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西周至春秋时期,法律以刑名为篇目,将处以同一种刑罚的案例进行分类编排,参照施行。战国时期,法典编撰以罪名为篇目,将同一性质的犯罪辑于同一篇目中,同一性质不同程度的犯罪,则规定不同的处罚方式。这反映出战国时期
A.中华法系发展成熟B.成文法典开始出现
C.社会发生剧烈转型D.礼法结合成为主流
2022-03-30更新 | 371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实验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尚书·牧誓》记载,当年武王伐纣,在发起总攻前以“西土之人”统帅的身份,“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举行隆重的战前誓师动员大会:历数商纣“暴虐百姓”“奸宄商邑”的无道、失德行径,称自己的伐商之举是“惟恭行天之罚”。周武王此举意在
A.依靠血缘宗法维护统治B.构建海内一统的理想蓝图
C.借助天命实现政治认同D.消除社会底层的敌对情绪
2022-02-25更新 | 530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新时代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复习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他们对中国古代立法有如下见地:
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管子·七法》
法不阿贵,绳不绕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法之功莫大于使私不行……今立法而行私,是私与法争,其害甚于无法《慎子·逸文》
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矣。私者,所以乱法也《韩非子·诡使》
据此,可推知先秦立法
A.取向公平公正B.强调因势制宜C.追求礼法结合D.重视社会和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战国时期,各种盗案频发。《睡虎地秦墓竹简》所存192条法律法规中有47条涉及盗窃,《盗律》为商鞅变法所颁六律之首,秦国还在市场设“求盗”等官员专门捉贼。这反映出当时秦国
A.法条律令的繁杂B.法律保护私有财产
C.价值观念的混乱D.百姓生活极端困苦
2020-08-10更新 | 232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荀子曾亲历秦国并记载说,秦国百姓质朴,“甚畏有司”,“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奸邪)”,士大夫“不比周,不朋党”,朝廷“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荀子的记述表明当时的秦国
A.倡导以仁义礼制治天下B.吸收了道家治国思想
C.重视运用法律治理国家D.确立了君主专制制度
2020-07-28更新 | 399次组卷 | 24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许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