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法制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一系列法律。这(     
A.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B.保障了土地改革顺利实施
C.顺应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要求D.意在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2023-12-1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重点中学5G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下表是五届(1978年)到十届(2003年)全国人大期间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数量和比例,由此可见(     
届别制定法律数修改法律数制定与修改总计制定与修改比例
五届人大344388.5:1
六届人大375427.4:1
七届人大446507.3:1
八届人大6217793.6:1
九届人大3541760.85:1
十届人大3142730.73:1
总数2431153582.1:1
A.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B.依法治国理念的贯彻落实
C.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发展成熟D.“文革”错误得到逐步纠正
2023-11-26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荆襄宜七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1982年现行宪法颁布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五次宪法修正案,先后把坚持改革开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写入宪法。这体现出中国法制建设(     
A.建立完备法律体系B.体现与时俱进特点
C.国家尊重保护人权D.民主政治不断发展
2023-11-22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第一中学等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礼法传统与国家治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律疏议》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成熟,也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封建成文法典,也是中国现今完整保存下来的一部最早的古代刑律。《唐律疏议》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在修改唐初《武德律》《贞观律》的基础上完成的,共12篇,502条,于永徽四年颁行,原称《永徽律疏》。《店律疏议》在结构上采用律疏结合的形式,把法律条文与法律解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高度发达的立法水平。在内容上,《唐律疏议》力求“礼法结合”,进一步把儒家的伦理教条与法律规范融合起来,全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特征。同时,它科条简要,刑罚适中,其基本精神和主要制度也为后世各封建王朝所承袭,并对东南亚各封建国家的法律制度产生过重要影响,被认为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

——摘编自叶孝信《中国法制史》等

材料二   先秦儒法之争并非“人治”与“法治”的对立。汉代新儒学融合百家,也终结了儒法之争。中华法系是礼法体制、礼法法系,并形成了帝制中国“礼法之治”的治理模式和志士仁人对“良法善治”的不懈追求。礼法仍存活在中国人的法文化血液深层之处,其中不乏有益于建构现代法治中国的元素和智慧。在法制和法文化领域,建立文化自信和接续、转化、弘扬传统,应从礼法传统入手,一味地从法家“法治”、儒家“德治”去分头寻找,可能本身就已陷于路径选择之误。

——摘编自俞荣根《超越儒法之争——礼法传统中的现代法治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中华法系的特征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礼法传统”与“现代法治”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11-04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所示为2011~2019年我国法律服务业务结构变化情况。这可用于说明该时期我国(     
A.已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B.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提高
C.民主和法制为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D.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相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在结构上进行了调整。这一调整的意义在于(     
A.确认了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成果B.体现国家机构是人民授权的结果
C.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D.社会主义民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2023-09-07更新 | 514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北省仙桃市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于1950年5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它废除了包办强迫、男尊女卑的封建主义婚姻家庭制度,禁止重婚。纳妾、童养媳,于涉寡妇婚姻自由等行为。实行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的婚姻政策。这些法规(     
A.巩固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B.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C.有助于提升妇女社会地位D.杜绝了买卖妇女现象
8 . 【法治建设与国家治理】

材料一     1902 年,清廷设立修订法律馆,着手编纂近代法典。从 1904 年至 1911 年,在沈家本等人的主持下,以“折中各国大同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而仍不戾乎我国历代相沿之礼教民情”为宗旨,初步制定了数十部法律文本,包括宪法、刑法、民法、诉讼法、商法等多部法律。刑律的修订,抛弃了旧律“诸法合体”的编纂形式,采用了一些近代西方的刑罚原则、刑法制度和理论,如正当防卫、罪刑法定、缓刑制度。其中对于犯“十恶”等罪的规定仍被保留下来。同时,清政府开始法政官制的改革,规定大理院“专掌审判”,不受行政衙门干涉。1902 年开始的修律与司法改革,遭到不少礼教派官员的强烈反对,最终在革命的枪声中被终止。

——摘编自严泉《晚清中国——告别“万历十五年”式的传统儒家道德治国》

材料二 20 世纪 50 年代,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初创时期。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以往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9 年和 2004 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先后将“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写入宪法,法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中共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切实贯彻依法治国方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进入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对清末法律改革做出历史解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法治建设发展进程并指出我国法治建设的历史意义。
2023-05-09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