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孔)子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表明孔子倡导的礼乐文明
A.服务于鬼神上苍B.服务于国家政治
C.服务于人民大众D.服务于整个社会
2020-08-07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15届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班簋》铭文记载了周王命毛伯率兵征讨东方反叛的少数民族,成功之后告祭天的事情。铭文日:“公告其事于上,唯民亡遂才(哉),彝昧天令(命),故亡。允才(哉)显,惟敬德,亡卣(攸)违。”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铭文是研究商周社会的主要史料
B.西周族群对立民族矛盾异常尖锐
C.周王以天意来论证政治活动的合法性
D.敬德保民的儒家思想在西周得到重视
3 . 家谱的雏形在殷商卜辞世系关系中有所反映,隋唐以前,家谱修撰相当发达,大量家谱书籍问世,但大多未留传后世,人们一般认为家谱起于宋代。 这反映出
A.分封制对中国的社会影响深远B.宗法观念日常生活中长期存在
C.君主专制带来封建家长制盛行D.家谱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2020-08-01更新 | 309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指出,春秋的诸侯国不是一个纯粹的政治机构,国君君临天下但并不治民。对于卿大夫而言,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这反映出
A.“家国”同治的观念B.宗法制的实施
C.社会转型的完成D.“国”与“家”的对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学者姚大中在其著作《黄河文明之光》中指出:“周文化对中国域内人类活动秩序最早设定统规则与制度化成功……中国文化的正统便以周文化为深厚根基。”下列表述属于周朝政治文化范畴的是
①殷民七族封于殷 ②别黑白而定一尊   ③立嫡以长不以贤   ④凡周之土,不(丕)显亦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④D.②③④
6 . 西周初年在周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和各诸侯国都有明确的国、野之分。王或诸侯所居都城及其近郊称为国,居住在国中的同族成员是国人;郊外称为野,居住在野的被征服地区的原住民则是野人。国野之分表明西周
A.中央集权式的制度构造B.基于血缘的管理架构
C.权力继承方式的多样性D.宗法观念的逐渐淡化
2020-07-25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司马光《资治通鉴》的编写起于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立三晋大夫为诸侯,终于藩镇军阀拥兵自重的五代时期,这说明司马光意在
A.强调君臣名分的重要性
B.强化历史学的政治功能
C.宣扬天理的至高无上性
D.维护中央集权反对分封
2019-05-02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第七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8 . 春秋时期,郑国初铸刑书时,晋国保守贵族叔向致信于郑国执政子产,指出此举会导致“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子产则回答说这是时势发展的必然。这反映出当时
A.礼乐文化秩序遭到破坏B.传统治国方式出现调整
C.法家法治主张受到重视D.贵族阶层特权得到强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初步具备了君主专制国家的雏形,正从宗族国家向君主专制国家过渡。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
A.宗法分封制度已经终结B.血缘政治纽带得到加固
C.官吏选拔原则发生变化D.家国一体观念趋向淡化
10 . 禹治水的传说最早见于春秋时代的作品《诗经·商颂》,提到禹只有简单几句,没说禹还干了其他什么事,治水的“水”仅指黄河。但是在战国成书的《尚书·禹贡》篇中,禹的贡献就大多了,不仅治水,还划分了“九州”和“五服”。出现这一变化主要原因是
A.战国时期考古发掘的成果B.实现统一的政治需要
C.民族文化认同得到了加强D.诸侯王问题得到解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