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法制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律》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完备成熟的法典,全面制定了有关性别与婚姻的法规。《唐律》对离婚有三种规定,一是“出妻”,指由夫方提出的强制离异。在《礼记》中为出妻规定有“无子、不顾父母、妒、淫、哆言、窃盗、恶疾”七条理由。妻子若犯了其中一条,丈夫就可名正言顺地休妻。二是“义绝”强制离婚。“义绝”包括夫对妻族、妻对夫族的谋害罪、奸杀与殴杀罪。官府判断一方犯义绝,必须强制离婚。三是受鲜卑族法律的影响,唐朝还存在“和离”的情况。从敦煌文书的“放妻书”样文看来,“和离”不仅双方自愿,而且还有对妻子再婚的祝词,“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选聘高官之主。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摘编《从<唐律·户婚>看唐代婚姻的双重性》

材料二1950年《婚姻法》是新中国成立后正式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婚姻法》规定:“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党和政府利用报纸、广播、书籍等方式进行大规模宣传活动,还通过集体婚礼、评选模范夫妇等形式宣传《婚姻法》。各级法院对于因干涉婚姻自由而伤害妇女或逼致妇女自杀的罪行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婚姻法》的贯彻使受封建婚姻制度束缚、压迫的妇女纷纷向政府和法院申请解除不合理的婚姻关系,妇女提出的离婚案件迅速增加。妇女获得婚姻自由后积极参加了基层政府以及生产互助组织的工作。伴随着婚姻自主意识的增强,青年的择偶标准也发生了改变。

——摘编《论1950年<婚姻法>》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代的婚姻观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50年《婚姻法》的核心理念,概括其贯彻实施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 . [当代中国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材料一1978~2000年,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我国制定了一系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法律和法规,加强了执法和司法工作。江泽民同志坚持我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思想,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明确提出在全党开展“三讲”       (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活动。随着“三讲”教育活动不断深入,江泽民同志又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三讲”教育活动,是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在党内的一次成功实践,为在治国方略上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提供了经验。而“三个代表”的要求,又为我们党实践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指明了奋斗方向。

——摘编自朱少华《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

材料二坚持法治与德治“两手抓”,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升华,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新阶段的客观要求。党的十五大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现在,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必须更好地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当今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有效解决,必然损害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阻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面对国内利益关系多样化的趋势和全球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党和国家必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道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在内容、形式、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改进和创新,提高以德治国的水平。

——摘编自崔耀中《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改革开放起步到21世纪初,中国共产党为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所做出的努力。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具体说明新时代党和国家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两手抓”的原因。
2023-02-04更新 | 88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统治工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辟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矫上之失,诘下之邪,治乱决缪,绌羡齐非,一民之轨,莫如法。厉官威名,退淫殆,止诈伪,莫如刑。

——摘自《韩非子·有度》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

——摘自《礼记·曲礼》

材料二   中华法系是指以中国古代伦理法为基础,以《唐律疏议》为代表的中国法律和仿照这种法律而制定的东亚、东南亚等封建国家法律的总称。它的特点是突出成文法典,强调礼法结合,重视家族伦理,民法与刑法不分。

——摘自《选择性必修一》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党和国家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后四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前两次由于多种原因而未能取得实际成果。1979年第三次启动,由于刚刚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制定一部完整民法典的条件尚不具备……2001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并于200212月进行了一次审议……2003年十届全国人大以来,又陆续制定了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等……编纂民法典,就是通过对我国现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规范进行系统整合、编订纂修,形成一部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完整并协调一致的法典。

——摘编自王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儒法两家在治国方略上有何不同,从时代发展的角度说明战国时期统治者更加重视法家思想的缘由?
(2)阅读材料二、试以《唐律疏议》为例,概括中华法系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在法律渊源方面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民法典的编纂历程有何特点?结合所学说明民法典的颁布有何意义?
2023-11-20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拿破仑法典》又称《法国民法典》。1799年拿破仑执政后便下令起草,在法典制定过程中,拿破仑多次参与一些法律条文的讨论,始终坚持资产阶级革命者在法国大革命初期提出的相对理性的原则,18043月由立法院通过。第一部分是人法,都是有关民事权利的规定;第二部分是物法,是有关各类财产所有权和其他物权的规定;第三部分是获取各类所有权的方法的规定,具体包括继承、遗嘱、还债、赠予、夫妻共同财产等相关法律条文。这部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拿破仑晚年认为,《法国民法典》“将永垂不朽”。

