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人类自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各国都通过某种特定的政治制度来实现社会治理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制度多有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和建设等重大领域,汉武帝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和变革。

——摘编自孙家洲等《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材料二1215年,贵族开始武装叛乱。叛军得到了法国的支持,进入伦敦城,约翰只能退守王宫。6月,战争双方代表在泰晤士河畔展开谈判,签署了一份法律文件。该文件规定:

39.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41.除战时与予敌对之国家之人民外,一切商人,倘能遵照旧时之公正习惯,皆可免除苛捐杂税,安全经由水路与陆路,出入英格兰……

——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

材料三   古代希腊、罗马的分权与制衡思想,是整个西方分权学说逻辑进展链条上的第一个环节;近代洛克、孟德斯鸠的分权论逐步地使西方分权学说臻于完整。美利坚的缔造者们对欧洲的分权学说进行了改造和创新,提出了“立体分权”(包括横向分权和纵向分权)的理念思想。

——赵海月《论美国立体分权的理念与模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汉初制度多有不切实际”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表现,指出汉武帝为“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和建设”所进行的政治变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文件的名称及其确立的法律原则。该文件调整了封君与封臣关系,保障了各方利益,分析其表现。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从罗马共和国的国家权力结构的角度说明“分权与制衡思想”。以史实简要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践行“立体分权”理念的。
2 . 【西方国家政治制度】

材料一   执政官的产生须由森都里亚大会(最有权威性的公民大会)表决。保民官和平民市政官是在平民大会上由平民选出的。几乎所有的高级官职任期都为一年,只有监察官和独裁官例外(前者任期最长为18个月,后者则仅为6个月)。公元前343年,罗马通过一项决议,一方面禁止同时担任两种官职,另一方面禁止在10年内再次担任同一官职。到公元前3世纪,又发布了未经一定间隔时间不得连续出任贵族的年度官职的禁令,同时禁止担任某一官职的人设法通过选举在下一年取得另一官职。高级长官在任职期间是不可侵犯的,但卸任后他们就成为普通公民,都要对自己任职期间所作出的侵害私人权利和滥用国家权力的行为负责。

——摘编自王晓辉《古罗马的共和政体及其制衡机制》

材料二   法国的三级会议起源于王室大会议,即国王与其直属附庸之间以权利和义务关系组成的政治组织。11世纪后,许多城市成为直接听命于国王的附庸,其代表也开始参加王室大会议,但他们的地位并没有固定下来。13世纪末~14世纪初,法国国王为支撑军队和政府的庞大开支,不断增加贡税,同时也开始向教会领地征税,因此引起了与罗马教廷的冲突。教皇公开反对法国国王,革除当时法王腓力四世的教籍。腓力四世反对教皇的斗争需要内部的有力支持,因而他于1302年自上而下召开三级会议,讨论国家的财政和税收,批准国王的赋税等问题。

——摘编自陈佩雄《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马共和国时期官制运作的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共和国政体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302年法国三级会议召开的原因及其划时代意义。
3 . 【议一议】

材料   洪波先生评价法国中世纪三级会议时说:“三级会议是法国中世纪的等级会议,不是立法机关,而是咨询机构。会议是应国王的要求而召开的,目的是听取国王的决定,使这些决定具有普遍意义;它只能顺从国王,不能作出限制王权的决定。虽然国王有时为了征收新税,以对行政和司法作出改良为交换条件,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它很难改变国王的决定,一旦会议违背国王的意志,国王便可随时将其解散。因此,它不具有英国等级会议的税收决定权与立法权,也没有制定英国那些限制王权的“自由大宪章”和“牛津条例”之类的文件”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洪波先生这一观点的看法。
2022-09-27更新 | 83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必1)第一单元政治制度

4 . 史料   1215年,封建贵族乘机联合对国王不满的各方力量反对约翰王。517日,封建贵族得到伦敦市民支持,占领了伦敦。在强大压力下,约翰在兰尼米德签署《大宪章》。其中主要反映西欧封建政治制度的特点,即国王只是贵族“同等中的第一个”,没有更多的权力。619日,贵族则重申对约翰效忠。

——《欧洲政治史研究》


根据史料,指出英国国王签署《大宪章》的原因,这一法律文件的签署体现西欧封建政治的哪一特点?
2022-07-22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0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帮课堂】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讲义(选择性必修1)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官吏既没有独立的权力,也谈不上维护自己的权力并与君权抗衡。中国也缺乏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与王权抗衡的宗教及教会组织。儒学对中国民众精神生活影响最大,但它并非官僚皇帝制的对立物,恰恰相反,儒学与后者是相伴相生的。此外,中国“编户齐民”与朝廷之间也没有西欧领主附庸关系中的契约因素,当农民个人受到来自上面侵害的时候,几乎没有多少抵抗和自卫的手段。显然,与西欧的封建制度相距甚远。

——摘编自武寅等主编《世界历史·中古政治制度》

材料二   中国历代的政治制度是奠基于中国的土壤之上的,必然体现本国的国情和具有本国的特点。我们应看到,中国悠久的政治制度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凝聚力的增强,对于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对于从公元前2世纪以来形成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及其运行,对于抵御外来侵扰(侵略)和保卫本国,都起过不容否定的作用。

——摘编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治制度与西欧“相距甚远”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简析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早期,君主实际上只能在自己直辖的领地行使主权,同时还受到教会的制约,而教皇既统驭世俗领袖,又管辖着教会的僧侣、“君权神授”和“政教合一”论是世俗国王必须服从教会和教皇的确凿的理论依据。中世纪晚期和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关注世俗王权的权威性和国家权威的重要性,17世纪,经历了文艺复兴的“解放”与“混乱”之后,国家权威、国王的权力在欧洲人看来格外重要,人们普遍接受了君主专制制度,并产生了“王权崇拜”观念。

