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政治权力逐渐由国王转移到了国会和执政党手中,政府官员的任用,均由在选举中获胜的政党掌握。结果政党的更迭导致政府行政人员大规模更换,政局不稳,引起英国资产阶级的强烈不满,进而英国资产阶级产生了改革官吏制度的要求。1700年,议会通过《吏治澄清法》,区分了“政务官”和“事务官”。1701年通过的《王位继承法》规定“凡受国王的任命及取得国王年金,皆不能当选为下院议员。”1805年,英国财政部率先建立常务次官制度,首先设立了一个地位相当于副大臣的常务次官负责主持政府的日常工作,不参加政党活动,不随政党的更迭而更换,长期担任实际行政职务。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英国资产阶级建立高效政府的需要。1830年后,这项制度在内阁各部全面推广。

——摘编自古燕《西方政治的稳定器文官制度》

材料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开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创举。然而,原先的干部人事制度弊端日益增多。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当前干部管理方式单一、一切按行政级别划线。“国家干部”是一个庞杂的队伍,如果不能够根据人员的特征和结构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的管理,就不能够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在传统的干部人事制度中,各级党委一直对干部实行统一管理,企事业单位缺乏用人的自主权,这造成了干部管理上的党政不分、政企不分,管人与管事相脱节。整体上仍然缺乏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且缺乏法律效力。

——摘编自范朝远《我国人事行政制度的沿革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19世纪初英国官吏制度改革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干部人事制度存在的弊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解决这些弊端的主要制度性措施。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两代名臣能相、国家栋梁之中,进士出身的占了绝大多数。明朝英宗之后的惯例更是“非进士不进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科举成为高级官员的必经之路。科举对于知识的普及和民间的读书风气,亦起到了相当重要的推动作用。这种推动只是一般人出于对功名的追求,而不是对知识或理性的渴望。然而,自明代开始,科举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大部分读书人为应科考,思想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束缚,其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都被大大限制。大部分人读书只为做官,光宗耀祖。

——摘编自焦雪琴《浅谈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及其影响》

材料二   晚清遭遇社会剧变,选官任用的趋向与取士选材密切相关,呈现出相互递进的三阶段。道(光)咸(丰)以降,清廷为应对变局以坚忍任事为新标准,破格任用官员,突破了吏部循例按格的铨选规制,同时也因财政困窘及举主徇情导致捐纳、保举过量,严重危害吏治。甲午中日战争后,朝野于急迫救亡中质疑科举“无用”,认为西学“有用”,并将西方分科之学奉为圭臬。清末新政官制改革中,各部院与直省纷纷选调学堂学生和留学回国人员,均以事功及专门知识、技术为选官用人主要标准,摒弃了隋唐以来选材用人重视人品道德,及对圣贤义理阐释践行的传统。这一矫枉过正的偏颇之举,以浮躁和急功近利为特征,对百年来学风、官风与世风均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摘编自关晓红《晚清选官任用之标准及新趋向》

材料三   中共十三大至十六大期间,党和国家将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作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同时强调无论实行哪种管理制度,都要贯彻和体现注重实绩、鼓励竞争、民主监督、公开监督的原则。到1997年年底,我国公务员制度入轨工作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特色公务员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建立。中共十三大以后,建立科学的干部分类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在逐步推进。19952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对干部选拔、任用的原则、标准和程序等都作出了具体规定,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第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规范性文件,使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开始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20003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全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考试大纲(试行)》,首次以规则的形式对公选考试进行统一规范。干部选拔的具体实践,在坚持以选任制和委任制为基本形式的组织选拔的同时,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各级各类干部选拔的具体路径。

——摘编自邸乘光《改革开放以来干部选拔路径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科举制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不断推进选官制度改革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十三大至中共十六大期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特点。
2024-01-08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BEST合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93年,江苏连云港尹湾村出土了木牍《集薄》,它被认为是我国首次发现的西汉时期地方向朝廷呈报的上计薄。其部分内容如下:

乡百七十,口百六,里二千五百卅四,正二千五百卅二人
乡三老(民间推举,掌教化)百七十人,孝弟力田(发挥道德榜样作用的乡民)各百廿人
都尉一人,丞一人,卒史九人,属五人,书佐十人,啬夫(掌狱讼,赋税)一人
户廿六万六千二百九十,多前二千六百廿九,其户万一千六百六十二获流(安置流民)
提封(郡土地总数)五十一万二千九十二顷八十五亩二,如前
种宿麦十万七千三百十顷,多前千九百廿顷八十二亩
年七十以上受杖(鸠杖)二千八百廿三人
(蹑济)用谷七千九百五十一石八斗升半
春种树六十五万六千七百九十四亩,多前四万六千三百廿亩
一岁诸钱入二万万六千六百六十四万二千五百六钱
一岁诸钱出一万万四千五百八十三万四千三百九十一
一岁诸谷入五十万六千六百卅七石二斗二升少□升

注:“□”表示该字史学界尚无明确解释。


(1)根据材料一,归纳西汉考核官员的主要内容,并说明西汉时期国家治理的特点。

材料二   政治恩赐制是中世纪及近代英国任用官员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府官员不是通过考试,而是君主以恩赐方式将宫廷及

政府官职授予其信任的贵族。1854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等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任用官员方式有何变化,并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古人说:“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干部工作也好,人才工作也好,本质上都是用人问题。我们要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谋复兴,关键是要把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好、建设强。我说过,光有思路和部署,没有优秀的人来干,那也难以成事。

——引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原则及公务员考录工作采用的办法,概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干部队伍建设好、建设强”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经历了以政治思想为主导到以经济发展为主导再向以科学发展为主导的演变过程。2002 年到 2008 年我国先后颁布《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公务员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规定(试行)》等。这说明这一时期我国干部考核机制(     
A.贯彻依法治国原则B.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C.走可持续发展道路D.逐渐走向法制化、科学化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皇权统治下,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一直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体制,地方监察机构和官员直属中央领导。自魏晋起,中央监察机构与行政机关分离,直接对皇帝负责,不受其他行政部门的约束和羁绊。监察机关官员的权威是对各级官员进行有效监察的更要条件,因此,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均赋予监察机关和监察官员很高的地位。在行使监察权カ之时,监察机关与监察官员以法律为准绳依法监察。古代监察官吏选任从德、才、识三方严格要求,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严格的选任制度。中国古代监察机构职权涉及察德、察政、察能,同时采取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监察方式和明察、暗察相结合的巡察和巡按制度。

——摘编自唐海歌《承袭与变异: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述论》

材料二   建国初期,政府广泛聘请“人民监察通讯员”,以“密切联系人民,加强监察工作”。不但负责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国营企业及其工作人员执行国家政策、国务院的决议命令以及是否存在违反纪律的情况,还要监督这些机关、企业、公私合营企业、合作社对国家资财的收支和核算等情况。监察机关“可以向被检查部门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由于当时监察机关实际职权较小,群众监督工作缺少制度保障,其监督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监察机关在20世纪50年代被撤销。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应对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违法失职、违法乱纪、徇私枉法等现象,我国开始着手恢复设立监察机关。1986年以来,监察机关被定位为“专司监察取能”的机构,目的是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面提高职能力。监察机关初步具备了检查权、调查权和处置权三项权力。

——摘编自徐海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及其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监察机构的变化并简述其意义。
2022-01-19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五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