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中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其表决产生司法及行政机构,并监督他们依法运转,而美国的总统制在政府与国会之间设置了明确的权力分割与双向制约关系。据此可知,中美两国的政治制度(     
A.主体身份不同B.根本属性不同
C.组织结构不同D.与执政党关系不同
2024-05-1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将法国政体与美国和英国的政体进行了比较,认为美国是一个不可动摇的总统面对一个同样不可动摇的国会;英国是一个可以动摇的首相面对一个可以动摇的议会;而法国则是一个不可动摇且又不负责的总统面对一个他可以随意解散的议会。据此推知(     
A.美国总统不能制约国会权力B.法国是典型的责任内阁制国家
C.英国议会主权原则遭受破坏D.法国总统拥有规避限制的权力
3 . 18世纪,英国下院经常借助公众舆论的压力对政府的有关事务进行调查,而且议会对政府提出的质询事例越来越多,在议员进行听证时,还常常要求有关部门的大臣提供证人。这一状况(     
A.推动了文官制度的建立与发展B.有助于政府效率的提高
C.体现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征D.表明议会实际控制政府
2024-04-19更新 | 158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恒立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1354年,在英国召开的议会上,下议员集体向国王发起公共请愿,愿大宪章在此次议会上得到宣读,并且在整个王国得到严格遵守。该请愿随后得到了国王的积极回应,大宪章进而得到确认并以王国法令的形式正式发布。材料现象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A.君主立宪制基础奠定B.教权与王权矛盾消失
C.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D.国王已成为国家虚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宪章》部分内容节选

1国王必须遵守法律,并不得擅自处决或囚禁公民
2赋予了英国人民某些基本权利,如免于误捕等。规定全体自由民享受自由权。伦敦和其他城市享受自治权
3严格规定国王不得任意没收领地或强迫拥有者出售土地
4法庭只能根据法律来裁决案件,而非依照国王或其他人的意愿
5提倡法律的平等适用,强调统治者也必须遵守法律

——摘编自王觉非《近代英国史》

材料二     17世纪时,英国国会议员反对查理一世并引述了《大宪章》的内容。《权利法案》是《大宪章》以来王权与议会几百年博弈的终极判决,标志着国家最高权力的最终归属。18世纪时,美国在要求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的对抗中,引述了《大宪章》的内容。此后的《美国1787年宪法》以及美国《权利法案》中,都引述了《大宪章》的内容。《大宪章》在自由史上地位显赫,被称为“法律下的自由的象征”。

——摘编自华东师范大学法律史研究中心《法律史的世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大宪章》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权利法案》“标志着国家最高权力的最终归属”的含义,并对《大宪章》进行评价。

6 . 美国《独立宣言》的第三部分将矛头对准了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指责他对殖民地造成的侵犯和伤害。美国宣布独立后不久,英国议会通过一项决议,指责国王干预造成了英国在美洲的失策。据此可知(     

A.美国独立是因为英国殖民压迫B.英国君主立宪制仍未发展完善
C.英国失利的主要责任在于国王D.美国胜利是由于反抗的正义性
2024-03-2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校、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拔尖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理学为旗帜的新儒学的理性精神,在11世纪中叶到12世纪中叶的北宋时期,将中国传统科学技术达到顶峰。布衣毕升发明的胶泥活字开启了活字印刷时代的先河,军事著作家曾公亮和丁度主编的《武经总要》记载了火药配方和水罗盘指南鱼的制造方法。数学家贾宪在其《黄帝九章算经细草》中所创造的开方作法本原和增乘开方法,600年后才有法国数学家帕斯卡达到同一水平。天文学家苏颂在其《新仪象法要》中,描述了他与韩公廉等人合作创建的水运仪象台,其中有十几项属世界首创的机械技术,包括领先世界800年的擒纵器。建筑学家李诫著《营造法式》(全面而准确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建筑业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以其权威性作为建筑法规指导中国营造活动千年左右。

——摘编自董光璧《中国科学传统及其世界意义》

材料二   17、18世纪是西方社会从中世纪向近代转变的实质性时期,它以本身的科学成功影响并成就了这一实质性的转变。自然科学给这个时期的文化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科学孕育的理性思维及其原则在哲学、宗教、文学艺术乃至政治经济社会领域都引起了新的变革。1718世纪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并非仅仅归结为科学技术,而是科学精神。科学在改观旧世界面貌的同时,也紧紧依持当下的社会史境。尤其是科学与宗教,它并不是与社会结构和社会价值无关的,在17世纪它只是一种基于神学的根据而进行的分化,而对神学的摆脱则可能标明科学已经取得了同科学的女王(神学)的分离。17世纪历史的中心点乃是科学精神的旭日东升,它以鲜艳的理性的光辉照耀着将临的未来。

——摘编自赵立坤《论17世纪科学革命的理性思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时期我国传统科技达到顶峰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18世纪西方向近代转变的表现,并分析这转变对当时世界产生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防止了专制而强暴的政府出现,在相互牵制中消弭了潜在的政府权力。三权分立制衡从一开始就是为了追求法治的目的而确立的,这种机制维持的是三种权力之间没有任何一种权力凌驾于其他权力之上的动态平衡,使美国的人权、民主自由等法治价值得到不断的保障和实现。但三权分立使联邦政府三个分支相互敌对,讲究以野心对抗野心,却忽视了国家权力作为一个整体的有效运用,这给政府职能的有效履行造成了阻碍。

——摘编自张文博《浅析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

材料二   孙中山在设计建立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时,明确批判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特别不接受西方“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孙中山认为美国宪法规定的“三权分立”制度不完备,存在着许多弊病,运转效果也不甚好。他指出:“夫美洲之不自由,更甚于专制国。盖专制皇帝且不难爱民,虽专横无艺,犹不敢公然以压抑平民为职志。若资本家则不然,资本家者,以压抑平民为本分者也,对于人们之痛苦,全然不负责任者也。一言以蔽之,资本家者,无良心者也。”

——摘编自刘书林《试论美国“三权分立”模式的本质及局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三权分立”政治体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孙中山拒绝采用西方“三权分立”体制的原因。
2024-02-2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检测(一)历史试题
9 . 1776年《独立宣言》宣称: “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成立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然而在佐治亚和卡罗来纳代表们的坚持下,删去了杰斐逊对英王乔治三世允许在殖民地保持奴隶制和奴隶买卖的有力谴责。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A.分权制衡原则的确立B.已具有联邦制的特点
C.尚未实现彻底的人权D.政府无权干预奴隶制
10 . 1787年宪法起草人之一约翰·杰公然宣称:普通平民过于愚昧无知,不能享有政治权利;作坊师博和工人的位置,就是在车床旁边,而农民的位置,就是在犁耙后面;国家的事务应该由有钱的和高尚的人们来管理。上述观点(     
A.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B.强调社会多个阶层的义务
C.主张扩大联邦政府的权力D.力图维护资产阶级的特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