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自夏朝以来,就有了庠、序、校和学等教育机关。“学在官府”,只有奴隶主子弟能入学校学习,而劳动人民子弟只能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跟长辈学习一些为人之道和生产劳动的知识与技能。但到了孔子的时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都在下移,这就为私人办学提供了机会。孔子在创办私学的职业生涯中,其弟子来自鲁、齐、晋、宋、陈、蔡、秦、楚等不同国度,吸收了被中原人视为“蛮夷之邦”的楚国人公孙龙和秦商入学,孔子弟子中有来自贵族阶层的南官敬叔、司马牛、孟懿子,但更多的是来自平民家庭的颜回、曾参、闵子骞、仲弓、子路、子张、子夏、公冶长、子贡等。

——据《中国古代教育史》

材料二:古代儿童启蒙读本有这样的内容:“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据《中国古代教育研究》

材料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是我国古代教育的真实写照。这一情况在19世纪60年代因新式学堂的出现有所改观,当时的学校开设有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行军布阵等课程,特别是1904年清政府颁行的《奏定学堂章程》更是规定了学校教育中几何代数、植物动物、理化、法制理财、体操等课程的课时,在中学堂180个课时中,读经讲经以45课时居于榜首。

——据《中国近代教育史》

材料四:恢复高考以来高校招生统计图表


(1)据材料一述评孔子的办学思想。
(2)根据材料二归纳有关信息。你对此有何看法?
(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我国近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相比有着怎样的不同?反映了教育发展的什么趋势?
(4)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形成材料四状况的原因。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教育的看法。
2 . 清末《游学译编》上刊登的一篇《劝同乡父老遣子弟航洋游学书》,指出“向之极可慕恋之科举的虚荣者,今已为蕉梦矣。而出洋学成,……宦达之路、利禄之路、学问之路、名誉之路,胥于是乎在。”这一主张反映了(     
A.“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B.清末新政促进时代变迁
C.辛亥革命推动政治体制创新D.变法图强成为社会潮流
2024-03-2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光绪二十三年(1898年),贵州学政严修奏请开经济特科被清廷批准,在已仕官员中荐选,“初场试专门题,次场试时务题,三场仍试四书文”,兼顾中学与西学。此事表明(     
A.科举制被彻底废除B.官员选拔注重实际能力
C.学堂选官成为主流D.奖励实业成为社会共识
2024-01-24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科举制废除后,知府何刚德说:“从前寒士读书,无所谓学费,如今学生无论贫富,学堂一律收取学费,很多的贫寒子弟失学。”湖南举人李蔚然也发文抱怨“今学堂学生,近城镇者入之,僻远不与;有势力者入之,寒微不与”。这说明科举制的废除(     
A.损害普通民众利益B.引发新的社会问题
C.导致社会流动停滞D.遭到守旧势力反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规定自高等小学以上按毕业考试结果获相应的奖励出身,并授以官职或得以升学。此举(     
A.废除了科举选官制度B.推动了近代教育发展
C.挽救了满清统治危机D.加速了资本主义发展
2024-01-23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官员的选拔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责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到19世纪初.英国的官吏任用制度仍受封建恩赐的影响,或实行个人赡徇制,或实行政党分肥制,腐败泛滥。而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急需清廉高效的政府为其经济的扩张出谋划策,选拔彻底有效的人员班子来充实政府职务。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1898年百日维新.各地举办的各种类型的新式教育机构。林林总总大约有60所之谱。但是.这些机构大多各自为政、不成统系。缺乏全局上的总体规划。且多为军事和语言相关内容的学堂。进入20世纪,在政府的推动下,各地出现了一批普通中小学堂。客观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一部由中央政府制订的统辖各级各类学堂的学制系统。而在此数十年间,政府和民间举办学堂积累的经验教训,也使这样一部学制系统的制定成为可能。《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应运而生。“癸卯学制”的颁布,表明了清政府把近代学校制度推向全国城乡的决心,与一年后正式宣布的停废科举取士一起,形成推动传统教育变革、新式学堂发展的合力,迅速改变着20世纪初中国教育的格局。

——田正平《癸卯学制两甲子考论

材料三   第一章……第二条国家根据公务员职位类别和职责设置公务员领导职务和职级序列。本规定所称职级.是公务员的等级序列.是与领导职务并行的晋升通道。体现公务员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资历贡献,是确定工资、住房、医疗等待遇的重要依据,不具有领导职责。公务员可以通过领导职务或者职级晋升。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履行领导职责,不担任领导职务的职级公务员依据隶属关系接受领导指挥,履行职责。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并结合所学概括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癸卯学制”出现的背景。并结合所学,指出“癸卯学制”给晚清选官制度带来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阐述公务员制度建立和推行的意义。
2023-12-26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江油市太白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清朝某时期的诏令指出:“方今时局多艰,储才为急。朝廷以近日科举每习空文,屡降明诏,饬令各督抚广设学堂,将稗全国之人,咸趋实学,以备任使,用意至为深厚。”这一诏令(     
A.推动了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B.使经世致用之学得以逐渐普及
C.促进了学堂选官制度的确立D.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
8 .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中西方选官制度互相借鉴,促进了彼此的发展。近代西方学习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制定了文官制度;现代中国又学习西方的文官制度建立了公务员考试制度。下列关于中西方官员选拔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     
A.英国是西方最早采用书面考试录用官员的国家
B.学堂选官制度在《奏定学堂章程》颁布后设立
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法等国文官制度最终建立
D.党管干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的根本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士族的长期压抑下,下层士人始终地位卑下,他们既无悠久的家世可以炫耀,也无深厚的社会背景可以依恃,但他们入仕从政的愿望却十分强烈……然而仅就寒族来讲,他们无力发动选举制度的变革,要完成这一变革,改变自己的地位,必须依恃君主即皇权的力量。而君主发动选举制度的变革,其前提是这一变革必须符合君主自身的利益要求即重建并不断强化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陈秀宏《唐宋科举制度研究》

材料二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三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摘编自《中国科举文化》

材料四   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显然,科举制无法培养、选拔这类新式人才

——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1)依据材料一、指出产生科举制的原因。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说明科举制的进步性。
(3)据材料三概括科举制的特点。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被废除的原因。
2023-11-20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官员的选拔和管理,是国家治理的必要前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末学堂选官看重的不仅仅是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更多的是近代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近代西方文官考试非常注重“适用性”,多依职位不同对参试考生试以不同学科知识。选拔对象基本为经过大学系统培养、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学生。清末学堂选官考试也秉承这一原则,这使得专业型的文官能够在实际行政管理过程中得以养成,由此表明其与近代西方文官选拔考试更具“亲缘性”,这也使得近代文官选拔考试制度得以在中国萌芽。

——摘编自刘为勇《清末文官制度变革研究》

材料二   作为英国皇室私人领地的东印度公司,其官员任命通常只听命于皇家贵族的安排,公司中的职员大多是皇家贵族安插的人选。随着大英帝国的扩张,这种任命权贵亲信的制度,显然无法支撑日益庞大的“日不落国”的管治。1806年,东印度公司在伦敦附近设立了一所培养行政人员的学院,……又借鉴公司驻广州人员推介的科举考试模式,在印度实行了有限规模的行政人员选拔制度,当时都觉得行之有效。

——摘编自《上海教育杂志》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末学堂选官与近代西方国家文官选拔更具“亲缘性”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选官制度变革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印度公司职员任用方面的变化及动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