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统治者皈依基督教。其教士多是王室法律顾问,为加强社会控制,他们对罗马法实施宗教加工。正如基督教大公会议中所记载的那样:“教会法源于罗马法,这正是人们必须遵守法律规范的原因。”这反映出罗马法(       
A.具有适用性和实用性的特点B.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法律体系
C.助推基督教会介入世俗权力D.为欧洲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的英国,普通法的发展陷入了困境。繁琐的法律程序、不一致的判例以及有限的法律适用范围,使得社会对于法律的确定性和公正性产生了质疑。然而,这个时期见证了一系列重要法律文献的诞生,例如《权利法案》。《权利法案》以明确而坚定的条文界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它为法治社会的扎根奠定了稳固的基础。面临着巨大挑战的法官们,通过对一个个案例的精心审理和裁决,逐渐积累起丰富的法律经验。与此同时,法律教育在社会中逐渐普及开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身于法律学习和研究,他们积极参与法律讨论和辩论,为普通法的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摘编自[]亨利·梅因《英国古代法律史》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带来了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而传统的法律规则渐渐显得力不从心。在这个关键时刻,各州纷纷行动起来,制定了一系列新法,以应对日益变化的现实需求。这些新法广泛涉及劳动关系、商业交易、环境保护等领域,为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法律界的学者和专家们也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推动了法律理论的创新,为解决现实中的法律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实用主义法学思潮的兴起,更是为美国的法律实践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此外,美国与其他国家的法律交流也日益频繁,并从中吸收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智慧,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自己的法律体系。

——摘编自[]卡尔·卢埃林《美国法律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普通法得以完善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两国法律发展的共同之处。
7日内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高三5月高考适应性大练兵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149年,罗马共和国由“护民官”坎布尔尼·比索内针对行省官员索贿事件提出一项元老决议——《坎布尔尼法》,该法确立了索贿罪刑事法庭及其案件的审理程序,由外事裁判官负责领导这种诉讼。随后,又有几项法律对其做出了一定程度的修改和完善,其中《本波铜表法》授权一位裁判官专门负责对索贿罪的审判,它规定应当挑选一个陪审团。为此,裁判官准备一份从骑士中选出的450名市民的名单,每个诉讼的控告人均应当从这份名单中挑选100人并将中选者名单通知被控告者,后者从这100人中选出50人参加陪审团。后来在《奥勒留法》中形成一致规定,审判员名单中元老院、骑士和司库人数均等,每次诉讼从各类人员中抽选同等数额的陪审员。至于陪审员的遴选方式,自苏拉时代(前88—前79年)起,开始以抽签方式取代控告者的初选和被控告者随后的挑选之方式。

——摘编自李文杰《理论与实践:人民陪审员制度研究》

材料二   18世纪30年代,北美殖民地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加剧。大陪审团作为当地的民众组织,自然要担负起反抗殖民当局司法暴政的重任。特别是在美国独立战争之前,大陪审团经常被殖民地人民用来对抗英国统治。1789年6月8日,詹姆斯·麦迪逊向国会提交了在宪法中规定大陪审团条款的议案,其建议经修改后在参、众两院通过,大陪审团制度最终在1791年的宪法第五修正案中被确定了下来。美国联邦宪法第五修正案规定:“非经大陪审团提起公诉,人民不受死罪和不名誉罪的审判,惟发生于陆海军部队的案件,或者在战时和国家危机时发生于服现役的民团的案件,不在此限。”这表明,除特殊管辖外,美国联邦法院审理的死刑和重罪案件都须经大陪审团起诉。尽管美国宪法不要求各州也使用大陪审团,但其后,美国所有50个州相继确立了大陪审团制度。

——摘编自高一飞、王金建《昨日辉煌:风雨中的美国大陪审团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罗马陪审团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美国陪审团制度的发展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西方陪审团制度的认识。
2023-11-2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五岳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江苏南通·期中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时期的西欧,教会法影响社会、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除了修道院内的神学法教育主渠道以外,神职人员的说教是最为广泛的神学法教育,神学法思想中的永恒法和自然法思想为人文主义法学派所汲取。而公开的法学问题争论和公共场所有关正义与自然法思想的辩论是最大范围的世俗普法教育。在中世纪西欧的大学中,讲授的是古代罗马法,而讲授法律的方法是源自古代希腊和罗马的辩证法。这些法律大学建立在西欧城市兴盛基础之上,针对当时社会教学市民法、罗马法、教会法等。

