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1 . 结合教材P29单元导读归纳本单元阶段特征。


1. 选官与管理背景、内容:
各国________________不同,选官与管理____各异,但也呈现出____________ 的特点。
2. 中国古代的选官与管理的特点:经历了____________,积累了丰富的___ ,为人类政治文明做出重要贡献。
3. 近代西方选官与管理的特点:建立起______ 以规避______造成的_____________
2022-08-24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选必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代巡视制度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帝王亲自巡狩者察各地,以加强对诸侯或部落的控制。秦朝设置了以御史大夫为首的从中央到地方的监察机构,有固定官署和属官,赋巡视官以监御史、监察史专职身份,并基本明确其地位和职责……宋代严格监察官员的选录标准,加强对御史、监察史和监司官的考核管理,要求御史及监司官必须具有“忠直亮节、忠纯体国”之操守。明清统治者规定同一系统或不同系统的巡视官员可以互相监察,互相纠举,以保证巡视体系正常运转。清朝统治者汇集了历代巡视监察法规的成果,颁布了四十几部监察法规,其中就有我国历史上最完整的一部以独立形式存在的监察法规——《钦定台规》。

——摘编自何万勤《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当代价值》等

材料二   英国是西方国家中最早在人民主权和分权制衡理论指导下建立代议制的国家。《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等使议会权力得到法律确认,也开创了议会对行政、司法监督的先例。“光荣革命”后,议员贿选、买官卖官、官商勾结等现象仍普遍存在,直接威胁资产阶级统治。18世纪以来,伴随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英国于1832年、1867年、1884年先后颁布了三次《选举改革法》,进一步完善其监督英王和政府及司法机关的职能。然而,随着政党制度的产生和完善,责任内阁制对议会立法权、财政监督权进行了侵蚀。到196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议会监察专员法》,正式成立了英国议会监察专员公署。20世纪70、80年代,政府财政管理权过渡到议会,议会加强了对政府审计、预算等审核。

——摘编自吴艳宇《英国议会监督制度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巡视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议会监察制度发展演变的原因。
2022-12-28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普通高中联考2023届高三上学期测评(三)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国传统蒙学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周秦至清末绵延数千年。明清时期是我国蒙学发展的鼎峰时期。为了稳固统治,统治者在科举制度的推动下,大力发展蒙学教育。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蒙学的发展进步。明清时期,我国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出现萌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使得带有浓烈平民气息的平民读物和描写平民生活的文学作品大量出现,民间私人教学活动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大量儿童蒙学教材的出现,给明清两代的教育增添了不少新的内容和色彩。

——摘编自刘佳静《浅析明清时期的蒙学教育思想》


(1)根据材料,概括明清时期蒙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蒙学发展的原因。
2022-11-17更新 | 114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联合体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监察专员制度始于1809年,是一个由宪法或立法机关通过立法或国会决定的、由一个独立的高级官员负责的办事机构。监察专员制度的主要目标是改进公共行政和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后因保护人权、反腐败等需要,监察专员逐渐向地方政府、国际组织、公司以及非政府组织、大学扩展。监察专员制度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监察专资采取非司法方式解决行政机关与普通公民之间的行政争端;二是监察专员通过约束政府权力,弥补司法系统对行政权约束的不足;三是监察专员通过为普通公民提供及时救济,保护公民的相关权利。监察专员制度逐渐与各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合流,成为各国加强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摘《西方监察专员制度对我国监察体制改革的启示》

材料二   洪武十五年,明朝在中央设都察院,后升为正二品衙门,集纪检、组织、公安、司法职能于一身。为了监察中央六部的活动,还创立了六科给事中,并建立了御史巡按地方的制度。明朝监察制采取“以卑临高”的制约机制,赋予监察文武百官的大权,有事可以直除天子。监察官的选拔非常严格,非进士不能录用,使监察官的职位显得十分尊崇,升迁也非常快。明朝的监察制度具有动态机制,采取定期与临时相互交替的巡按方式对地方官员进行考察监督。

明代监察制度只赋予监察官“弹劾权”,对贪官的惩治取决于皇帝的好恶与喜怒,随着封建制度的日益衰败,最终沦为统治阶级集团内部争权夺势、党同伐异的工具,从而失去了澄清吏治的制衡作用。在明世宗嘉靖至明神宗万历的近百年间,无论是监察官还是被监察的廷臣,都高举着效忠皇上与反腐败的大旗,相互攻讦,形成了东林、齐、楚、浙四党交恶和内阁、吏部与言官三足鼎立的局面。

