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儒、法两家鲜明地提出德治和法治两种治国方式,并展开了激烈的论战。法家的法治思想在战国时期取得胜利,儒家德治思想在汉代以后成为显学。儒家以性善论作为实行德治的人性基础,而法家以性恶论作为实行法治的人性基础,两种对立的治国方略都在实践中发挥了彼此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编自姜登峰《中国先秦德治、法治及人性基础》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2 . 傅斯年认为,“周之代商,绝不代表物质文明之进展……未必在宗法制度也……而在人道主义之黎明……一切固保天命之方案,皆明言在人事之中。”该观点意在强调西周(     
A.萌发贵族政治B.改进生产方式
C.重视敬天保民D.弱化宗法关系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以“明德慎罚”为立法指导思想;春秋时期,管仲提出立法必须“令顺民心”;子产“铸刑书”是对“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变革;《韩非子》说,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荀子》说,治之经,礼与刑;汉代主张德主刑辅;唐代倡导德礼为本、刑罚为用;等等。

——摘编自祝晓光、杜海《先秦法律思想谈片》

材料二   西方法律制度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形成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国家的典型代表为英国法和美国法,英国的法律制度通过对契约制度、陪审团与辩护制度的司法实践,阐释了英国法律制度的核心思想;美国的法律制度特色主要体现在宪政与司法独立方面,美国宪法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美国宪法中所体现出的三权分立思想,阐释了美国宪法的核心。大陆法系国家的典型代表是法国,法国的法律制度主要体现在成文法典的编纂上,其中最重要的是《法国民法典》,它所体现的注重保护个人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的思想是一切进步民法的精神和灵魂。西方法律制度在历史的长河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逐步形成了适合自身体制的制度体系。

——摘编自曹成旭《浅析西方法律制度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相比,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不同,并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
2023-05-18更新 | 268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商周靠“礼”节民心,而“刑”处于边缘化的位置,“刑”主要针对异族,“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而《后汉书》说:“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这反映出(     
A.刑是维护礼的工具B.礼与刑趋向结合
C.宗法制已逐渐瓦解D.德主刑辅是传统
2023-05-14更新 | 282次组卷 | 4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左传》记载:叔向使诒子产书,曰:“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三辟(刑律)之兴,皆叔世(衰乱之世)也。今吾子相郑国……铸刑书……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终子之世,郑其败乎!”这表明(     
①早期国家可能已经有了法律                  ②叔向反对子产“铸刑书”
③郑国因“铸刑书”走向衰亡                  ④子产主张以道德教化民众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5-07更新 | 578次组卷 | 11卷引用:北京市大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6 . 《周礼》记载,如果因为偷盗犯罪,要被惩罚当奴隶。但其又规定:“凡有爵者与七十者,与未龀者,皆不为奴。”所谓“未龀者”是指7岁以下男孩和8岁以下女孩。由此推知,西周时期(     )
A.援礼入法原则已经确立B.奴隶制度遭到破坏
C.法律思想蕴含人性光辉D.司法体制较为完善
7 . 公元前513年,晋卿荀寅在赵鞅的协助下,收缴民间铁器,熔铸成鼎,将当年范宣子时代所制定的法度立于鼎上,这一举动在当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轰动,遭到以孔子为首的一批儒家先贤的唾骂。这反映了当时(     
A.社会治理逐渐转型B.政府实行冶铁官营政策
C.百家争鸣局面出现D.法治成为主流治国思想
2022-11-16更新 | 397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具有“临事制刑,不预设法”的传统。到春秋后期,一些诸侯国开始打破旧的法律传统,如郑国子产“铸刑书”、郑国邓析“作竹刑”、晋国赵鞅“铸刑鼎”。这一转变(     
A.反映等级秩序走向瓦解B.说明法家思想更适应现实需要
C.适应阶级关系变动需要D.表明郑国和晋国率先走向法治
2022-07-24更新 | 2366次组卷 | 23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商汤灭夏后,作《汤诰》曰:“古禹、皋陶久劳于外,其有功乎民,民乃有安。……四渎(河道)已修,万民乃有居。后稷降播,农殖百谷。三公咸有功于民,故后(后代)有立(封国)。……不道,毋之在国(方国),女(你们)毋我怨。”可见,商汤
A.强调中央的绝对权威B.重视畿外地区的管理
C.规范诸侯的行为准则D.告诫伯侯为民众谋利
10 . 中国传统法律体系承认家长在家庭中拥有特殊地位。但晚清和民国初年的新法典已承认个人拥有不可剥夺的权利、男女平等、妇女有财产继承权等。这一转变促进了当时
A.民主共和观念的形成B.传统家族社会的解体
C.近代法律体系的确立D.社会风俗根本性变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