——摘编自蒋承勇(西方文学“人”约号题研究)

材料二

中国文化的价值系统和内在精神是以人生和人心为写照的,强调关注人的生命,重视人的价值。当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时,中国传统文化不关注个性的培养,而强调人是家族的一员,且有浓重的“成员”意识。因此,中国传统人学具有浓重的伦理色彩,这也强化了内圣之学、道德修养和伦常思想。而西方人本主义的基本精神在于强调尊重人,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它更强调人与环境中的人的作用,以求在竞争中实现自我,所以,西方人本主义更重视平等、自由和个性解放。

——摘编自王寒松(中西人文主义精神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前后西欧世俗王权地位的变化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异同。
2022-05-09更新 | 524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欧自13世纪以来战争频仍,英国在这个过程中建立民族国家的时间早于西欧其他国家。此期间英国爆发过百年战争,玫瑰战争,三十年战争及与西班牙“无敌舰队”之间的战争等。从侧面激发着整个民族的国家意识。民族国家的建立来自于政治上暴力集权的建立,经济上以税收为主的改革和文化上民族语言,民族文化的发展,当战争触犯社会中的各种子盾时,建立独立和平的国家就成为民族最为迫切的问题。因为没有哪个民族愿意在别的民族的统治下生存。

——摘编自孙相卓《战争与近代英国民族国家的建立》

材料二   国际法是近代欧洲的产物,它是以独立主权的国家为基础的。在1648年三十年战争结束、《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订立之后,在欧洲出现了为数众多的独立主权国家。和约确立了几个重要的国际法准则:主权原则(国家观念取代神权观念,各国以平等地位坐到谈判桌前,不再听从教皇意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各当事方商定适当的和平方法,包括谈判,调停、和解、仲裁、司法解决)保障人权原则,信守公约原则(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标志着近代国际法的产生,使国际法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据王艳丽《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与国际法原则的发展》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发展成为近代民族国家的历史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际法对欧洲近代外交体制的影响。
2022-05-08更新 | 371次组卷 | 6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第一中学2022-203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世纪的文学以教会文学为主体。文学的作者以基督教的教士居多。教会倡导的文学作品的内容几乎全部来源于《圣经》,严格讲,是对《圣经》有关内容的演绎,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性。

唐代推行科举制,使一批中下层知识分子得到表现才华的机会,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力量。唐代思想开放,文化交流频繁,许多知识分子见识广博,而又有良好的各方面的艺术修养。唐代诗歌流派纷呈,有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新乐府派等,各派中都有传颂千古的名篇。

——摘编自徐新《西方文化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西欧中世纪文学与中国唐代文学的不同之处。
2022-01-19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古初期,西欧的政治舞台上出现了封建君主、封建诸侯和教会贵族三种政治势力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政治局面……君主贵为一国之君,但实际上权力非常有限,只能在自己的直属领地里享有行政、征税、组建军队、发行货币等权力,不能干涉各封建诸侯、教会主教等的领地内事务。各封建诸侯虽然名义上要服从君主,向君主效忠,为君主服骑兵役,但在自己的领地里则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拥有行政、司法、财政等各方面的权力……各地教会、修道院虽是宗教机构,但也拥有大量的土地,教会主教、修道院院长则拥有领地上的各种权カ,且他们无须向君主效忠,要效忠的是罗马教皇。

材料二 进入中古后期,在等级君主制政体内,作为劳动者阶层的第三等级一一市民堂而皇之地登上了政治的殿堂,成为与封建诸侯、教会贵族有同等发言权的政治势カ之一。而国王明显地凌驾于这三种政治势力之上,是政府的最后决策者。等级君主制实际上是国王与救会贵族、封建诸侯和市民三个等级势力的联合专政,国王通过议会与三个等级势力的代表沟通,求得多数人的支持,而三个等级势力的代表也利用议会来维护各自集团的利益。有一个多等级的代表参加的议会(或国会)是等级君主制政治的重要标志,所以也称议会君主制政治。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陈文滨《中世纪西欧多元政治的形成及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初期西欧政治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古后期西欧政治制度的变化并分析成因。
10 . 我国自古以来非常重视民族关系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羁縻制度既是唐王朝处理边疆民族问题的一项重大政策,又是在边疆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行政制度。依据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的特点,“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是我国中原王朝统治周边少数民族的传统政策。唐朝立国之初就在西南、东北诸沿边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羁縻府州,但是,大规模地普遍设立羁縻府州则是在贞观四年平定东突厥以后,到开元年间设置黑水都督府于黑水鞣竭部为止,百余年间,唐王朝先后在东北、北方、西方、西南、南方设置了八百五十六个羁縻府州。

——摘编自林超民《羁縻府州与唐代民族关系》

材料二 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了统一的基督教世界,民众毫无民族情感而言,他们的忠诚要么是对封建领主,要么是对基督教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把人们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现实社会的重要性提高,世俗权力特别是王权得到加强。通过马丁·路德翻译拉丁文《圣经》等方式,作为民族凝聚力重要工具的民族语言得到普及,使得宗教共同体的地位下降,民族共同体的地位上升。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材料三   毛泽东同志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1952年,中央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尔后,建立了省级自治区5个,地区级自治州30个,县级自治县122个。

——杨秀珍《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羁縻府州设置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西方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的根本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2021-11-20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