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西周“宗法制度实际上是一种血缘认同制度,它规定了同一血亲共同体成员之间的亲疏关系、嫡庶关系、等级关系、相对地位和世袭权力”。据此可知,宗法制
A.促进了宗族观念形成B.规范了宗族内部秩序
C.强化了嫡长子的特权D.奠定了分封制的基础
2 . 周代社神为禹,谷神为稷,不仅将周人的祖先神“后稷”定为了国家神,而且让分封的无论是同姓还是异姓诸侯国,都作为共同的“神”进行祭祀。这一做法旨在
A.确立周王共主地位B.建立统一的宗教体系
C.提高文化信仰认同D.强化周政权的合法性
2020-09-18更新 | 372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历史文献记载:周初定贵族墓葬列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考古发掘:湖北随县曾侯乙(公元前475年——433年)墓,挖掘出了九鼎。对材料的解读最合理的是
A.历史文献记载是可信的,推测考古发掘出的曾侯乙应该是周代某位天子。
B.考古发掘实物是可信的,推测历史文献记载的周初“列鼎制度”是假的。
C.历史文献和考古实物都可信,推测出周天子在战国时期改革了列鼎制度。
D.历史文献和考古实物都可信,推测出战国初曾侯乙僭越了传统礼乐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西周时青铜礼器主要有鼎、鬲、盨、簋、豆、敦等类,它们大多制作精美,造型端庄,纹饰威严、华丽。贵族阶级生前或死后所使用的礼器依次规定为九鼎八簋、七鼎六簋、五鼎四簋、三鼎二簋、一鼎一簋等五个等级,其对应的使用者分别为周天子、诸侯国君、上大夫、下大夫和士。这主要说明了当时的青铜器
A.充当了人与神沟通的媒介B.种类繁多受益于分封制度
C.制作技术被贵族牢牢控制D.是象征权力的徽章和道具
5 . 宗法制造成西周“家天下”的局面和魏晋时代“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门阀政治,至明清之际,它为徽商提供血缘网络、商帮、会馆、人力、财力,是徽商成功的重要因素。这表明宗法制
A.血缘关系逐渐被取代B.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推动着社会不断进步D.具备丰富的政治、社会功能
6 . 据《资治通鉴》记载。东周时期,周威烈王正式册封魏、赵、韩三家大夫为诸侯国,出现了“三家分晋”的局面。司马光评价,“君臣之礼既坏矣,则天下以智力相雄长”。这表明东周时期
A.分封制度遭到破坏B.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C.政权不再具备等级特征D.王位世袭制度消亡
2020-08-2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东九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7 . 公元前482年黄池之会,吴王说吴国开国者在周室中辈分最高,所以“为长”,晋定公说从晋文公开始,晋国尊王攘夷,成为周王室认定的霸主,所以自己才是“长”。这反映出
A.宗法分封制蕴含着大一统的因子B.诸侯争霸导致周天子的威信扫地
C.嫡长子继承制因诸侯争霸受到冲击D.周王室与诸侯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8 . “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这一做法旨在
A.建立中央集权B.维护宗法制度
C.加强地方管理D.削弱贵族势力
9 . 王国维在评述古代中国某朝代一制度时说:“古人非不知官天下之名美于家天下,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敝将不可胜穷,而民将无时或息也。”由此推论,这一朝代最终还是确定
A.嫡长子继承制B.分封诸侯制
C.道家无为而治D.科举取仕制
10 . 《班簋》铭文记载了周王命毛伯率兵征讨东方反叛的少数民族,成功之后告祭天的事情。铭文日:“公告其事于上,唯民亡遂才(哉),彝昧天令(命),故亡。允才(哉)显,惟敬德,亡卣(攸)违。”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铭文是研究商周社会的主要史料
B.西周族群对立民族矛盾异常尖锐
C.周王以天意来论证政治活动的合法性
D.敬德保民的儒家思想在西周得到重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