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19世纪后半期的美国,无论是联邦政府,还是州政府,都存在“腐败交易”。总统格兰特(1869年—1877年在任)大搞裙带关系,在逃税漏税的“威士忌集团案”中,财政部主要官员和总统的私人秘书成为涉案者,后者参与密谋并通风报信,却得到总统的庇护而逍遥法外。这说明当时美国(     
A.三权分立受到了冲击B.联邦共和制出现危机
C.制度设计存在着缺陷D.文官制度遭到了破坏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到达北美的移民不仅把英国传统发扬光大,而且最终促使北美殖民地走上自治之路。相对于旧世界的种种阻碍,自由精神在北美得到前所未有的激励,并成为反对权威和专制、争取自治和创造的基础。如果说英格兰村镇地方自治的习惯,为北美移民立足新大陆奠定了基础,议会制度则赋予了殖民地维护政治权力的主体意识和制度保障。独具北美特色的议会制度在行政和管理上趋向专业化、职业化,为造就本地政治精英,强化自制能力和自信提供了舞台。而作为清教徒政治道德思想核心的圣约思想,其包含的独立自主、个人主义和限权要求,将宗教精神和自由精神结合起来,为乡镇和殖民地自治注入了宗教基因。

——摘编自张骏《美国社会自治传统探源》

材料二   清末地方自治是由资产阶级立宪派发起,被清政府肯定和推行的一次近代化运动。一方面,在民族危机深化和传统专制政体的弊端之下,资产阶级立宪派希望争得一定的政治地位,以维护本阶级利益。另一方面,《辛丑条约》签订后,困窘的财政状况令清政府在筹备立宪时捉襟见肘,而地方自治是用“地方之款办地方之事”。与此同时,清政府在社会变革潮流的冲击之下,被迫接过地方自治旗号,也并非为赋予人民参政议政权利,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是为协调政府与社会关系,以官办自治形式,巩固其专制政权。由于它具有浓厚的官办色彩,加之倡办者的失策,这次运动未能完全达到立宪派的预期目的。辛亥革命后,各地的地方自治大都名存实亡。

——摘编自卞修全《清末地方自治新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美与清末地方自治的主要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清末地方自治。
2022-09-05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8年,英国发生“光荣革命”。英国议会邀请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来英国,共同登上王位。在此之前,议会发布《权利法案》规定立法、征税等权力归议会所有,同时还规定国王维持常备军的时间不可超过半年,否则无法得到议会拨款。进入18世纪后,国王甚至连内阁事务也不再干预。随着选举制的发展,政党取代个人成为政治生活的主角,两党相互竞争,获胜者可以获得组阁的权力。由多数党组成的内阁,虽然形式上仍由国王任命,实际上听命于议会。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18世纪后期,英国工业发达的西北地区出现了曼彻斯特、伯明翰等新兴城市。然而这些人口众多的城市却没有议员名额,土地贵族集中的东南部各郡的农村地区和旧市镇虽然人口凋零,却仍有选派议员的权利。新兴的工业贵产阶级要求扩大议会选举权,激进者主张实行普选、秘密投票。英国工人阶级也不断斗争,要求本阶级代表进入议会。本来不支持改革的首相墨尔本也认为“(改革)不可避免”。1832年英国议会通过改革法案,将选举财产资格限制降为年收入10镑,租房者年租降为10镑,租地者降为50镑。总计有56个“衰败选区”的选民人数已不足2000,其代表名额被取消,重新分配给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大城市。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光荣革命”后政治制度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不可避免”的原因,并分析英国议会改革的积极作用。
4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期,霍布斯认为:“必须有一个最高统治者,否则,在国内定要发生叛乱及教会与国家之间的内战”。到革命后期,英国整个民族认识到,议会掌握无所不包的权力是合法的且必须的。同时,一个贤明的、善良的君主仍被认为是人民的幸福。这说明(     
A.民众的参政意识逐步增强B.违背英国革命发展的趋势
C.君主制得以保留的必要性D.王权与议会间矛盾尖锐化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一战期间,在大量英国成年男子奔赴前线造成劳动力短缺的情况下,工人阶级妇女作为非熟练工人参与军火生产,有效地保证了军火供应;在银行、行政机关和保险机关里,中上层妇女充任事务员;在交通运输中,她们还充任邮递员、收票员和公共汽车司机等。此外,还有成千上万的妇女从事于应战争的紧急需要而产生的工作。到战争结束时,仅工业部门和运输部门工作的妇女就达300多万。从事钢铁业的女性近50万,代替了9/10的男工。配属海、陆、空三军的特种辅助部队中服务的妇女有15万人。妇女还作为家庭的支柱,承担了稳定社会的重任。1918年,英国妇女终于在法律上取得了部分选举权。十年后,妇女取得了与男子完全平等的政治权利,英国妇女的参政权运动最终以辉煌的胜利而告终。

