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下表为1912—1913 年江苏各县知事的出身经历简表(单位: 人)
总人数拥有科举功名者不具有科举功名、只受
过新式教育者
有前清为官或
任差经历者
18513446139
这一现象(     
A.源于科举制废除的操之过急B.是南北势力妥协的结果
C.反映了过渡时代的社会特征D.埋下了帝制复辟的隐患
2024-03-11更新 | 236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据1903年时人对江南地区的调查,当地各界人士都竞言开学堂,却“不知学堂为何事”;南京、苏州、上海等地“最著名大学堂”还出现了由武备学堂毕业生、八股专家充任教师,将理学章句作为教材的情况。这说明清末(     
A.戊戌变法缺乏人才支持B.教育新政转型艰难
C.新式学堂遭遇社会抵制D.军人地位显著提高
3 . 清末陈宝琛等士绅“感世变急”而兴办福州东文学堂,支持资优生赴日留学。1905年科举废除后,进士李景铭等人认为进士馆仅有中学程度,改往日本的早稻田大学进修专门科。这些现象反映了当时赴日留学(     
A.受到社会的普遍支持B.以传统士人为主要生源
C.适应社会转型的需求D.颠覆了国人中体西用观
2023-11-15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明清时期,“士绅”凭借私人威望与能力辅助地方政府处理各种临时性公共事务如教育、治安等。19世纪末20纪初,“旧吏多裁,今之教育、警察机关,多为本县之士绅”。这一变化反映了(     
A.近代工业发展促进社会流动B.革命风潮加速传统社会瓦解
C.西学东渐造就新型教育体制D.制度嬗变推进权力主体变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11年,从英国留学归国的丁文江参加了清政府组织的“游学毕业考试”,获“格致科进士”。这表明当时中国(     
A.教育近代化起步B.去英国留学人数最多
C.科举制度依然存在D.教育体制中新旧交融
2022-09-26更新 | 357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6届福建清流县一中高三上期第二阶段(期中)历史试卷
6 . “即便是主张废科举的人士,到后来才发现科举制的废止,等于将维系传统社会秩序和支撑官僚系统以及促使儒家文化传承的政治根基突然铲除。”据此判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科举制的废除意味着儒家文化的灭亡
B.科举制的废除为辛亥革命开辟了道路
C.废除科举制在当时导致极大社会混乱
D.科举制的废除导致了传统社会的消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03年,清政府出版的《蒙学体操教科书》是中国首部具有近代意义的体育教科书,其序言∶"智可以发事物之秘,德可以律社会之情……虽然运用智德,仍视其躯干何如,无躯干则其效不显。"据此可知,清政府
A.扩大传统教育范畴B.启动了近代教育改革
C.掀起体育救国思潮D.引入了西方教育思想
2022-01-14更新 | 1003次组卷 | 12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