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良好的国家治理,制度是决定性的。“少一些统治,多一些治理”,这是从历史中得到的启迪。下面表格信息反映的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治国思想的演变历程。

朝代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治国思想
王位世袭制君权神授,替天行命(即受天
较完善的官僚系统;内外服制命而王,听命于神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原始民主传统敬天保民
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法家思想“以法治国”
内外朝制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推恩令”;刺史制汉初黄老思想“无为而治”;汉武帝以后“独尊儒术”
三省六部制道州县制﹔唐中期以后“藩镇制度”文武并重,兼容并包
北宋“二府三司”路州县制;设“通判”崇文抑武,守内虚外
中书省行省制;设宣慰司管理边疆事务附会汉法,实施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
废宰相;设内阁废除行省,设三司(明初)重典治国
设军机处省府(州)县三级制;督抚制敬天、法祖、勤政、亲贤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

从上表中任选一个朝代,围绕该时期的国家治理体系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论证分析。(要求:明确列出所选朝代,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 . 下表是秦朝九卿的名称和职能,据此可知秦朝(     

名称

主要职能

名称

主要职能

郎中令

宫中警卫

宗正

皇室宗族

卫尉

宫门警卫

廷尉

司法和首都警卫

少府

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

典客

少数民族事务

太仆

宫廷车马

治粟内史

国家财政和税收

奉常

宗教、礼仪和教化

A.确立了中央对地方的绝对控制B.九卿是皇帝之下的最高权力中枢
C.政治体制有明显家国同构色彩D.“以法为教”的治国理念
3 . 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行中书省、八思巴文、散曲、简仪
上计制、“直道”、小篆、灵渠
纳庸代役、“画圣”、三省六部制、三教并行
布政使司、考满、南北分卷、内阁
A.①②④③B.②①④③C.②③①④D.②③④①
4 . 下表中的史料反映了秦代 (       
A.文书行政管理制度严密B.严刑酷法实行暴政
C.地方官员权力被严重削弱D.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中国古代史上历代地方行政设置状况。

秦朝

郡、县

两汉

西汉初年沿袭郡、县,还包括王国和侯国、

东汉

州、郡、县

魏晋

州、郡、县

隋朝

废郡,保留州、县

唐末

道、州、县

宋朝

路、州(府)、县

元朝

省、路、府、州、县

明清

省、府、县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地方行政设置的突出特点是(       
A.机构完善B.分级管理C.因俗而治D.权力制衡
6 . 下表是秦朝中央“三公”的职能及其他信息,表格中③处的官名应该是
官名职掌印绶备注
常丞天子,助理万机金印紫绶
掌武事金印紫绶或称国尉
掌副丞相、监察银印紫绶位上卿
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将军
2022-02-23更新 | 131次组卷 | 2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嘉勋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检测历史试题
7 . 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秦朝到隋朝的行政区划变迁。材料突显的本质问题是
秦朝郡县二级制37个郡(后增至48),下辖大约一千左右的县级政区
西汉末年郡县二级制郡国共103个,下辖1587个县(郡之上设置14个监察区)
西晋前期州郡县三级制19个州统辖172个郡国,郡国下辖1232个县
南北朝后期州郡县三级制220个州,统辖999个郡,县级政区变化不大
隋朝初期郡县二级制并州改郡,共190个郡,下辖1253个县

A.人口的迅速增长B.中央集权的困境C.疆域的不断扩大D.君主专制的弊病
8 . 从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发展史来看,政治与行政权力趋向集中有三条清晰的轨迹与特征,见下表(     
强势君主统治下的中央集权“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如秦始皇、汉武帝和明太祖等强势君主统治,加强 君主个人专权
弱势君主统治下的中央集权以丞相或摄政之类的重臣为代表的中枢行政系统地位上升。如三国时期的诸葛孔明和清初顺治帝时期的多尔衮等人从行政上强化了中央政府的控制能力
开明君主统治下的中央集权群臣谏议,“政通人和”。如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宋神宗时的王安石变法等,君主集权与行政中枢权力集中较为和谐同步运行
据此可知,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
A.呈现出君主专制强化与弱化相交织的趋向
B.中央机构行政权大小不以君权强弱为转移
C.体现古代政治制度的本质特征与政治取向
D.能全面体现统治集团群体共治的合理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