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史记》载:黄帝的疆域“东至于海,西至于江,北逐荤粥”。但据(周)甲骨文记载:至“周用 封建制以镇压四国”,却“始终未曾没收蛮貊土地人民统一寰宇之内”。上述差异可用来说明
A.各民族共同塑造了国家统一B.地域统一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C.周代封建制阻碍了国家统一D.国家统一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2020-11-27更新 | 202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第三次双基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 . 关于下图内容的表述,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分封制等级森严B.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C.中央集权高度集中D.宗法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
2020-11-26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说:“(西周时)周天子只是国家现实与精神上提纲掣领的领袖,是天下的共主,是国家主权的体现者,天下诸侯则可以在周室礼乐制度下各得其所、各行其道。”由此可知,他认为西周时
A.国家实现了形式上统一B.分封制度走向了瓦解
C.中央集权制得到了强化D.礼乐制度削弱了王权
4 . 许倬云先生在«求古篇»中指出战国时代位列宰相者共81人,经他分析整理后得出以下结果。

据此可知
A.贵族政治逐渐走向没落B.旧的社会阶层被彻底打破
C.才能是选贤的唯一标准D.皇帝权力实现了高度集中
2020-11-20更新 | 19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周初,封建晋国时要求对待夏遗民要“启以夏政,疆以戎索”。封建鲁、卫时,对待殷遗民要“皆启以商政,疆以周索”。西周的这些举措
A.消除了商朝后代的反抗斗争B.强调因事而异,巩固了统治
C.密切了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D.促进西周与夏商遗民的文化交流
6 . 周人起于关中,而崤关以东的华北平原及山东半岛,在商代已是文明发达区域。较落后的周人为控制先进的东方的土地与人民,只好大力推行分封制。这说明分封制
A.有利于巩固统治B.落后于时代潮流
C.以井田制为基础D.植根于血缘关系
7 . 张荫麟在描述某种制度时说:“这些卿大夫的旁支后裔当中,和氏室的嫡系稍亲的多半做了氏室的官吏或武士,疏远的则做他属下的庶民。故一个大夫和他私家的僚属战士,每每构成一个大家族。”西周时期,在该制度下
A.以血缘为纽带,家族内部成员平等
B.实施贵族政治,地方分权特征明显
C.亲族封邦建国,国家星现撕裂状态
D.君权至高无上,官僚帝国初步建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方伯是天子为了加强对边远地区的控制而册命的,是对周王朝疆域内某些地区有征伐权力的一方诸侯之长。方伯对其控制的小诸侯国实行类似于朝廷对自己的政治统治。据此可推方伯的设置
A.易于引发政局的动荡B.体现了家国一体观念
C.呈现出官僚政治色彩D.强化了天子共主地位
9 . 《大雅》是西周王畿地区的庙堂诗,从中可看出宗周贵族比较系统的政治观念,诗歌中不再以“夏”称周邦,也不提夏、商两族先王德行遗言,只是处处言“周”,这说明
A.宗法观念源于西周时期B.夏商周有民族认同意识
C.周对夏、商文化的割裂D.周王室中心地位的凸显
10 . 春秋时代在某些国家里已有总领百官的冢宰、太宰或相,他们还是一些卿大夫的世袭官职。到了战国时代,在官吏组织中文武分家,产生了文官的首长相,武官的首长将。这一变化表明
A.礼乐制度遭到严重破坏B.官僚制度的雏形出现
C.文武并立制度广泛建立D.皇权专制意识的强化
2020-11-11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