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总结秦速亡的教训, 积极实行儒家的仁政德治。至董仲舒提出重选举、兴学校、独尊儒术三大文教政策,我国第一个正式的人才选拔制度得以建立和实行,该制度主要根据人的德行,通过举荐和策问, 授以相应官职。

材料二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采用八股文,八股文具有防止作弊,使评卷标准化、客观化,减少评卷工作量,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测验考生文字基本功等好处。

——以上均摘编自田建荣《科举考试命题立意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人才选拔制度的名称,并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材料二的观点。
2024-01-2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官员考核与国家治理】

材料一   战国时期出现考核官员的“上计”制度,主要考核仓库存粮、垦田数、户口、赋税数及社会治安等内容。秦代的政绩考核更加完善,对各级官员都要考核,制定了《课律》等法令,以考课结果的优劣来决定对官员的赏罚黜陟。汉代在继承秦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对官吏的考核,逐渐形成了两个方向的两个考绩系统制度。一是纵向的,即中央考核郡、国,郡、国考核县,县考核乡、里、亭,称为“上计”制度;二是横向的,即中央各部门的卿令,地方的郡、国、县的长官各课其掾吏属官,称为“考课”制度,考核结果作为升降赏罚的依据,考课由丞相和御史大夫两府主管。

——摘编自刘承《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及其借鉴意义》

材料二   较能体现宋朝官吏考课制度特点的,一为考课法,二为磨勘法。考课法,是指官员在任职期间的考评。每年一小考,三年一大考,神宗元丰年间,采取“四善三最”之法考核地方州守县令。“四善”是“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所称、恪勤匪懈”。“三最”是“狱讼无怨、催科不扰为治事之最;农桑垦殖,水利兴修为劝课之最;屏除奸盗,人获安处,振恤困穷,不致流移为抚养之最”。磨勘法在考课法的基础上形成,所有文武官员,凡经过三年和五年规定的年限,都可以申请叙迁。故当官只要任内不发生过错,到年限便可升迁,这就使许多官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使考课实际上失去了原来的意义。

——摘编自赵玉霞《中国古代官吏考核制度述评》


(1)据材料一,概括战国至秦汉官员考核制度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宋代的官员考核制度。
2023-08-04更新 | 184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重点中学5G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较早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王朝,每个王朝存在数百年,其统治的最大问题是中央政权的稳定和控制力。这一理念下,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运行机制。汉朝六百石刺史监察二千石郡守,即是独具匠心、以小制大的制度建构;在治国手段上,明显表现出多元化倾向,其经典的君权、相权、监察权划分代表着决策、执行、监察三种活动。监察活动对立法、行政、司法均有涉及:其中谏言封驳实际属于立法监督活动;考核黜陟则与行政管理相关;案件查核、平反冤狱与司法审判关联。汉朝监察制度,较好地完成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任务,对维护王朝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通过监察,皇帝实现了对相权和庞大官僚体制的有效控制,达到了以小制大、以近制远的效果;包括皇帝在内的核心统治者,通过言官直言劝谏实现自我反省,一定程度上对皇权起到约束作用,使中央与地方、君主与百僚达成了和谐。

——《汉朝监察制度的创新性贡献》

材料二   在英国,议会是权力的基础,居于至尊地位。从理论上讲,议会有权制定和废除宪法以下的任何法律;任何人和组织无权推翻或废弃议会通过的法律。一切政府权力由选民赋予议会,议会直接行使立法权,再将行政权授予政府,司法权授予法院,通过立法约束政府法院。不过实践中,政府是议会立法的组织和领导者,议会在立法中没有主动权。议会掌握财政,不过议会对财政大权的控制只是理论上的,反倒是政府控制财政大权,任何财政议案必须由政府提出,下院方可受理;财政决策是各种国事决策中最首要决策,将财政提议权授予政府、必须由政府掌握与责任内阁制密切相关,但议会仍可对财政事务进行监控,任何财政提案必须向下院提出,由下院审议表决转化为立法,才具有法律效力。议会迫使政府辞职是下院监督控制政府的最后手段,如果下院通过对政府不信任案,政府必须立即辞职。

——《英国议会下院的职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简析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议会具有哪些权力?评析英国议会的地位。
2022-02-21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内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从三代到明清,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整体而言大致经历了“世卿世禄制”、“军功爵制”     “察举制”、“九品中正明”、“科举制”五个个阶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阶段选拔方式或内容
“仕进之途,唯辟田与胜敌而已”;宗室非有军功,不得为属籍;“智首为功”
“计首投爵”制。
中央选派“贤有识签”的官员任原籍地的考评官,负责察访本地士人,综合德才、
门第定出等级,然后向吏部程荐。
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
足以决疑,能案章蕴间。文史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忘,明足以决,才任三
统令、
王权与族权统一,依血缘的亲疏定等级尊尊和官爵高下,即“公门有公,御门有御。
践有穷愁,贵有常荣,贫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政府按照不同的科目上考试,士人可以自由报考,政府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
分别写出阶段①②③④⑤对应的选官制度,选取其中某一制度进行评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