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秦变周法,天下之事皆决丞相府,置尚书于禁中,有令、丞,掌通章奏而已。汉初因之。武、宣之后,稍以委任。及光武亲总吏职,天下事皆上尚书,与人主参决,乃下三府,尚书令为端揆之官。魏、晋以来,其任尤重,执宰相之职。皇朝武德中,太宗初为秦王,尝亲其职。

——改编自《唐六典·尚书都省》

结合材料和所学,评述尚书令从中朝走向外朝的历程。
2 . 北宋初期,朝廷一直以武将为帅镇守边关。澶渊之盟后,仁宗“始诏魏、瀛、镇、定四路悉用儒帅兼本道安抚使”。这说明(     
A.政府调整了崇文抑武的政策B.政治局势影响官员选任
C.边境危机改变地方管理体制D.民族交往影响边疆稳定
2024-05-09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量预测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3 . 有学者指出,明朝皇帝的批红权力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君主如主动下手诏处理政事,必须送内阁“商榷可否”,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封还”,拒绝拟旨。这一观点体现了明代(     
A.皇权受运行机制的制约B.内阁成为中央决策机构
C.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D.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礼记·曲礼下》载:“天子以牺牛,诸侯以肥牛,大夫以索牛,士以羊豕。”

史料二:《礼记·大传》曰:“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诸侯及其太祖。大夫、士有大事,省于其君,于祫及其高祖。”

史料三:《国语·鲁语上》载:“天子祀上帝,诸侯会之受命焉。诸侯祀先王、先公,卿大夫佐之受事焉。”

材料二   在前国家时期,先民们信仰原始宗教,这是祭祀的起源阶段。

早期国家时期,君王们通过举行祭祀来建构政治权威与权力秩序,祭祀因此呈现高度政治化的特征,并逐渐由早期的原始祭祀向国家祭祀演变。

秦汉时期,中国“国家祭祀”制度也随着儒家礼制化的改革而渐趋定型。

唐代时期,国家祭祀中的人性成分逐步提升,孔子、太公望均进入国家祭祀体系,出现吸纳民间信仰的先兆。

宋代时期,国家祭祀体系吸纳的民间信仰开始增多,最为突出的有马神祭祀。

明朝时期,朱元璋通过国家祭祀体系祭祀先代帝王的力度可谓空前,并且把大批历代名臣加入从祀。

清朝时期,吸纳民间信仰的关圣、文昌入中祀,设立贤良、昭忠祠入小祀,光绪年间朝廷升孔庙祭祀为大祀,以增强王朝的社会控制能力。

——摘编自廖小东《政治仪式与权力秩序—古代中国“国家祭祀”的政治分析》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古代中国祭祀制度的历史,指出其共同的史料价值并进行说明,同时指出古代王朝强化祭祀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历代王朝祭祀制度的演变与强化政治统治之间的关系,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5-0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三模联考历史试题
5 . 秦朝设置丞相,后赵高专权滥政;唐朝设置军镇,后引发“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宋初实行“崇文抑武”,后出现“冗官”“冗费”“积弱”。对上述三组历史现象的共性,解释正确的是(     
A.秦唐宋政制设计的错误
B.评价历史事物要以最终成败为依据
C.专制集权统治的复杂性
D.皇权与相权矛盾导致封建王朝衰败
2024-05-07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汉朝推行郡国并行制,结果后来爆发“七国之乱”;曹魏实施九品中正制,结果出现门阀专权局面;唐朝在边境重地设军镇,结果藩镇势大引发“安史之乱”。对以上历史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历史评判不能单纯以成败为基本依据B.制度设立之初就存在明显弊端
C.历史事物之间因果关联复杂D.中央与地方矛盾导致社会动荡
2024-05-0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四月月考历史试卷
7 . 西汉设十三州刺史,定期出巡所部辖郡县。刺史辖区的划分大多以大山、大川为界线,与今天的省界有许多吻合的地方,如湖南与江西省界。这反映了(     
A.历届政府注重对地方的监察
B.西汉建立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
C.大山和大川是自然地理单元
D.后世行政区的划分遵循历史传统
2024-05-0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主要有秦朝郡县制、东汉至南北朝州郡县制、唐朝道州县制、元朝行省制等,下图所示为历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情况。据此可知(     

①县制是最稳定的基层行政单位   ②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③贵族等级制不断加强                 ④国家治理制度创新发展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
2024-05-06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中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在唐代公文流转过程中,官府收文一般包括登记、批办、受付、判案、执行、勾稽、抄目等环节。其中判案环节实行同职官四等连署制度,即每份文件要经过勾官、判官、通判官、长官共同签署,方能生效执行。由此可见,唐代(     
A.官僚体系日益完善B.地方权力有所扩大
C.监察机构相互制约D.行政运行较为规范
2024-05-0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高三下学期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Ⅶ)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传世文献和近百年出土的秦汉简牍看,当时“文书行政”空前发达,官文书在制作、收发、办理、保管等各个环节都有严密的制度,其种类和数量都甚为可观,由此成为重要的行政工具,承担着庞大帝国各项事务的管理职能。正如东汉王充所云:“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秦汉特别是汉代官文书可分为三大类:一是诏、策、敕、玺等皇帝下行文书;二是章、表、奏、议等官吏上行文书;三是一般官府往来文书。此外,秦汉还有各类司法律令,以保证社会各种关系、各项事务的处理有可遵循的标准。

——摘编自郗文倩《秦汉以文书治天下》

材料二   宋代朝廷与地方之间有多种沟通途径。朝廷决策,既建立在地方信息基础之上,也依靠地方官员去执行。

朝廷信息下达,除政令文书外,重要途径之一是邸报,也就是政府公报。其主要内容包括政治情报,皇帝的诏敕命令、起居言行,中央政府的法令、公报,官员的任命、赏罚,地方、部门与臣僚的章奏文报等。许多地方官员都是通过邸报知晓中央信息。宋代的地方体制,最高层级是作为监察区划的路;下面有州郡和县两个地方行政层级。朝廷、路分、州郡,都会对地方官员的政绩进行考核和监督。考察结果上报至中央,人事部门汇总比对,决定奖惩。

——摘编自李全德《信息与权力:宋代的文书行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文书治国的特点及其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文书行政发展的影响。
2024-05-0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名校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历史试题(新高考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