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人们一认为家谱起于宋代,其实家谱的雏形在殷商卜辞世系关系中就有所反映,隋唐以前,家谱修撰已相当发达,大量家谱书籍问世,只是大多未留传后世:这表明我国
A.分封制影响深远B.宗法观念长期存在
C.封建家长制盛行D.家谱文化博大精深
2020-09-11更新 | 339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2 . 李山在《中国文化史》一文中写道“古代中国人缺少外战的热情,但有守卫家邦的意志。重视血缘家族,关注人伦情感,崇尚家国认同,它不足以激发主动征战的热情,却足以产生‘执干戈以卫社稷’的道义精神。家国对于他们来说是生死于斯的土地。”对这一民族精神的形成有深刻影响的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D.军功制
2020-09-01更新 | 549次组卷 | 39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一中、射阳中学等五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春秋后期,周景王的正妃生有两子:姬猛、姬匄。景王死后,姬猛继位。其庶长子姬朝杀害姬猛,自立为王,实力强大的晋国攻打姬朝而拥立姬匄为王。这说明当时
A.中央集权走向衰落B.兄终弟及成为继承原则
C.诸侯霸权交替频繁D.宗法制仍具较大影响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董书业先生在《春秋史》中提出,春秋时期的一个重要时代特征,是“统一局面的酝酿”。在列国纷争中,秦、晋、楚、齐、吴等诸侯国进行体制改革强化中央集权,兴起了一种新的地方制度,该制度是
A.君主专制B.王位世袭制C.官僚制度D.郡县制
5 . 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前有一幅楹联:“一 本所生, 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重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下列哪-种制度
A.郡县制B.分封制C.宗法制D.内外服制
2020-08-18更新 | 127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2-2013学年江苏东台唐洋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6 . 在研究西周某一政治制度时,学者董恩林指出:周代受封侯从周天子手中得到的最重要的权力便是因地制宜、开疆拓土,在分封各诸侯“并国”“开地”的过程中,周王的天下一统局面才得以形成和扩展,达到空前广袤的程度。作者意在强调
A.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B.西周的国家政权开始逐渐趋向严密
C.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的政治特权D.礼乐制度保证了周王具有至尊权威
2020-08-05更新 | 400次组卷 | 28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全国设郡36(后增至41),设县约1000左右。郡的最高长官是郡守,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县的最高长官为县令或县长,县以下设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直接任免调动,不能世袭。以此可见,郡县制与周代“封土建邦”的分封制相比,最主要的差别是
A.形成了直接向皇帝负责的监察体系B.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C.确立了以贵族世袭为特征的地方机构D.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2020-08-04更新 | 66次组卷 | 19卷引用:【校级联考】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等四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周之制度大异于商者,包罗甚广。不能在此一一论列,其中封建子弟一项,对华夏民族之形成影响巨大。”其意在说明
A.西周完成首次社会转型B.西周继承前代政治制度
C.“华夷之辩”由来已久D.分封制促进了民族融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战国中期,诸侯国国君给各级官吏的报酬,一般不采取分封土地的办法,而给予一定数量的粮食或钱币。到了战国后期,诸侯国君已普遍用玺、符作为凭证,用以任免官吏、传达政令、调遣军队等.这说明战国中后期(     )
A.频繁的变革阻碍社会发展
B.经济发展推动官僚制度改革
C.出现专制集权制度的萌芽
D.国家统一开始取代封建割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①禅让制 ②分封制 ③世官制 ④宗法制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019-01-30更新 | 2174次组卷 | 50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上冈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必修)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