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十二铜表法》中规定,除修女外,妇女受终身的监护,一切财产归丈夫所有。公元6世纪的《罗马民法大全》,允许妇女享受一定的主体权利,妇女对嫁资及财产也有了一定的处置权。这一变化表明罗马法(       
A.巩固了妇女的权威B.突出了男女的平等
C.维护了法律的尊严D.具有与时俱进特点

2 . 日耳曼统治者在灭亡了西罗马之后却主动学习了古罗马以法治国的统治理念,“作为征服者反而被被征服者所征服”。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日耳曼人认识到自己的落后B.农耕文明比游牧文明更加优越
C.罗马法律处于世界领先地位D.日耳曼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
2023-07-21更新 | 178次组卷 | 5卷引用: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治与教化(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3 . 英王亨利一世(1100-1135年在位)的加冕宪章规定了国王对教会财产及诸侯领地所拥有的权利,特别是载明了国王所不能做或决意不去做的事,是一份明确规定封建关系的法律文件。该文件(       
A.明确了君主立宪制的原则B.体现了王权有限的观念
C.激化了王权与教会的矛盾D.维护了市民阶层的利益
2023-07-17更新 | 4445次组卷 | 48卷引用:第36讲近代西方的法律教化、人口迁徙和文化交融(练习)-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4 . 中世纪教会学者马西利乌斯认为法律应从公民的实际利益出发,因为由人民立法者制定的法律,来源于人民的思想和意愿,自然不会违背他们的自身利益,所以这样的法律也可称为更高效的法律,人民能很好地遵守。这一主张(     
A.冲破了封建神学的束缚B.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C.继承了古罗马法律精神D.蕴含着人民主权思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誓言在罗马人中有很大的力量,所以没有比立誓更能使他们遵守法律了。他们为遵守誓言常常不畏一切困难。”这段论述说明,古罗马法律文化(       
A.带有深厚契约精神B.强调程序化的礼仪
C.以诚信原则为根基D.影响近代司法实践
6 . 公元前4世纪,拥有司法权的罗马行政长官,开始在某些案例中补充《十二铜表法》中没有涉及的内容,并以此为依据实施裁判。这些长官以理性为基础,不致因在某个特定案例中变动法律而引起混乱。他们的裁判活动(     
A.促进了公民法的形成B.增强了万民法的实用性
C.有助于罗马法的完善D.体现了自然法受到尊崇
2023-06-21更新 | 215次组卷 | 5卷引用:第36讲近代西方的法律教化、人口迁徙和文化交融(讲义)-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7 . 公元426年,罗马颁布《引证法》,正式承认盖尤斯、保罗、乌尔比安、帕比尼安和莫迪斯蒂努斯五大法学家的解答具有法律效力;并规定凡未经明文规定的法律问题,悉依五大法学家的解答加以解决。这说明(     
A.罗马重视法学家的作用B.罗马法缺乏理性精神
C.法学家垄断法律解释权D.罗马法体系有待完善
2023-06-13更新 | 489次组卷 | 8卷引用:纲要下第2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23-24高二上·全国·课时练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帝政时期,民众大会、元老院的立法权名存实亡,其立法权被皇帝的敕令所代替。……帝政后期,皇帝和法学家致力于法典的编纂是罗马法发展中的显著特点,因此许多学者将这一时期称作法典编纂时期……大规模、系统的法律编纂工作,是在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统治期间和他去世后的一段时间进行的。公元527年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即位后,为了恢复昔日罗马版图,谋求罗马昌盛的再现,挽救奴隶制的垂危命运,在发动对西方的战争的同时,对罗马法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编纂。

——曾尔恕主编《外国法制史》第2版


请回答:
根据材料,概括“帝政时期”罗马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查士丁尼皇帝整理编纂的法律汇编名称及其意义。
2023-04-1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9 . 在诚信的基础上,古罗马产生了一种新的诉讼形式,即“程式诉讼”或“诚信诉讼”,这类诉讼“指在程式书中,大法官于原告请求一项后批注‘依诚信’字样的诉讼”。由此可见,古罗马法律实践(       
A.要求民众诚实守信B.根据人品定刑罚
C.要求法官以情入法D.有道德规范要求
2023-04-02更新 | 148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17世纪的英国急剧变化,司法体系在新旧交替中发展。英国大致存在几种不同类型法庭:一是构成在早期司法之主体的普通法(建立在习惯基础上、全国普遍适用的法律)法庭;二是以“良心”和“衡平”为原则的衡平法法庭;三是传统封建法庭;四是教会法庭。每种法庭都有不同的司法管辖权以及各自相应的组织结构。普通法庭和衡平法法庭是当时英国政府所倚重的主要司法统治工具。各种法庭司法管辖权的重叠交叉为普通民众解决纠纷、维护利益、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他们在面临诉讼时的选择变得多样化。

——摘编自陈娟《近代转型时期英国基层司法机构探析》

材料二   在清朝前前期,州县主要受理笞杖刑以下的民事案件、轻微刑事案件,徒刑以上较重的刑事案件则归省与中央司法机关管辖。通过对242个真实判例的研究发现,清代现州、县的基层司法官员主要依靠“礼(儒家伦理)情(案情、常理)”来断案,体现了古代基层司法的价值追求。从判牍来看,州、县官员推崇民间调解,如果能够在民间调解可以解决的案件,他们就不主张再进行诉讼。对于已诉讼的案件,也会在审理中进行调解。基层官员注重在司法过程中,实现社会的教育作用,实现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培养。曾任布政使的于成龙认为,司法官判案时一定要结合案件具体情况,不能完全拘于的法律条文,提到了“实质正义高于形式正义”等问题。这些司法价值追求有着深远的历史文化因素,反映了统治阶层治国理政的经验和智慧。

——摘编自王新霞、任海涛《清代基层司法的价值追求及启示——以清代州县判牍为材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早期英国基层司法体系的基本特点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前期基层司法的价值追求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近代中国和清代前期基层司法体系的启示。
2023-03-26更新 | 297次组卷 | 5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