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法制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古今中外的法律制度
中国古代____时期子产“铸刑书”,是中国成为法的开端:唐朝的《____》是中国古代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以唐律蓝本制定《____》,重视“例”,开律例合编的体例
中国近代1912年颁布的《____》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仿效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三权分立原则。
中国现代法。19499月,由____通过的《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____类型的宪法。
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将"____"写入宪法。
2020年《____》颁发,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世界古代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颁布了《____》,是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
公元6世纪,《____》的编撰,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完备。

2022-11-27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英桥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已于2022年10月16日召开。回顾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下列属于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重要决策的是(     
A.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B.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C.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D.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载入党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图1、图2分别为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的目录,与1954年宪法目录相比较,1982年宪法目录的调整(     
A.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B.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实现
C.凸显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D.保障了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最早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写进宪法是在
A.1978年B.1987年C.1997年D.1999年
2022-02-1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密山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全国人大于1954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审议并通过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年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推动了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我国宪法不断修订
A.仅适用于外交需要B.与国际格局无关
C.适应国家发展需要D.奠定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
6 . 新形势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以德化人”,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为全面依法治国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这说明
A.道德从属于法律B.道德教化促进法治建设
C.法律从属于道德D.法治建设促进道德教化
2022-01-11更新 | 307次组卷 | 15卷引用:黑龙江省密山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7 . 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活动与纠纷越来越频繁,客观上迫切需要一部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法律。2014年,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把编纂《民法典》作为重要的立法任务,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的出台
A.开创了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B.适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要
C.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D.标志着我国开始依法治国
8 . 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以往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重大事件发生在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八大
9 . 著名法学家江平认为:“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发展,中国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私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人文主义在中国的复兴。”下列对“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的理解和认识正确的是
A.从强调统治阶级意志本位到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本位
B.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定者首先应复兴西方古典法律制度
C.权利自主的经济本位应完全服从于国家至上的国家本位
D.立法从以罗马法的经验主义为基础到“摸着石头过河”
2020-12-06更新 | 534次组卷 | 25卷引用:黑龙江省鸡东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4年宪法既确认了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又在原则实现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上,不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模式。它记载了我国人民一百多年来英勇奋斗的胜利成果,又总结了建国五年来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丰富和发展了《共同纲领》。1982年宪法体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立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曹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问题研究》

材料二   当时(建国初期)中国国民文化水平还比较低,选举投票、举手等多种表决形式还只能是“形式主义”的,长时期内没有实现城乡同比例选举。1979年选举法规定直接选举扩大到县一级,在投票方法上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制;1995年对人大选举法进行修改,规定全国人大代表选举中,农村和城市所代表的人口比例数由过去的8:1修改为4:1,2010年3月,人大选举法正式确定了城乡同比例选举。

——陈晓丹《代议制视角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则解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954年宪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82年宪法颁布以来中国民主法制建设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选举制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举制度变化的原因。
2020-07-14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