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初的社会治理重视根据理学宗旨整饬基层教化,强调敦厉风俗对社会治理的重要性。然而,进入雍乾时期,地方政治因人地矛盾升级而亟须革新,皇帝在用人铨选方面也有所变化。雍正、乾隆不再推崇康熙时期颇受重视的理学官僚治理模式,诸如水利、农桑等较为专门性、技术性的知识,亦被视作为官之必需。为实现个人政治价值,部分理学官僚开始在处理地方政务的过程中主动将目光延伸到河工、漕运等技术领域,实现了从理学官僚到技术官僚的转变。自洋务运动开始,大量的新式技术官僚涌现。他们作为18世纪技术官僚的后辈,既是传统封建官僚体系中的新元素,也是近代西方科技向中国渗透的过程在制度上的反映。

——摘编自张少娜《从理学官僚到技术官僚:清雍乾时期地方治理模式的转型》

材料二   19世纪,英国文官制度实行以“通才”为标准择优录取的原则。由于牛津、剑桥等贵族学校以培养通才著称,因此高级文官出现了贵族化的趋向。科技人员、经济管理人员长期处于文官队伍的中下层,使许多部门出现了外行领导内行的局面。20世纪60年代,福尔顿委员会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调整文官分级制度,专家科技人员自成一类称“科学类”。另外还设立专业技术、训练、法律、警察等十大类。此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未能彻底打破通才体制,而且政府机构臃肿也严重束缚着行政效率。

——摘编自阎铃铃《英国文官制度中的“通才”原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理学官僚和技术官僚的共同之处,分析清朝部分理学官僚转变为技术官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60年代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背景,并简评其实施效果。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当今中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启示。
2024-05-10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莆田市高中毕业班第四次质量检测(三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3040年代,英国已完成了工业革命,本来无足轻重的工业资产阶级势力大增,迅速跃居经济生活的中心位置。政府管理职能日益扩大,机构设置不断增加,文官队伍迅速膨胀。自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通过后,政党利益在文官任命中占据了首要地位,享有恩赐权的大贵族和各部门首脑总是任命本党党徒填补空缺,两党的权力之争使文官队伍的腐败性更显突出。1855年举行了首次印度文官竞争考试。在18世纪时,牛津、剑桥两所大学从学校领导成员的选拔到学生管理都未建立科学制度,两校于19世纪前期推行改革,建立起科学系统的学位考试与授予制度。19世纪50-70年代,英国建立起一套以效率为基本价值标准的近代文官制度。

——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20世纪前期,文官制度改革重点转向文官录用、管理等方面。全面实行公开竞争考试,然后由文官委员会选拔优秀人选担任所需官职。针对牛津、剑桥两所名牌大学毕业生垄断高级文官职位的现象,奉行机会均等原则,提高了其他大学毕业生在高级文官中的比例。建立包括管理级、行政级、办事员级、文字助理级和打字级的五级文官体制。随着文官制度的完善化,文官职业行为规范的重要原则逐渐确立。各个文官一旦应聘,若无严重过错或其他意外,便可终身任职,政府要求绝大多数文官不得兼有第二职业。早自1881年起,政府就多次申明,禁止文官参加议会竞选和类似活动。1927年,议会专门通过法案,规定文官协会不可参加任何政党或与工会保持联系。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制度建立和完善的影响。
2023-12-05更新 | 12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