——摘《制度不是万能的——杂谈朱无璋反腐败和明朝的监察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方监察专员制度的主要功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从政治体制的角度分析两种监察制度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代社会初期(即战国及其以前),在官吏的物质待遇方面,一般采用分封的形式,按奴隶主贵族的尊卑等级封予一定的土地和奴隶(或奴仆),以在该领地上的剥削收入供其支配享用。战国时期产生了封建官吏俸禄制度,当时各国的俸禄大多采用实物(主要是粟),其标准和计量单位也不统一,秦朝开始才有了统一的俸禄制度。与秦汉相似,隋唐时期官吏也分品级,唐代百官除正常的俸禄外,还可按月领取俸料,所谓俸料包括厨食料(如薪炭)、衣服料(如绸缎)、办公料(如纸笔)等都属于这一类。

——摘编自柏铮主编《中国古代官制》

材料二   明代官俸制度的最终确定是在洪武二十五年,“令公、侯、伯皆给禄米,论功定数,责成他们各归旧赐田于官”,把核定官俸与文武官员的品、阶、勋相结合,根据官制统一按月发放官俸。官俸折钞始创于明太祖,全面施行则从明成祖开始。与唐宋时期的厚禄相比,明代的俸禄可谓相形见绌,不可同日而语。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总结明亡时深情地说道:“今日贪取之风,所以固胶于人心而不可去者,以俸给之薄而无以赡其家也。”

——摘编自张兆凯、陈长泉《论明代俸禄制度演变的原因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官俸制度产生的原因,并概括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官俸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官俸制度与以往相比出现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6 . 同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监察体系中一般存在御史监察和谏官言谏两个系统,两者皆出于权力制约的目的而产生。相较而言,前者是君主的耳目,重在制约臣下,地位更为重要;后者主要是时君主提出意见和建议,多是制约君主,地位低一些。这二者在先秦时期就已并存。秦汉时期重御史监察而轻谏官言议,谏官的设置具有任意性且很不固定。汉代谏官的职位及数量仍不固定,谏议大夫、光禄大夫等多兼职行使谏议职权。东汉时期,谏官相对固定下来,归属侍中寺。魏晋时期侍中寺改为门下省,掌管封驳、奏事和谏诤。

——摘编自赵晓耕、刘盈辛《中国传统御史监察制度的反思》

材料二   明代在前代机构设置的基础上,建立了较为严密的监察体系。在中央以都察院为核心机构,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监各道”,十三道监察御史“出则退视方岳,入则弹压百僚”。以都察院为核心的监察机构,自设立之初,就明确定为天子“耳目之司”,专司风宪,负责侦缉臣下奸邪,“宣上德,达下情”,以广天子聪明之德。明代中叶之后,监察体系弊端丛生,握有监察大权的御史不断卷入政治争斗之中,甚至沦为党争的工具,背离了选用御史的初衷,极大损害了监察系统的权威,也使明代官僚体系逐渐失去了有效监督、自我净化的能力,最终滑向衰亡腐朽的深渊。

——摘编自刘祥学《从御史选用制度的演化看明代政治走向》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汉至魏晋时期谏官言谏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2022-09-22更新 | 328次组卷 | 6卷引用:百师联盟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一)历史试题
7 . 考课,即对官吏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是中国传统官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按唐制,每年一小考,四年一大考。四品以下官由吏部考核,三品以上官由皇帝亲自考核。考课标准为四善二十七最法,“四善”: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秤,四曰恪勤非懈。“二十七最”是根据各部门职掌之不同,分别提出的不同要求。经过考核,定出上、中、下三等九级,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考课标准和奖惩办法。

——摘编自张晋藩《考课—中国古代职官管理的重要制度》

材料二   明中叶以来,官僚主义愈演愈烈。隆庆二年张居正给穆宗所上的《陈六事疏》中指出,当时的官场风气是“纪纲不肃,法度不行,上下务为姑息,百事悉纵委徇”。万历年间经由神宗皇帝批准推行“考成法”。其一,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该完成的工作、任务,酌量道路远近,轻重缓急,确定完成期限。上述事由、环节分别登记在三个账簿上;其二,六部和都察院分别按照所留帐簿底本,对相关官员应该完成的工作、任务逐月检查。如果未按期完成,则必须如实申报,否则以罪论处。六科根据账簿登记,稽查六部的执行情况,内阁根据帐簿登记,稽查六科,并对隐瞒不报事例进行惩处。明代史学家谈迁评价张居正:“江陵立考成法,以为制治之本。向者因循玩愒,至是始中外淬砺,莫敢有偷心焉。”又曰:“中外凛凛,毋敢以虚数支塞。行之十年,太仓之积,足倍数载。“

