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是《左传》中关于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子产的部分记载。与子产思想相似的是(       
时间事件语录
襄公八年(公元前565年)郑国的子国、子耳侵犯蔡国,俘获了蔡司马公子燮,郑国人都欣喜不已子产曰:“小国无文德,而有武功,祸莫大焉。”
襄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48年)子产执政,问然明如何为政,并对然明的观点赞赏不已然明曰:“视民如子。见不仁者诛之,如鹰鹯之逐鸟雀也。”
昭公二十年(公元前522年)子产临死前对子太叔的遗嘱子产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
A.民贵君轻B.兼爱非攻C.以法治国D.为政以德
2024-06-05更新 | 49次组卷 | 2卷引用:选必1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课后作业B卷
2 . 下表是早期文献中关于德刑关系的记载。这些史料反映了(     
摘录出处
“惟殷之迪,诸臣惟工乃湎于酒,勿庸杀之,姑惟教之。”《周书·酒诰》
“议事以制,不为刑辟”,“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左传》
“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后汉书·陈宠列传》
A.华夏认同观念的增强B.中华文明的本质特征
C.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D.礼法之争的发展演变
2024-02-26更新 | 101次组卷 | 2卷引用:选必1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课后作业C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春秋时期,郑国子产把刑法浇筑在金属器皿上,公布于众。晋国大夫叔向写信给子产,警告说:历来的君主都不预先制定刑法,原因就是怕民众会抛弃礼义而引用刑法去争讼,那时的百姓就难以统治了。二者之争的实质是(       
A.社会治理工具的选择B.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C.诸子百家思想的交融D.诸侯国影响力之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西周中期的《吕刑》记载:“上刑适轻,下服;下刑适重,上服。轻重诸罚有权。刑罚世轻世重,惟齐非齐,有伦有要。”下列古代传统与该观点最为契合的一项是(     
A.原情定罪B.论心定罪C.以礼入律D.轻罪重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与殷商“敬鬼侍神”思想不同,西周统治者提出了“以德配天”的思想,认为“天命靡常”,上天会以“德”为原则,改换其在世俗世界的代理人,即所谓:“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天惠本归民之志,民和而后神降福”。西周的这一思想(     
A.反映了礼制与政治的相结合B.是君本思想在天命观上的反映
C.注重强化统治者的自我约束D.陷入不可知论的神秘主义窠臼
2023-06-12更新 | 358次组卷 | 10卷引用:08·选必一第08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6 . 战国时代的法家不仅着眼于建立行政文官制度,也十分注意成文法典能取得公信力。商鞅、吴起等改革家均注意到法典必须具备公平而又确定这两大条件。“徙柱立信”及“处罚王子”的传说,都是描述成文法的特色。战国时期的法律(     
A.标志着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成熟B.适应了君主加强集权统治的需要
C.确立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D.反映了平民和贵族间斗争的结果
2023-05-12更新 | 256次组卷 | 4卷引用: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左传》记载:叔向使诒子产书,曰:“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三辟(刑律)之兴,皆叔世(衰乱之世)也。今吾子相郑国……铸刑书……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终子之世,郑其败乎!”这表明(     
①早期国家可能已经有了法律                  ②叔向反对子产“铸刑书”
③郑国因“铸刑书”走向衰亡                  ④子产主张以道德教化民众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5-07更新 | 619次组卷 | 12卷引用:08·选必一第08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8 . 如图为山西垣曲北白鹅墓地M3出土的夺簋,年代大致为西周中期偏晚到中晚期之际。铭文记载了周王册命夺管理成周讼事和殷八师的讼罚。相比于其他诉讼类铭文,夺簋铭文中首次将“讼事”作为单独职事来册命。这反映了(     

A.区域文化交流不断走向深化B.礼乐规范社会秩序作用式微
C.西周青铜制造工艺水平发达D.法治成为社会治理重要手段
2023-04-20更新 | 187次组卷 | 4卷引用: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9 . 中国古代的“德法共治”思想可以追溯到西周的“明德慎刑”,汉武帝以后发展为“德主刑辅”,到唐代最终确立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这反映出古代“德法共治”思想(     
A.提升了国家治理能力B.促进了儒法思想合流
C.植根于传统政治文化D.推动了治国理念趋同
2023-03-31更新 | 273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10 . 《周礼》记载,如果因为偷盗犯罪,要被惩罚当奴隶。但其又规定:“凡有爵者与七十者,与未龀者,皆不为奴。”所谓“未龀者”是指7岁以下男孩和8岁以下女孩。由此推知,西周时期(     )
A.援礼入法原则已经确立B.奴隶制度遭到破坏
C.法律思想蕴含人性光辉D.司法体制较为完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