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法制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伴随着传统社会经济结构的解体,中国开始由农本社会向现代工商社会转变。而传统司法不仅无法调适这种变化,其弊端还受到广泛的抨击。如何启、胡翼南就尖锐地指出:“今者中国之律例,其有平乎?无也!罪案未定,遽用刑成,何平之有?供证无罪,辄罹笞杖,何平之有?毙于杖下,意气杀人,何平之有?瘐死狱中,有告无诉,何平之有?有凌迟枭首,死外行凶,何平之有?”就连晚清的封疆大吏刘坤一、张之洞也在江楚会奏变法第二折中毫不犹豫地指出:“滥刑株累之酷,囹圄凌虐之弊,往往而有,虽有良吏,不过随时消息,终不能尽挽颓风。”

——摘编自吴永明《创制与革新:清末司法变革论析》

材料二   民国时期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已经被“救亡图存”“保国保种”等理念所笼平。作为一个后发国家和半殖民地国家,社会逐渐远离中国传统司法经验,在破除旧弊的时代里,社会精英抛弃了传统司法的精华,汲汲于从西方的经验中择优良者借鉴使用。而近代司法变革的过程正是社会转型时期制度选择之中茫然与迷失的重要体现。司法的正常运转需要借助诸多内外环境的支持,在国家独立都难以保证的情况之下,司法独立和司法自身的价值很难被人认识到。国民政府先后数次的司法改革并没有带来预期稳定的法治秩序,反而因加速了旧秩序的灭亡而导致社会秩序的崩溃。

——摘编自江国华、李福林《迷思中的司法与社会:民国时期司法的社会本位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社会抨击传统司法所反映的实质,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司法改革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今中国司法建设的看法。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法家对法律就有较为深刻的认识。《管子》曰:“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汉武帝确立儒学为正统并“定于一尊”“以经注律”“引经解律”等应时而起,大行其道。魏晋时期规范汉以来反映“以经注律”成果的律条内容并试图使之法典化。《唐律疏议》完成了“一准乎礼”“得古今之平”并被封建后世奉为“楷模”。明清时期以注释律条为主要内容的律学成果,则大大提高了法典的司法实用性,提高了司法效率。

——摘编自李俊《论中国古代法学发展的特点与影响》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大动荡,阶级关系和阶级矛盾错综复杂,外患环生,内乱叠起,法律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历史悠久的中华法系开始解体及西方法律的输入。特别是20世纪后,先进的中国人认为法律有利于活跃人们的思想、开阔视野。近代著名法学家沈家本在考订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和浩繁的法学文献的同时,积极引进资产阶级法律,有力地推进了法学研究和立法工作,这种努力与空前的民族、政治、社会危机交织在一起,也推动了中国法律的现代化。

——摘编自袁敏殊《西方法律、法学的输入与中国法制的近代化》

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我国的法治建设,确立了法律权威,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保障了法律的胜利实施。特别是十八大以后,国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适应经济社会新发展新变化,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摘编自杨宝成《新中国60年法律发展的主要历程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演变的特点,并说明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法律的特色及其作用。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法律的认识。
3 . 观察图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片一《罗马民法大全》制定者查士丁尼
目的为了稳固帝国的统治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组建法典编纂委员会。
法典《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这四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内容消极:仍然承认奴隶制;积极: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把奴隶看成“会说话的工具”,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
价值《罗马民法大全》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多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却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法典。

——拿破仑法典

《拿破仑法典》是1804年由拿破仑亲自主持审议通过并颁布的法国民法典。它分人法、物法和取得权利的方法三遍,共2281条。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并于1807年正式命名为《拿破仑法典》,它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法典,对19世纪欧洲大部分国家的拉丁美洲国家民法典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


设初等小学堂,令凡国民七岁以上者入焉,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并调护几童身体,每星期不得过三十点钟,五年毕业。


(1)请你结合图片及所学知识,概括三个法典所反映的社会属性及它们之间关系。
(2)请你结合自己已有的历史学科素养谈谈三个民法典的历史价值。
2022-10-1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颁布的宪法或宪法性质文件

时间宪法名称核心内容
193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确认实行工农兵民主专政和苏维埃政权组织形式
1941《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按照“三三制”组织抗日民主政权
1946《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边区实行人民代表会议、保障人民各项权利

材料二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新要求,1982年我们党领导人民制定了现行宪法。现行宪法颁布实施后,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大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先后五次对有关条文和部分内容作出必要修正,共通过了52条宪法修正案。1988年修正案中,肯定了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补充。1993年修正案中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坚持改革开放"等提法写进宪法序言.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用"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取代"国营经济"、"国营企业"。1999年和2004年,修正案先后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2018年修正案正式将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宪法。

——据李林《我国宪法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根本法治保障》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民主革命史实,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颁布的宪法或宪法性质文件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82年宪法颁行及其后又多次修正的背景。
(3)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宪法建设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