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政治仪式各自反映出的基本政治内涵。
2 . 德皇亨利四世在与教皇的权力斗争中失败,被教皇开除教籍,1077年1月,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亲往教皇居地卡诺莎堡请罪,史称“卡诺莎之辱”;1308~1378年,在法王腓力四世的压力下,教廷迁往法国阿维农城,连续7任教皇成为法王的“御用工具”,史称“阿维农之囚”。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理性主义的发展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宗教改革的推动D.王权力量日益增强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世纪”一词,最初出现在西方的文艺复兴时代,专指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到文艺复兴之间那段时间。……西方学者研究中世纪史历来以西欧为对象,不包括东欧的拜占庭和俄国,更不包括阿拉伯及其以东地区,所以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世界中世纪史。他们往往贬低中世纪的意义,有的甚至认为那是一个黑暗时代,没有多少成就可言。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在《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和《论国家》等著作中也使用“中世纪”一词,但赋予了它新的科学内容——专指封建社会。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也反对把中世纪仅仅看成是黑暗时代或野蛮时代的非历史观点,指出它的巨大进步。事实也是如此,封建社会在物质生产和精神文明方面比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前进了一大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孔祥民主编《世界中古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关于“中世纪”的史学观点。(可整体评述也可评述任意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4 . “T-0”地图作为中世纪欧洲最常见的一种地图范式,表达了中世纪人们对世界的理解。下图是由德国牧师于1581年基于“T-O”地图神学的精神内核的抽象世界地图,以耶路撒冷为世界中心,将亚非欧三洲分别置于三个方向围绕耶路撒冷。这反映了
A.基督教神学对日常生活的影响B.地图成为教会思想控制的工具
C.欧洲制图学有神权统治的烙印D.基都教会垄断历史地理学研究
5 . 1077年,罗马教皇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在任命主教等问题上矛盾尖锐,教皇宣布废黜亨利四世,革除其教籍,并煽动诸侯反抗亨利四世。亨利四世被迫冒着严寒长途跋涉到意大利卡诺莎城堡,极尽卑微悔过,受尽侮辱后才获教皇赦免,史称“卡诺莎之辱”。这一事件的实质是
A.罗马教皇权力取代世俗权力B.天主教会与专制王权长期并存
C.神权统治阻碍民族国家发展D.封建诸侯是神权政治的支柱
2021-10-13更新 | 1686次组卷 | 52卷引用:【市级联考】山东省日照市2019届高三5月校际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1302年,法王菲利普四世为了进一步扩大王权并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首次召开“三级会议”以争取法国各阶层的支持。三级会议由第一等级的高级教士、第二等级的贵族和第三等级的富裕市民组成,三级会议的召开
A.巩固了君主专制体制B.建立了等级代表制度
C.使教权成为王权附庸D.保障了资产阶级利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3世纪初,英国贵族、骑士和市民联合起来迫使国王约翰签署《大宪章》,规定不经臣民同意,国王不得在规定的贡款之外征税;由25名贵族组成委员会,负责召开会议;国王不得随意侵犯贵族的人身自由等。这些规定体现了
A.臣民参与监督王国的政务B.议会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
C.议会与国王实行集体统治D.议会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
2020-09-22更新 | 1419次组卷 | 41卷引用:2022年北京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8 . 下图是“教皇为皇帝加冕”,取材于公元8世纪中期法兰克王国君主“丕平献土”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该历史事件及图片最能说明(  )
A.基督教会权力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B.教皇和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C.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D.法兰克王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9 . 英国中世纪有一条政治原则,即“国王不能犯错误”。这使得历代君主都可以恣意妄为而不致因“犯错误”而被追究责任。后来的法案对这一原则有了新的解释:“国王的错误应由签署该项决定的大臣负责”。这一变化
A.使王权受到了间接限制
B.让国王可以继续胡作非为
C.使大臣成为国王犯错的替罪羊
D.保证了国王由能犯错误到不能犯错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