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家治理能力,主要指政府为民众提供安定、繁荣的生活环境的能力,是一个国家管理的运作方式,主要受国家政治制度、官员管理、法律、教化、基层自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图所示)。自古及今,东西方各国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的治理组合,从而实现了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据曾庆捷《围绕治理能力的政治发展:国家间差异的历史起源》



从图中任选两个影响国家治理的相关因素,提炼观点,运用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3-1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表内容出自《商君书》。
“刑生力,力生强,强生成,威生德,德生于刑”《说民》
“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画策》
“国以善民治奸民者,必乱至削;国以奸民治善民者,必治至强”《去强》
据此可知,该书(       
A.立足于融合儒法思想B.服务于君主集权需要
C.确立了德主刑辅原则D.完善了国家统一理论
3 . 法律和教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下列礼法的先后顺序是(     
①子产“铸刑书”   ②《吕氏乡约》   ③《永徽律疏》   ④《圣谕广训》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①③②④D.②①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并产生了“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思想。这反映出先秦时期(     
A.神权统治的思想B.统治阶级的等级意识
C.天人感应的思想D.敬天保民的民本观念
2023-05-19更新 | 317次组卷 | 28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外国语学校石狮分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大一统思想与国家治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一统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元素,历经各个历史时期,已经深深地渗透进中华民族的文化血液中。围绕“大一统思想与国家治理”,提取下图中的一种或若干种组合的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摘编自卜宪群《谈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思想与国家治理》

6 . 《荀子·礼论》记载“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则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荀子的主张(     
A.体现了儒学的独尊地位B.成为礼法并施的重要依据
C.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D.暗示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战国时期,儒家对于“礼”的认识不断丰富,儒家分支之一的稷下儒家认为“礼”是在既定的社会秩序基础上建立的一套等级制度以及适应于这套等级制度的伦理规范;国家为了维护既定的“礼”,有时必须运用暴力手段强制人们去遵守。这反映了战国时期的儒家(     
A.受到法治观念影响B.极力排斥社会阶层流动
C.放弃重建礼乐制度D.重视基层民众伦理教化
8 . 据如表可知,西周时期(     
史料史料出处
“继自今嗣王……以万民惟正之供。”《尚书 · 周书 · 无逸》
“人无于水监(鉴),当于民监。”《尚书 · 周书 · 酒诰》
“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尚书,周书 · 梓材》
“汝惟小子,乃服惟弘王,应保殷民。”《尚书 · 周书 · 康诰》
A.神权政治色彩淡化B.君民关系相对融洽
C.民本思想比较浓厚D.礼乐制度雏形初显
9 . 子产执政郑国国政时,“铸刑书”(把刑法浇鋳在金属器皿上),论政宽猛,否定了“刑不可知,威不可测”的秘密法。下列政治主张中与子产观点相符合的是
①“道德仁义,非礼不成”
②“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③“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④“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0 . 周初的革命者从牧野之战“前徒倒戈”的事实中,体味到一个深刻的道理——“天命靡常”,于是提出了“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这说明周初
A.儒学居于统治地位B.出现敬天保民观念
C.盛行功利主义思想D.神权王权紧密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