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法制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下表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对法治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这张表格(       
中共八大提出革命的暴风雨时期已经过去了,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斗争任务已经变为保护社会生产力顺利发展。因此,必须建立完备的法制
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中共十五大明确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明确提出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A.反映了中国法制建设基础的初步奠定
B.释放了恢复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信号
C.体现了我国治国理念的巨大发展进步
D.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2024-06-06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七)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风雨历程中不懈探索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道路,逐渐形成“社会管控——社会管理——社会治理”的演进脉络,此间每个阶段都展现了党在我国背景下应对治理复杂性的不同策略,社会治理相关理论得以与时俱进、丰富发展。(如下表)

时期

基本特征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9年)

建立基层党组织领导体制、注重发挥工青妇、农会组织以及其他群众性组织的作用、通过有效社会管控实现政党、基层政权与乡村社会的有机融合,将乡土社会整合成高度组织化的政治社会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年)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国家学说、政权学说应用于本国实际,创立了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制定了宪法等,在法律和制度的双重保障下,基层自治组织迅速建立。随着我国完成“三大改造”,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城市形成了与高度集中、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单位体制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2012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治理采取了双轨策略。一方面巩固和完善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特别是通过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逐步建立;另一方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建设,强调法律的作用和权威,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我国对社会管理的认识随之不断深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2-至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使用“社会治理”概念,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由“管理”至“治理”,其内核是治理的理念、主体、方式、范围和重点等维度的巨大转变,是对我们党解决社会问题、处理社会矛盾所取得经验的深刻总结

——摘编自金祎《中国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表格信息的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4-03-2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金科大联考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法律是国家的治理工具,人类社会因法律建立起来的秩序而稳定,法律也因此成为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文明成果之一。某校历史社团开展法律专题学习,设计活动如下:

1.活动一:寻找法律成果。将下列法律成果的诞生地与世界轮廓图中的位置相对应。(填写字母)
A.《唐律疏议》B.《汉谟拉比法典》C.《十二铜表法》(部分)
D.《联合国宪章》E.《大宪章》F.《法国民法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二:揭示法律意志。请依据下列要求,对上述法律进行归类
(1)旨在维护古代君主专制统治的是(     )(填写字母)
(2)明确保障私有财产和个人权利的是(     )(填写字母)
3.活动三:感悟法律与法治。将下列表格中的史事与相应的国家法律机构相匹配。(填写字母)
A.制宪议会                           B.陪审法庭                           C.临时参议院       
D.工兵代表苏维埃             E.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史事描述法律机构
(1)公元前399年判处苏格拉底死刑
(2)1789年颁布《人权宣言》
(3)1912年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1917年选举列宁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5)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023-04-06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1-22高三上·江苏南通·期末
名校
4 . 民法典正式施行是中国人民民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部分)

20世纪五
六十年代
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被迫中断。文革开始后,中国立法、司法和法学研究完全中断。
20世纪七
八十年代
1979年,开始新中国第三次民法典起草。八十年代先后出台《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民法通则》。
20世纪九
十年代
为适应发展现代化市场经济的要求,1993年开始起草《合同法》,1998年开始起草《物权法》。
21世纪2015年,第五次民法典编撰工作正式启动。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11日起施行。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发展脉络梳理》

从表格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联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2-02-15更新 | 492次组卷 | 11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以下表格的信息说明  
时间 表现
1982年宪法制定前夕 邓小平指出:“要使我们的宪法更加完备、周密、准确,能够切实保证人民真正享有管理国家各级组织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力,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利。”
1982年 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进行重新规定,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改为第二章。
20世纪90
年代
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得到重视,这个时候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更多地体现了“管理法”的色彩。
A.法律使人民获得感增强B.依法治国理念不断强化
C.社会主义民主基础扩大D.国家关注公民基本权利
2020-06-19更新 | 258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以下表格的信息说明
A.法律使人民获得感增强B.依法治国理念不断强化
C.社会主义民主基础扩大D.国家关注公民基本权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颁布的部分法律法规
时间(年)法律法规名称
198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88《扫除文盲条例》
1990《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199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禁止使用童工的规定》
199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
199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
据表可知,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     
A.适应了经济与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B.确立了科学与艺术发展的指导方针
C.满足了经济建设对专业人才的需求D.推动了民主与法制建设进入新阶段
2024-06-0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科学高中部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8 . 下表所示为我国选举法的制定和修改情况。这可以用于说明我国(       
最早制定1953年
重新修订1979年
第一次修改1982年
第二次修改1986年
第三次修改1995年
第四次修改2004 年
第五次修改2010年
A.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B.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C.重视民主政治的完善D.社会主义原则的确立
2024-06-06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部分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为对“八二宪法”第十五条的修正情况表。其修正反映我国(     
“八二宪法”第十五条修正情况
宪法修正内容
1982年宪法第十五条原文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破坏国家经济计划
1993年宪法修正案第七条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
国家依法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A.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C.法制建设保障经济改革方向D.国家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2024-05-12更新 | 10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黄石市第二中学高三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为我国上世纪制定的法律。

制定时间

法律名称

198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198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

198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B.中国法治建设适应改革开放需要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D.贯彻落实科学立法全面依法治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