——摘编自刘秀红《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英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

材料二美国参战以后,妇女占劳动大军的比例从1940年的25%增加到1944年7月的35%,1945年已高达38%。原来被男性占据的国防工业也涌入高达200万的妇女,增长46%。战时服役女兵达35万之多。战时,做女佣的黑人妇女从72%下降到48%,在工厂劳动的黑人妇女比例增长到19%。在教育上白人和其他人种的入学人数差距也在缩小,其中其他人种的女性受教育程度平均高于她们的男性同胞,这是以往她们所不敢奢求的。1964年的《民权法案》第七条生效,性别歧视被视为非法;1972年,国会通过“全国妇女组织”提出的《全国妇女组织人权法案》。同年,国会还批准了教育修正案;《平等工资法》也延伸到各行各业,并有35个州通过了“平等权利法案”。在妇女们的争取下,重大的国际组织也在法律上承认男女的平等权利,联大制定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

——摘编自周良君《试析二战期间的美国妇女解放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后英国妇女获得部分选举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期间美国妇女解放运动的特点,并指出其意义。
6 . 西方某法律文献规定了如下内容:“王国内不可征收任何兵役免除税或捐助,除非得到本王国致的同意”,“若不经同等人的合法裁决和本国法律之审判,不得将任何自由人逮捕囚禁、不得剥夺其财产、不得宣布其不受法律保护、不得处死、不得施加任何折磨…”。该法律文献为
A.《十二铜表法》B.《罗马民法大全》C.《大宪章》D.《法国民法典》
2022-01-27更新 | 133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中古法国的三级会议没有确定召开日期及频率,召开与否由国王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它往往是在国王需要征收新税或需要各等级代表的支持处理一些重大问题时才召开。对此解读正确的是,中古法国三级会议的召开(  )
①适应了强化王权的需要                                      ②标志着法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
③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                                ④奠定了法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A.①③B.①②③C.②④D.②③④
8 . 13世纪英国议会萌生,英王遂以“议会君主”的身份进行统治;按照议会规制,国王在处理包括税收、立法等要政时须与议会商讨议决;在上、下两院之外,还存在一个由国王的重要大臣与官员组成的“大会议”,安排议会召开的议题、地点、时间等,成为“议会运转的发起者与参与者”。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议会受到王权的有力操控B.王权受到议会的强效制约
C.议会主权的地位由此确立D.英国君主制出现实质变革
9 . 如图大本钟是英国议会大厦威斯敏斯特宫的附属钟塔,是伦敦的标志性建筑,是世界第三高的独立钟楼。钟塔的原型建造于1288年至1290年爱德华一世统治期间。1859年,大本钟监制完工并投入使用,塔钟室的内部是一座16英尺高的极其复杂装置,包括杠杆、滑轮和齿轮。每个钟面的底座上刻着拉丁文的题词,“上帝啊,请保佑我们的女王维多利亚一世的安全”。2012年,经下议院确认通过议案,大本钟正式更名为“伊丽莎白塔”。下列有关大本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建筑风格深受东正教的影响B.是两次工业革命的伟大成果
C.体现英国浓厚的君主制传统D.加快了伦敦市民的生活节奏
10 . 古典民主仅把“自由”定义为个人参与政治活动的自由,似乎人只应为公共政治而生活,个人在公共权力面前也没有任何自我保护的能力,现代民主赋予个人的自由则广泛得多,个人既有权参与政治活动,也有权不受非议地放弃公共政治而从事一切私人的合法活动,而政府的主旨也正是保护这种个人自由权利不受任何势力侵犯。材料旨在强调
A.现代民主和古典民主相比是一种进步
B.古典民主无法解决民主与自由之间的矛盾
C.现代民主里个人自由权利受政府保护
D.现代间接民主比古典直接民主有制度优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