——摘编自陈国平《张居正改革中的考成法考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考课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考成法出台的背景及发挥的作用。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朝觐之礼起自西周,以体现诸侯对天子的臣属之义。唐、宋、元等朝也有朝觐之礼,至明则形成了完备的朝觐考察制度。明朝政府规定,全国地方官基本上都要入京朝觐考核,每三年一次,集中在十二月末进行。先由布政司、按察司官员进行初考,再与巡抚、巡按共同造册,最后由后者上报吏部、都察院进行正式考核。治农桑、兴学校、倡廉洁、上报民情都是考核不可缺少的项目,同时要求朝觐官员入京后不得请求势要,饮食一律从简,否则以不谨论罪。朝觐考核完毕,要对地方官进行奖惩。每次朝觐考察,都要淘汰一定数量的不职和老疾官员,少则数百人,多则数千人。明后期,朝政腐败,朝觐考察制度日渐成为官吏以权谋私的工具,考察失实,弊端丛生。

——摘编自柳海松《论明代的朝觐制度》等


(1)根据材料,概括明代朝觐考察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朝觐考察制度的作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明代史籍中,“驾帖”是一个经常出现的词汇。如下列五条史料

①当景皇帝病笃之时,已出驾帖取楚世子继统。王长史劝世子无行而止。取藩王入嗣,极大之事,岂有内阁、兵部不与闻乎?

②成化年间,南直隶巡抚王恕上疏:“近见内官监太监王敬赍(怀着之意)来驾帖,止开前往苏常采药饵、买书籍,别无行拘大户,索要银两缘由。岂其王敬动以朝廷为名,需索银两,无有纪极,东南骚然,民不堪命。”

③孙需,字孚吉,德兴县人,成化壬辰登进士…弘治癸亥,驾帖下河南,取牡丹三千。上疏:耳目之玩,不可劳。

④正德六年二月乙酉,四川巡按御史俞缁言:蜀盗充斥,军兴费用不赀,民苦科征。近奉驾帖,采办禽鸟、大木、蜜煎、川扇之类,宜悉停免,以纤民力。礼部请从缁言,乃免之。

⑤万历三十年,江西巡按吴达可上疏弹劾矿税内监潘相胡作非为,擅改祖宗成法,“国家政务,无一不相制辖。虽御前驾帖,亦赴该科挂号,岂独相之差遣,不许各衙门预闻”?

——据张金奎《明代的驾帖与精微批》


(1)根据材料,概括“驾贴"持有者的身份及其执行的任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驾贴”做个词条。(要求:须包含释义,产生背景、影响。)
2022-05-16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2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择性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蒙古人最初没有俸禄的观念,蒙古本部的官吏也没有俸禄,怯薛及千户、百户长官靠不断从战争中掠夺大量财物和人口,从而为生活提供保障。元世祖忽必烈即位,着手建立俸禄制度。 “以国朝之成法”为基础,“援唐宋之故典, 参辽金之遗制 ”,“缘饰以文, 附会汉法”。《元史·食货志》载:“禄秩之制,凡朝廷官,中统元年定之。六部官,二年定之。随路州县官,是年十月定之。”官员的俸钱主要使用中统钞支付。但中统钞贬值,物价上涨,政府小吏俸禄微薄,生活艰难。至元二十年,中书省奉旨增加吏员俸禄,上涨百分之五十。元成宗时期,为应对物价持续上涨,开始给官吏增加俸米。此后,中央和地方官员都增添了俸米一项,官吏俸米上升到俸禄收入的百分之三十七左右。纸钞的不断贬值使众多官吏生活艰难,元朝政府又出现多次停俸,中下级官吏俸禄遭“擅自克减”,这助长了官吏们利用各种手段从事贪污、敲诈等非法活动。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俸禄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代俸禄制度的影响。
2021-12-02更新 | 26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