摘编自赵友良《我国历代财政监督(审计)制度考略》


(1)根据材料一,列举我国财政监督早期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财政监督的演进趋势及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如表为关于华夏早期民众领袖举动的记载。据此可推知(     
早期领袖举动记载出处
饭于土簋,饮于土《韩非子·十过》
耕历山,陶河滨,渔雷泽《墨子·尚贤中》
亲自操橐耜《庄子·天下》
A.上古时代社会生产力落后B.原始民主遗风尚存
C.战国社会呈现出转型态势D.先秦诸子推崇德治
6 . 据《左传》记载,周初,周王在册命仪式上让鲁侯宣誓效忠于周,按周王室命令行事。册封蔡仲的命书中云:“王曰:胡,无若尔考之违王命也。”让蔡仲宣誓不能像他父亲蔡叔那样违背周王命令。周王之举意在(     
A.弥合族群间的巨大差异B.提升治理地方的能力水平
C.明确宗族内部等级尊卑D.加强诸侯与王室政治联系
2023-12-12更新 | 9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项城市五校2024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王”是三代时期君主的统称,但在不同的朝代君主又有不同的称呼(见如表)。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文献记载解读
《说文解字》“后,继体君也”夏王朝的最高统治者袭用了氏族公社首领“后”的称号,“后”意思是生育,亦有祖先的意思,带有氏族社会组织的痕迹
《尚书》“听予一人之作猷”这里“予一人”是商王的自称,是从商王成汤至末代帝辛专用象征王权的称号,表示商王是国家最高权力的体现者
A.君主专制在商朝时已萌芽B.君主是贵族政治的代表
C.商朝王权和神权紧密结合D.王权随社会发展而加强
2023-11-24更新 | 34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春秋战国时期有“师保”“辅贰”之制。《礼记》记载:“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保也者,慎其身以辅翼之而归诸道者也。”《左传》记载:“天生民而立之君……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这反映了(     
A.儒家理政思想的弘扬B.原始民主制遗风的留存
C.华夏认同观念的加强D.当时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左传》记载:“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材料反映出(       
A.家国一体的国家结构B.商周原始民主的传统
C.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D.重视宗法血缘的特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在关于周代建制的记载中,既有“君,谓有地者也”“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的内容,也有“无田禄者,不设祭器”“持手而食者不得立宗庙”。这些记载说明(       
A.分封制宗法制互为表里B.有地成为分封的唯一标准
C.西周祭祀礼仪法则严苛D.君统宗统有同一经济基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