——摘编自马渭源《论中西传统法律教育的差异性及其影响》

材料二 明代朱元璋颁布“圣谕六言”,通过乡约对圣谕的内容进行逐条细致解释,讲解与律令相关的内容及有关案例,提升圣谕讲解的深度;还颁布《教民榜文》,涉及治安、法律、赋税等多方内容,通过张挂晓谕、聚众讲读和木铎老人沿途宣讲等方式将榜文所体现的治理内容渗透给普通民众。朱元璋还首创申明亭,张贴朝廷律令、公示犯人犯罪行为,为民众所知晓。此外,明清私家律学广受瞩目,或旁引标注、或图表释注,提升了律令受众度。

——摘编自乔石《明清时期法律宣教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西欧法律教育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法律宣教的主要手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民法典》的出台,绝非一人的功过得失,它是整个资产阶级所取得的法律成就,而法国大革命吹响了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时代号角。可以说,《法国民法典》以法国大革命为“催化剂”,而又成为保卫法国革命成果的“权利书”。《法国民法典》在大陆法系民法发展史上独一无二、它推动了大陆国家以至世界各国的法典化运动。它的成就之一正是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另一功绩是它的理性色彩,尤其真正具有革命意义的,是确立了财产法方面的诸多原理原则。众所周知,近代民法三项基石性的原则——所有权绝对、契约自由和过错责任原则,是《法国民法典》对于人类法律史的伟大贡献,值得大书特书。

——摘编自张洪波《〈法国民法典〉:世界民法典的先驱与垂范》

材料二   如果从历史维度观察,我国民法发展与社会及法制建设是基本同步的,从清末改制开始,到北洋政府,再到南京政府皆为对同一未竟事业的延续。然而,国家取得独立后,民法起草作业曾经几次启动,但又随之几次中断。迄至改革开放,法制建设才又被提上了日程。改革伊始,长期计划经济的束缚,引发了一场有关经济法和民法调整对象的激烈论争,后来分别有了1981年的《经济合同法》和1986年的《民法通则》。从立法进程而言,确乎可以认为《民法通则》在民法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标志着民法的崛起。在这一进程中,学者的努力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真正推动民法发展的力量“从根本上讲,是迅猛发展的经济体制改革之社会实践本身”。

——摘编自辜明安《反思与展望:改革以来中国民法发展刍议》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20528日通过,自202111日起施行。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十五号主席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法国民法典》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改革以来推动我国民法发展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刑罚的发展历程而言,中国古代的刑罚制度具有代表性的为奴隶社会的旧五刑制度与封建社会的新五刑制度。公元前167年,汉文帝改革刑法制度,基本上废除了奴隶社会的旧五刑体制,将肉刑改为笞刑,同时改无期为有期。至汉景帝时,笞刑制度进一步完善。隋文帝提出“绞以致毙、斩则殊形,除恶之体,于斯已极”,至此,包括笞刑、杖刑、徒刑.流刑与死刑的封建新五刑制度正式确立。虽然宋元明清各朝对刑罚制度均有所创新,但在整体上,其刑罚均以新五刑制度为基础。虽然严刑酷法一直存在,但慎刑恤刑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摘编自杨丽娟《古代中国封建刑罚“文明”之思想原因》

材料二   12世纪以前的欧洲,非理性的举证方式广泛流传当人类无法通过自身的智慧来判断嫌疑犯是否真正有罪时,为了弄明白罪与非罪,彼时的法庭更多的是期冀于获得来自上天的指示等。这种乞求神灵,由神的意志来决定的“非理性或泛神论式”的断案方式被称为“神判法”。神判法是中世纪前期欧洲流行的司法审判程序,起源于日耳曼民族的习惯法程序,又与教会关系紧密。神判法往往在特定的场合进行,包括某些被指定的教堂、国王的庄园以及某些特定的法庭,主持审判的人通常是国王委派的官员和教士。

——摘编自盛宏意《中世纪欧洲神判法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刑罚体制发展的趋势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封建刑罚“文明”与欧洲封建法制文明的不同,并分析造成这些不同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共和国建立后数百年间,平民与贵族间进行了不懈的斗争,斗争的结果便是《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十二铜表法》的整体内容而言,涉及的内容广泛,是一部诸法合体的法典,但私法属性的民事法典无疑已经占有较为突出的位置。在此后的发展中,尤其是万民法的形成和推广,到帝国后期的《查士丁尼法典》,罗马私法的庞大与发达到几乎遮蔽了罗马法中其他方面的内容。

