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图是14世纪英国议会的一则令状。该令状表明当时
A.英王在国家政权中处于主导B.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C.英国摆脱了天主教会的控制D.议会维护国王与贵族利益
2 . 15世纪开始,王权在与教会、贵族和市民的斗争中,逐渐形成欧洲最早一批"新君主国"。"新君主国"把教会变成听命于王权的组织,削弱大贵族权力,建立常备军,有力保障了对内统治和对外扩张。这表明"新君主国"
A.结束了欧洲的封建割据状态B.成为政教合一的民族国家
C.厉行专制统治阻碍历史进步D.客观上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2022-01-14更新 | 916次组卷 | 10卷引用:专题13中古时期的世界【好题帮】-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教材新高考专用)
3 . 12世纪罗马法渗透到了欧洲许多学校,例如1170年前后桑斯大教堂附近的学校里,罗马法与教会法一并被教授。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国家的形成B.人文主义的复兴
C.教会统治的需要D.工商业经济发展
2022-01-13更新 | 696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历史学家钱乘旦先生指出:国王想收拾贵族,扩大权力,作真正的一国之君;城市愿意得到国王的保护,因为至少从理论上说,国王是一国之内最高的领主,所有的土地分封都是从他开始的。作者意在强调(     
A.统一是大势所趋B.贵族和国王之间矛盾尖锐
C.城市试图从国王手中获取封地D.城市和王权的结盟是利益的结盟
2021-12-29更新 | 462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5 . 1337年,爱德华三世发动英法“百年战争”,为此,他经常召集骑士和市民代表参加议会,讨论税收问题。1344年,下议院承认“国王和贵族是为了英国人民的安全才冒着生命危险去作战的”,国王进行的战争是为了国家以及国王、教士和国内所有其他人的荣誉、安乐、和平。据统计,1294~1453年,英王获得动产税和关税累计达1100万英镑。据此可知,英法“百年战争”
A.强化了英王的专制权威B.增强了英国臣民的民族意识
C.促成了英国的议会制度D.推动了英国君主立宪制发展
2021-12-23更新 | 455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12月阶段考历史试题
6 . 13世纪,以法国为中心的中世纪文化兴盛地区出现“大翻译”运动,借助基督教会的资金和阿拉伯的译本把大量古希腊名著介绍到西欧。13世纪后半期,许多意大利学者、诗人以及艺术家也赴法国学习观摩。这一现象说明
A.法国是人文精神发源地B.西欧文化存在断裂一面
C.中世纪的欧洲文化黑暗D.文化交流催生宗教改革
8 . 下图为12世纪后半期的法兰西形势示意图(局部)。

据图可知,此时该地区
A.统一民族国家尚未形成B.世俗王权高于教权
C.专制集权阻碍经济发展D.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2021-11-19更新 | 364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世纪”一词,最初出现在西方的文艺复兴时代,专指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到文艺复兴之间那段时间。……西方学者研究中世纪史历来以西欧为对象,不包括东欧的拜占庭和俄国,更不包括阿拉伯及其以东地区,所以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世界中世纪史。他们往往贬低中世纪的意义,有的甚至认为那是一个黑暗时代,没有多少成就可言。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在《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和《论国家》等著作中也使用“中世纪”一词,但赋予了它新的科学内容——专指封建社会。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也反对把中世纪仅仅看成是黑暗时代或野蛮时代的非历史观点,指出它的巨大进步。事实也是如此,封建社会在物质生产和精神文明方面比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前进了一大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孔祥民主编《世界中古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关于“中世纪”的史学观点。(可整体评述也可评述任意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0 . “T-0”地图作为中世纪欧洲最常见的一种地图范式,表达了中世纪人们对世界的理解。下图是由德国牧师于1581年基于“T-O”地图神学的精神内核的抽象世界地图,以耶路撒冷为世界中心,将亚非欧三洲分别置于三个方向围绕耶路撒冷。这反映了
A.基督教神学对日常生活的影响B.地图成为教会思想控制的工具
C.欧洲制图学有神权统治的烙印D.基都教会垄断历史地理学研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