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3 道试题
1 . 公元前514年,晋国的韩、赵、魏、知、范、中行氏6家大夫联合灭掉祁氏与羊舌氏,分其田以为10县,任命的10人县大夫中,因有功而受禄2人,因是士族子弟(知、赵、韩、魏)而受荫4人,因贤明而被推举4人。这表明当时
A.选官制度基本成熟B.官僚制取代贵族制
C.晋国治理体系混乱D.中央集权制已产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西周把平民分为两类,居住在城中的人称“国人”居住在城外的人叫作“野人”。国人享有一定的政治和经济权利,野人则只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不得参与政事。这种制度
A.加速了城乡之间人口流动B.强化了社会的等级观念
C.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地位D.促进了土地制度的改革
3 . 宗法制的特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思考:这幅图反映出西周的宗法制有哪些特点?分封制与宗法制是怎样的关系?
2022-09-21更新 | 20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导学案)-【轻松教,快乐学】2022-2023学年纲要上讲知识培素养同步精品
4 .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政治制度,对我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昔周公吊(感怀)二叔之不咸(通“贤”),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左传》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新唐书》载:“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

材料三   (元行省)……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值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与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省六部制的影响。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春秋多发弑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左传》归纳为“并后(妃子与王后等同)、匹嫡(庶子与嫡子等同)、两政(大臣与国君等同)、耦国(大城与国都等同),乱之本也。”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王权已经无足轻重B.统治阶层争权夺利
C.国人参与处理国事D.传统秩序土崩瓦解
6 . 据《国语·周语》记载,周穆王准备征伐未及时进贡的犬戎,祭公谋父以“增修于德而无勤民于远”试图谏止,周穆王执意西征,仅“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此后,戎狄不朝。这一记载表明(     
A.分封制下君臣关系制度化B.古代谏议制度起源于西周
C.仁德治国的观念源远流长D.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
7 . 昭、穆二世虽在文治上无什么建树,但在前代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疆土;另外,经百余年之发展,鲁、齐、燕、卫、晋等主要封国,都不仅在当地站稳了脚跟,且有较快发展;南方的吴、楚、巴、蜀等,亦与周室及中原各国交往不断。可见西周成康昭穆时代(     
A.华夏国家已粗具规模B.崇尚武力已得到认可
C.地方分权弊端已消弭D.血缘关系维系周统治
2022-08-30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1课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封建是封邦建国的简称,即分封制,由周人创立,是古代中国社会结构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封建制中,个人是天下、诸侯国或家族中的一分子,必须为天下、诸侯国或家族承担责任。在封建制影响下确立的“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集权形式从秦朝一直延续到清朝。在希腊城邦制中,个人要融汇于城邦,为城邦服务终身,甚至为了城邦的利益不惜牺牲生命。城邦制为西方各国的发展确定了模式,特别是城邦制的多元性和民主性对西方影响巨大。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封建制下,天下的“常道”是所谓的“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君臣如父子,权力分配是一种宗法模式。每个人的血缘决定了他的特定位置,不能更换。封建制追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格局,“《春秋》大一统”是人人皆知的名言,天下“定于一”成为上自皇帝下至平民的共识。在希腊城邦制下,公民具有什么权利和义务,是由法律规定的,如公民担任公职是义务,也是个人自由。在古希腊思想家眼中,城邦的精髓就是公民的集体治权。此外,希腊城邦间的政体各有差异,就是城邦内的政治结构也是多元的。斯巴达是贵族寡头政治,希腊是民主政治。

——摘编自李淑梅等《中西文化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封建制与希腊城邦制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封建制与希腊城邦制不同之处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西文化的认识。
2022-10-01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一考点0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C卷-纲要上-新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专项练习
9 . 西周以镐京为都城,除此之外在王畿区广设都邑宫馆,在王畿区以外的交通要道沿线及族群关系复杂的边疆地区设置王帐,供周王“巡狩”时驻跸。此举       (  )
A.实现周王对地方的直接控制B.以监察异姓功臣为首要目的
C.适应管控地方强化王权之需D.建立起沟通全国的交通网络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西周时期的社会伦理关系一般适用于同族和亲戚;春秋时期,社会伦理关系不仅用于宗族和亲成,在血缘人伦外还增添了异邦、异族的“道路之人”。这一变化反映出春秋时期
A.社会人员可自由流动B.宗法观念日益淡化
C.儒家思想影响力扩大D.国家的地域化治理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