——摘编自Diane《拿破仑民法典》等

材料二   1954年,中国开启了民法典的编制工作。1957年编纂形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编》等13个法律文件,与1922年《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民法典》有共通之处。196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稿》,体现了防止修正主义复辟等立法宗旨。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经济地位开始恢复,民法的制定显得更为急迫。1986年,《民法通则》出台,随后,《技术合同法》《公司法》《证券法》《侵权责任法》《物权法》等民事单独立法纷纷出台。20205月,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体现了对人民权利的充分保障,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

——摘编自刘凯《<民法典>诞生的历史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认为《法国民法典》“将永垂不朽”的依据。
(2)比较材料一、二,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编撰特点,并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行的伟大历史意义。
2021-05-10更新 | 688次组卷 | 15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章末检测卷(三)法律与教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末法国工业革命蓬勃开展,但经济发展受到原有的封建制度极大的阻碍。全国法律体系极不统一,这引起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强烈不满,他们要求废除封建法律制度并建立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型法律制度。1804年拿破仑政府颁布《法国民法典》,法典明确表述了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民法原则,这与自由竞争的经济条件相适应。同时,法典保持了革命的精神但又放弃了革命时期采取的激进措施,甚至回到传统原则。在法典中,没有总则和过多的抽象概念,实际规范简洁明确。法国民法典是资本主义社会第一部民法典,它开了近代民事法律法典化的先河,对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及其殖民地附属国的民法也有深远影响。

——摘编自何方宁《浅议<法国民法典>的立法特点及其对我国民法典制定的借鉴意义》等

材料二   我国民法典在充分借鉴比较法的经验基础上,立足于中国国情,在体系构建方面作出了重要的创新。我国民法典没有采纳大陆法系国家经典的“三编制”或“五编制”的体系,而采取七编制,即由总则、人格权、合同、物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七编组成。增设了人格权编与侵权责任编,以民事权利为红线构建民法典体系。这些都是中国民法典的重要特色,也是对世界民法典编纂的重要贡献。

——摘编自王利明体系创新·中国民法典的特色与贡献》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民法典的颁布背景及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民法典编籑的意义。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你从法国和中国法制建设中得到的启示。
2023-03-28更新 | 247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1919至1954年间。我国司法体系处下初步建立,在机构建制、人员数量与素质、内部运行规则、外部法规制度各个方面尚未完备。新政权下的司法机制完全是从无到有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司法机关作为和平时期实施社会控制,保证社会稳定的职能机构,其作用得到了发挥。大力配合了其他机构工作。保证了群众运动成果。在“镇反”运动中。据不完金统计。消灭土匪、特务分子达200万以上、镇压了大量的恶霸和反动党用骨干分子,反动会道门头子。在“三反”运动中,约有900万人参加了运动,其中有贪污行为和占小便宜的为21%,最后,核实定案并给各种处分的为4.5%。全国”五反”运动以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沈阳、武汉等九大城市为主,清理的45万户私营工商业者中,违法户占2530%.严重违法户占1%.完全违法户占1%,最后经核实,退款额共达10亿元。这几项全国范围的大运动,成为当时各部门工作的中心,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犯罪分子最终需要司法部门来处理。

材料二   在这样一个过渡期,主要是总结经验。因此。新刑事司法领域的法律、规则也带有了过渡性,其有些作法和地方性规定甚至都是不科学的。如为了厉行节约。呈出现公、检、法机构联合办公处理案件的情况,后被纠正。与此相反.1954宪法颁布后。国内所制定的刑事诉讼方面的法规政策相对具有稳定性。

材料三   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在彻底否定国民党旧法的基础上展开的。当时.虽然有苏联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但中国革命的具体条件不同于苏联,因此,不能直接照搬:而国内老解放区所建立的司法制度。除部分对新解放区有参考价值外,无以应对速国后国内新的社会状况。……各司法机构工作中对刑事程序制度的大胆尝试与经验交流,为后期刑事法律制度的系统确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到1953年底,全国范图内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基本结束,国家进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政法工作也步入新的计划发展时期。

——以上材料摘引自张爱军《建国初期刑事诉讼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司法体系初步建立的作用。
(2)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司法工作的特点。
2023-08-27更新 | 94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2024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