——摘编自薄振峰《权利的发现——罗马法中权利概念的萌芽》

材料二   虽然《法国民法典》是大革命的成果之一。但它绝不是一部激进的革命文献,而是充斥着对传统的继承和妥协。然而这种继承决非毫无原则的照搬和抄袭,而是有所选择的和发展的。立法者仅仅选择了他们认为19世纪初的法国需要的那些内容,并且以理性主义的观念加以编纂。它是资本主义世界最早的民法典……许多国家主动或被动地接受了这部法典。它被普遍誉为“摧毁了旧社会,开创了一个新社会”的自由资本主义民法的典范。

——摘编自王云霞《法国民法典的时代精神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既括罗马法的发展特点,并简析推动其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民法典》的影响。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对西方法制建设的认识。
2022-12-28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百校联考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8 . 材料   在旧王朝统治下,由于封建地方势力的抵抗,构建统一民法的梦想尚难兑现,大革命迅速摧毁了坚固的封建堡垒,唤醒了法国人的民族意识。拿破仑对民法典抱有极大的兴趣,以求“作为一个伟大的立法者而名垂青史”。1800 年,拿破仑任命 4 人组成编纂委员会,负责法典起草工作。这 4 人都是经验丰富的律师或法官。参政院立法专门委员会为审议草案举行过 102 次会议,他亲自主持的超过半数。民法典草案初稿完成后,先送最高法院和上诉法院征求意见,再连同意见一道交参政院讨论。草案在无异议的情况下顺利通过,于 1804 年生效。拿破仑通过民法典所体现的平等原则,使一切有产者同时受益。从而确立资产阶级所有制在新社会中不可动摇的地位。在拿破仑的推行下,民法典先后在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实施,给予欧洲封建制度以致命的打击。使得这些国家在很长时间难以摆脱民法典造成的制度和观念上的影响,甚至新欧洲文明都带着法国的标记。

——摘编自《拿破仑和他的民法典:创举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概括《民法典》得以成功制定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法典》颁布的积极影响。
9 . 法律是一种不断完善的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礼之于正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规矩之于方圜也。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此之谓也。

——《礼记·经解》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今皆亡国者,其群臣官吏皆务所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

——《韩非子·有度》

材料二   法律始终把它的作者的世界图景包含在抽象的形式中,而每一历史的世界图景都包含一种政治——经济的倾向,这种倾向依据的不是这个人或那个人所想的事物,却依据的是事实上掌握政权并因之掌握立法的阶级所实际打算造成的事物。每一种法律都是由一个阶级以大多数的名义建立起来的。

——【德】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著,齐世荣等译《西方的没落》

材料三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2014.10.20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1)根据材料一概括儒、法两家在治国理念上的差异,结合所学指出其中哪一流派的主张更符合战国时期统治阶级的需要,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斯宾格勒关于法律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局限。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时间,并阐明其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450-前449年的《十二铜表法》是由贵族和平民以过去的习惯法为基础共同制定的成文法。其内容包括公法与私法、实体法与程序法、刑法与民法、同态复仇与罚金、氏族继承与遗嘱等等相互交错。它不仅规定了残酷的奴隶制,而且还规定了极为严酷的债务奴役制。如第三表中规定,在一定时期后债权人可将债务人处死,或卖至台伯河以外之外邦;如果有多数债权人时,他们甚至可以将债务人的尸体肢解,加以分配。

——摘编自沈宗灵《略论罗马法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

材料二   《唐律疏议》是唐朝长孙无忌所撰,是对唐律的逐条注解。其内容包括《贼盗律》《斗讼律》《诈伪律》《捕亡律》《断狱律》等。它把谋反、谋大逆谋叛等定为“十恶”罪,严禁赦、减或赎免;对欠债之人则“百日不偿,合徒一年;更若延日,及经恩不偿者,皆依判断及恩后之日科罪”。唐律的规定中,刑中显德,出德入刑。

——摘编自张煦琳《谈<唐律疏议>体现出的“惩教结合”观》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十二铜表法》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律与《十二铜表法》对债务事件处置不同的原因。
2021-12-07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红色七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