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共在根据地的制度探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承明制,除将明代的南直隶、陕西和湖广各一分为二,其他12个省级政区幅员基本不动。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在清代前中期,朝廷与省督抚的关系更加紧密,省制更为有机地融入国家对全国疆域的整合与地方社会的治理机制之中。清末,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压力下,清廷不得不整体上放松对各省督抚大员的控制,一些封疆大吏趁机掌握省级兵权和财权,呈现省区逐渐疏离中枢的趋势。随着近代边疆危机日益加深,形势逼迫清政府对省区进行划设、调整与整合,省制仍具有加强国家统一和国家领土安全的强大制度功能。

材料二 辛亥鼎易之后,各省实力派都督在清末离心潜伏的积累后乘机走上前台,分离态势日益明显。皖系、直系、奉系轮流坐庄,地方军间各霸一方,省区力量取得主导地位,央地关系倒挂。省制变革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仍未能得到解决,冯系、阎系、桂系等地方实力集团与蒋介石集团各为其利仍纷争不断,亦不得其解。大革命面临严峻危机的时刻,中国共产党在重要省区先后设立省委,是对省制的创造性运用。抗日战争结束后,随着革命战争形势快速发展,东北、华北、中南等行政区先后在解放区建立起来,各自管辖若干省级及以下行政单位。解放战争时期的区划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局部地区执政时期的最高发展阶段,克服了近代省区位置失序的弊端,为国家的统一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支撑。

——摘编自翁有为《近代中国之变轴:军阀话语建构、省制变革与国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省制建设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国时期省制的演化历程。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述省制变革的积极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48年8月,由晋冀鲁豫和晋察冀边区组成华北行政区,9月正式成立华北人民政府,代表中央人民政府领导和管理各地方政府的工作。同年12月1日发布公告,解放区所有公私款项收付及一切交易,均以人民币为本位货币。至1949年10月30日华北人民政府将权力移交中央人民政府。1954年6月撤销了华北行政区的建制。由此可知华北行政区(     
①在战局变化和解放区扩大的背景下设立
②在贯彻中央政策巩固政权方面发挥作用
③对新中国的政权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④于第一届全国人大会上依提案正式撤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04-01更新 | 31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3 . 从土地革命时期的苏区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后根据地再到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区,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区域内,充满了诸多象征革命话语的符号和标识,如苏区内的红旗、红军的称谓;延安的宝塔山、延河水、秧歌、纺车。这些符号和标识反映出(     
A.革命话语的生活化趋向B.中共革命领导力的增强
C.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D.革命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2023-11-08更新 | 143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注重对于国家管理者的道德法律共同治理,重视通过道德教化,培育官员的家国情怀,激发官员的浩然正气;通过法律规范,规制机构的职责程序,约束官吏的行为举止,从而取得了良好效果。历代王朝所实施的道德法律共同治理模式中,道德始终是国家治理的主要手段,“德治”成为历代统治者所弘扬、追求的政治理想。在官吏治理、基层社会治理方面,道德规范所涉及社会关系比重,道德治理的社会覆盖面以及实施效果,都充分展示了“德治”的生命力和有效性。

——摘编自朱勇《中国古代社会基于人文精神的道德法律共同治理》

材料二   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不断变化,各解放区也开始逐渐连成一片。根据地民众通过人民代表会议的选举,相继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革命根据地的政权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阶级基础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已然成为中国共产党及中国人民要建构的新的政权结构模式。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种政权机关都要加上‘人民'二字,……以示和蒋介石政权不同。”

——摘编自杨东《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与参与主体的近代嬗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的进步之处,并说明取得进步的主要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学者对抗战前后中国华北农村乡村治理结构的研究如下表所示。表中所示变化有利于(        
传统社会乡村治理结构政府一乡绅(宗族)—农民
晋察冀边区乡村治理结构政府一群众团体和互助合作组织—农民
A.促进农民的主人翁意识觉醒B.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C.中共夺得民族战争的领导权D.提高农村居民的劳动积极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38年晋察冀边区村选,"新当选的仍然是劣绅土豪",当选的贫农和雇农"接二连三的被地主豪绅所收买";而在1940年村选中,贫民和中农在村代表会议当选的比例为87.1%。这一变化说明晋察冀边区
A.践行了"三三制"的原则B.贯彻了工农专政的理念
C.实现了土地革命的目的D.基层群众政治觉悟提高
2022-02-23更新 | 417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八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与外交-高2023届二轮自创专题
7 . 下表为民主革命时期中共领导的陕北地区民主代议机关名称的变化。这一变化(     
开始时间代议机关名称
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陕甘边区苏维埃代表大会
1936年3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陕北省苏维埃代表大会
1937年5月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议会
1938年11月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参议会
1945年10月陕甘宁边区下辖县(乡)将参议会改为人民代表大会
A.受到了西方代议制度的影响B.是中共对自身建设的需要
C.是国内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D.适应了革命形势发展趋势
2022-11-11更新 | 22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8 . 1943年,晋察冀边区的冬学教材有《反法西斯课本》《减租减息课本》《妇婴卫生》《怎样种庄稼》等。冬学课程的设置包括政治、军事、识字、唱歌、算数等,不同时期侧重点略有变化。这说明,当时晋察冀边区
A.极力构建红色政权政治文化B.重视文化建设与军事并举
C.并践行了社会主义革命理论D.“三三制”的原则得到贯彻
2022-04-07更新 | 478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八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与外交-高2023届二轮自创专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