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

材料二   不过应该注意到,周天子当时并没有真正的统治权,周初万邦并立,周不过只是其中一邦。……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相互之间,诸侯和卿大夫之间,往往用盟约维持关系。所以我们可以说,周代存在着主权分割现象,却没有形成个人之间的主从关系。

材料三   自从秦始皇统一了当时的“天下”,中国即成为一个长期整合的政治体。……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单元,能够有长期的凝聚性,固然由于其地理环境自成格局,但也由于国家形态具备一定程度的稳定性。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分封制的弊端。
(3)试评价秦朝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积极影响。
2023-11-18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仪礼·觐礼》曰:“同姓大国,则曰伯父;其异姓大国,则曰伯舅。同姓小邦,则曰叔父;其异姓小邦,则曰叔舅。”王国维认为:“异姓之国……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于是天下之国,大都王之兄弟甥舅,而诸国之间,亦皆有兄弟甥舅之亲。”这反映出西周时期(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得到强化B.神权迷信在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减弱
C.华夏民族国家封建化进程加快D.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联系紧密
2023-11-06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府、靖、绥、横、定五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宜侯夨(cè)簋(guǐ)(图)是西周早期的青铜器,器内铭文记述了周康王改封夨于宜地为宜侯,赏赐其土田、山川以为封土,赏赐其前商王族、平民、奴隶等以为授民之事。以上记述可用于研究(       
A.禅让制B.察举制C.分封制D.科举制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统治者与社会保持相对平衡状态,权力的施行不但受限于道德,依据血缘关系来参政的传统也对王室权威有实际限制,国君只是“平等者中的首席”。春秋战国时期,这个“国际体系”包括了封建等级制度的解体、频繁战争、整体的无政府状态、均势的形成、中央官僚制度的发展等。查尔斯·蒂利认为,战争的压力迫使统治者征用物资,因而不得不与国内资源持有者进行“谈判”,这些“谈判”带来各种权利。如果我们照此理解,那么春秋战国时期野心勃勃的统治者也曾为了鼓动民众参战和为国牺牲而做出三个重大的让步:一是言论自由,二是允许通过上诉来修正司法不公,三是给予在土地授予和福利方面的经济权利。

——摘编自许田波《战争、国家形成与公民权:春秋战国与近代早期欧洲比较》

材料二   在奥尔森看来,国家、政府或统治者努力保障个人权利并避免过度掠夺,均源于所谓“共容利益”,目的是保证自身收入的长期最大化。16世纪末的英国,众多贵族和绅士经受不住外贸的利润诱惑而加入各种股份公司。1603年的伦敦,大小事务都受约200名大商人的控制。政治上的权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产状况,代表商人集团的新贵们在议会中的席位明显增加,新兴阶级不仅影响、甚至控制了政府及议会。因为战争而在财政上捉襟见肘的王室与商人之间彼此依赖:握有灵活动产的商业家族比起旧土地贵族更能缓解君主的燃眉之急,政府则对商人集团予以特许权的“回报”。新兴集团同国家命运的联系是如此紧密,在国内,他们要求国家保护,并给予他们经济特权;在国外,他们需要国家作为扩张和掠夺的庇护伞。“共容利益”不断扩大,催发了西欧的制度变迁。

——摘编自张宇燕、高程《美洲金银和西方世界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与春秋战国时的社会群体能拥有一定权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欧社会形成“共容利益”的原因,并指出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谈谈中外历史上政府权力与民众权利间的博弈对我们的启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指出,周武王在灭商后,“封功臣谋士”。除了将一些重要的人员封为诸侯外,还使军中的其他人员“各以次受封”,有些出身中下阶层的士兵因而受赏或晋爵,其社会地位也随之获得提升。周武王的这一做法(     
A.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基础B.改变了传统选官制度
C.奠定了宗法分封的基础D.维护了贵族特权地位
6 . 下面是先秦古诗《赓歌 ·股肱喜哉》中记载的一次“互动式对话”。
◎帝舜作歌日:“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
◎皋陶(掌刑狱)和而歌日:“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 |
这种“互动式对话”(     
A.打上了原始民主的烙印B.促进了权贵阶层的产生
C.折射出君臣关系的萌芽D.催生了古代社会的转型
7 . 西周时期,出现了纷繁复杂的祭祖礼仪。祭祀时,大宗的嫡长子主祭,遵守前庙后寝、左昭右穆等一系列严格的祭祖礼仪,内容涉及君臣、父子、性别、言行举止等各方面。周代完善祭祖礼仪意在(     
A.维护政治伦理秩序B.追念祖先功绩
C.明确贵族等级秩序D.缓和阶级矛盾
8 . 据记载,周人后世子孙追述周初分封情况时曾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又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反映了西周时期(     
A.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B.解决了贵族内部的利益纷争
C.建构起国家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D.实现了君主权力的高度集中
2023-04-29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江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西周时期小宗世袭为大宗家臣,异姓亦可世袭为家臣。然至春秋时期,家臣由西周“宗法性家臣”发展成春秋后期掌握国家命运的“陪臣”。这一现象表明春秋时期(     
A.血缘政治不断发展完善B.封建贵族享有广泛特权
C.周王丧失天下共主地位D.官僚政治体制逐渐萌发
10 . 商周时期国人对待国家大事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如果在位的人没有能力,或者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国人就有权力将他赶下台。这突出说明了商周时期(     
A.原始民主遗存制约君主权力B.君主没有真正掌握国家权力
C.社会舆论决定着君主的决策D.人民群众是国家权力的主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