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3648 道试题
1 . 自公元前2千纪初起,印欧人向西亚、南亚和南欧各地迁徙,创建赫梯、波斯、印度、希腊等文明。到了公元3世纪,随着罗马帝国的式微,属于印欧语系的日耳曼人发起大规模的民族迁徙,陆续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这说明印欧人的迁徙(       
A.奠定了封建国家的基础B.促进了区域文化的发展
C.决定了亚欧人口分布格局D.终结了各大洲的孤立状态
2 . 19世纪,英国棉纺织厂的童工每天工作14小时以上,工资低得可怜,车间里煤气毒臭、尘埃,以及棉屑混合在一起。伍尔弗汉普顿制钉厂,“充满了危险的机器,连路都不好走”,“飞轮的咆哮声砰然震耳”,“男女童工在冲压机旁工作,他们的手指每秒都有被冲掉的危险”。这可以用来佐证(     
A.资本主义制度存在严重弊端B.科学技术成为摧残童工的根源
C.童工劳动是工业革命的产物D.工人阶级的政治权利非常有限
3 . 1907年只有52%的德国人仍生活在农村,原本扎根土地的许多劳动者通过当手工学徒和参加技术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含金量,成为手工业者和小职员。该现象(       
A.源于小农经济长期存在B.导致了垄断组织的不发达
C.使工人阶级富含斗争性D.有利于提升国家经济实力
7日内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抢分卷(三)·新教材·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20世纪70年代前期,美苏贸易有了很大的发展。尼克松主张把美苏间的贸易同限制战略武器谈判和苏联在越南、中东、柏林等问题上的让步与合作联系起来。这表明(       
A.冷战开始蔓延到贸易领域B.美苏贸易营造合作氛围
C.经济政策服务于争霸需要D.美苏争霸处于美攻苏守
7日内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抢分卷(三)·新教材·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民政厅总管卫生工作,下面设有卫生处,辖有中西医药研究会。除了几个行政科室之外,还辖有国际和平医院、医药专门学校等医疗及教育机构。边区政府十分强调中西医合作,曾提出“中医科学化”“中西医互相学习”的口号,提倡用中医方法,就地采药供医疗使用;重视推广简便易行的针灸疗法。各根据地先后办了一些医学校,包括延安中国医科大学、第四军医学校等,还不定期举办一些短期训练班。政府提倡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把“预防”放在首位。各根据地的这些工作为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全国开展医药卫生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摘编自王文泉、刘天路主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根据地加强卫生工作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日根据地加强卫生工作的意义。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抢分卷(三)·新教材·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唯物史观语境下,阐释学既不是一个区别于私人阐释才可能的公共阐释学问题,也不是一个基于文本而挖掘作者意图的语义阐释学问题。从现实效应看,近现代中国社会依次展开的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代表了唯物史观解释和改变世界的现实样本,这对建构中国阐释学具有鲜明的镜鉴意义。

——摘编自焦佩锋《从公共阐释学到历史阐释学——基于对唯物史观理论性质的探讨》

阅读材料,围绕阐释学就近现代中国的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任选一个或多个方面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抢分卷(二)·新教材·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代主题说是新中国成立30周年前后由中国共产党概括的外交与国际关系理论,具体表现为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的判断:一是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打不起来,可以争取和平;二是和平与发展是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两者相互促进。在中国综合国力跃升世界前列的情况下,和平发展观把中国视为世界和平的力量,强调中国不以战争的方式进行发展。伙伴战略是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之下中国处理与国际社会的关系的外交大战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与俄罗斯、法国、美国、欧盟等各大政治力量确立了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目标,为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增添了大国政治内容。2006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将和谐世界理念提升为国家战略,向世界宣布中国主张构建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摘编自郭树勇《试论70年来新中国外交的主要特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体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抢分卷(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中世纪后期,意大利的艺术家群体在创作时很少将自己的肖像作为绘画的主体形象表现出来,更多的是以一种另类的署名方式在肖像作品中标记;后来自画像作为一个独立门类发展起来。促使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科学革命的兴起B.民众思想的普遍解放
C.艺术创作的趋利心态D.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7日内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抢分卷(二)·新教材·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代农会的发展

时间

概况

1897年农务会在上海成立。梁启超指出,该会“置机器以代劳力……追三古之实学,保天府之腴壤”
1910年由南洋第一次劝业研究会发起,集合各省农业团体、农务人员,成立了全国农务联合会。该会翻译了大量外国农业书籍,创办了农桑学校和农业试验场,改进农业技术,介绍新式农具
1921年9月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个新型农会组织——衙前农民协会成立。它领导农民进行减租和反对封建礼教的斗争
1924—1927年广东革命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号召农民即时组织农民协会。毛泽东于1927年到武汉,任全国农民协会总干事,主持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1928—1939年国民党政府先后公布实施了《农民协会组织条例》《农会法》《各级农会调整办法》等,国民党重建农会组织的目的是“对内则使其协助政府,实行本党之土地政策……以求社会安宁,而促进地方自治”
1930—1937年随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在共产国际的指示和领导下,各农村革命根据地成立“贫农团”,团结贫农、中农
1937—1945年敌后抗日根据地兴起了“农民抗日救国会”“农民救国联合会”等一系列抗战救国的农民组织,以创造抗日根据地,并谋本身政治地位提高及生产改善为宗旨
1947—1949年《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后,解放区开始普遍重新建立起了以贫雇农小组为核心的新农会

——据《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等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个农会发展的历史阶段,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逻辑清晰)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抢分卷(一)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中期,英国的父母们认为,即使不考虑家庭利益,但为了子女的婚姻幸福,也应该赋予他们以婚姻否决权。以巴斯城和伦敦为代表的全国性相亲市场的出现取代了以往被剧作家讽刺为“婚姻市场”的教堂的地位。社会普遍认为学习社交礼仪或实用技能能使女性对男性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因此,17—18世纪女子寄宿学校迅速普及。基于情感关系的婚姻,使得女性的独立意识被逐渐培养起来,离婚越来越被认为是面临婚姻破裂时的正常对策。17世纪晚期以来,大批女性主义者纷纷著书立说,批判婚姻家庭中夫妻地位的不对等,出现了一批女权主义者。到19世纪,媒妁婚姻已经完全不被青年男女接受。

——据劳伦斯·斯通《英国的家庭、性与婚姻:1500—1800》等整理

材料二

古代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结合在一起,而且是把两个家庭乃至家族撮合到一起。明朝中后期,李贽认为:见识虽有长短之分,但并不是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吕坤则认为礼教“严于妇人之守贞,而疏于男子之纵欲”,是圣人之偏。文人儒士非常推崇有才华的妻室。商人家庭往往希望女子善于经营与理财。女子往往能以自己的人格、聪明智慧击败附在封建婚姻上的地位、门第、金钱观念,从而获得真正的爱情与幸福。私订终身、“妇亦择夫”存在于实际生活中。吴地中下女子再婚现象较为普遍,子女对母亲改嫁也视为常情。

——据陶毅、明欣《中国婚姻家庭制度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7—18世纪英国婚姻变迁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婚姻与17—18世纪英国婚姻变迁的相同趋势,并分别阐释中英出现上述趋势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抢分卷(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