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09 道试题
1 . 陈桥兵变时,后周武臣韩通因组织抵抗被杀。北宋初年,宋太祖给予其充分的褒扬,且“以礼葬之,嘉其临难不苟也”。宋太祖此举旨在(     
A.推行崇文抑武方针B.重建君臣伦理纲常
C.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D.推动理学思想广泛传播
2024-05-1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汉武帝去世后,继位的昭帝年仅8岁,外戚霍光以大将军身份秉政,领尚书事。西汉后期如外戚王莽等,也都是以大将军或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身份执掌中央大权。上述现象反映出(     
A.中央行政中枢权力调整B.汉匈之间战争绵延不绝
C.军功阶层长期把持朝政D.藩镇割据削弱统治力量
2024-05-16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援引了钱穆先生关于“南北朝是一个病的时代,此所谓病,乃指文化病……新生的希望在北朝,不在南朝”的观点,并进一步阐释道:“南朝‘此等土族’重振皇权、重振官僚政治的动量,远不如北朝军功贵族之大。”该学者意在强调(     
A.北朝政权具备一定的变革优势B.皇权扩张制约着治理效能增强
C.民族交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D.南北朝间的矛盾源于制度差异
2024-05-1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萌芽。楚、秦、晋等国出现了县,最初设在边地,带有边防性质。郡的出现比县稍晚,也多在边地。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郡县制为汉代沿用。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这时的州还只是一种监察区,各州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巡查郡县吏治。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对所部郡县官吏实行管理,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

——摘编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

材料二   隋初沿用州郡县三级制。但南北朝以来,行政区划变化纷繁,反映出地方分权的特点。开皇三年(583),兵部尚书杨尚希上表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隋文帝采用此建议,罢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清除了过去层次、机构过多的弊端,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以前中国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隋文帝行政区划制度改革的原因。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隋行政区划制度改革共同的积极作用。
2024-05-1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绥棱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历史试题
5 .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云南河泊所遗址发现建筑遗迹,判断其年代应为西汉中晚期至东汉,其内出土了大量封泥、简牍。2021年、2022年两次发掘出土了包括“滇国相印”“益州太守章”“建伶(县名)令印”等在内的500多枚封泥,发现带汉字的简牍200多枚。这些发掘反映当时(     

A.郡国并行制影响扩大B.边疆治理具有政治智慧
C.国家统一的进程加快D.推恩令实施具有策略性
2024-05-15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昆明一中高三二模联合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6 . 丁忧源于汉代,是古代官员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清会典》记载“督抚丁忧,不得遽行送印,其任内文卷,择司道一人代行,听候谕旨方准离任。”武将丁忧不解除官职,而是给假100天,大祥、小祥等忌日另给假日。这一调整(     
A.出于加强专制的需求B.贯彻施行德治的理念
C.拘泥于传统的顽固性D.基于现实的政治考量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明代的名吏中,未经科举,由吏员升任官员而成政绩者,况钟可谓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况钟出身于吏员,深知吏治中的积弊,认为法不立则吏奸难除;亦知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为难治。况钟到任初理政事,群吏环立请判牒(官府断案写的判词),况钟假装木讷,不懂诸务,随群吏之意。群吏异常高兴,认为太守糊涂可欺。三天之后,况钟召群吏责问“前某事宜行,若(你们)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你们这些人)舞文久,罪当死。”立即捶杀数人,将贪虐庸懦的僚属全部斥退。从此,一府大震,人人奉法,人称况钟为“况青天”。

苏州民间素有好诉讼之习,无论大小事件,都动辄赴京告状。由于苏州属直隶府,上无布政司、按察司的设置,一旦准予差提,每一家牵引多件,株连数十数百。无辜之人受诬解送,农耕经年抛荒。对此,况钟上书奏请,遇有告状之事,由巡抚审理判处。于是,“刁风顿息,而越控解京之弊始除”。另外,每当御史巡按到府,府官过于卑屈,御史肆其贪侮。况钟奏定“相见礼仪,而宪纲始肃”。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指出当时况钟在治理苏州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说明况钟的治理整顿有何影响。
2024-05-14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百师联盟高三信息押题卷(三)全国卷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8 . 有日本学者提出:“官僚制度的发达和完备以及文字的统一,使文书行政在中国古代成为可能。”而《后汉书·刘陶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州郡忌讳,不欲闻之,但更相告语,莫肯公文”。由此可推知,秦汉时期文书行政(     
A.在基层的执行颇为严格B.促进了汉字的普及推广
C.推动了邮传系统的建设D.利于维系中央集权制度
9 . 元灭南宋之后,版图辽阔,超出汉、唐。为管理这样广袤的疆土,设宣政院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这一中央机构的后世身影,在清代可以是(     
A.枢密院B.宣慰司C.巡检司D.理藩院
2024-05-14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4·河北沧州·二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北朝部族在建立政权后趋向重事功、重吏绩,如北魏太武帝“亲考内外,大明黜陟”、孝文帝时“州居茂异,郡贡孝廉,对扬王庭,每年逾众”,到了北朝后期社会上“儒生寒宦”亦能入仕。这些情况(     
A.为增强官僚政治活力创造条件B.表明北方民族已完全实现了汉化
C.有效地巩固了儒学的正统地位D.说明民族冲突中蕴含着文化认同
2024-05-13更新 | 9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沧州市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