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唐《通典》记载,西域国于阗“自汉孝武帝至今,中国诏令、书册、符节,悉得传以相付,敬而存焉”。《新唐书·西域传》也记载:“(于阗)自汉武帝以来,中国诏书、符节,其王传以相授。”这表明(     
A.中央政府对西域的直接统治B.汉唐在西域设郡县管理
C.于阗对中原王朝的政治认同D.华夏文化传统传承不断
2024-05-13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联合测评(三模)历史试卷
2 . 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以华夏文化为基础,融汇各民族文化,不断丰富发展,生生不息。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据《礼记﹒王制》记述,春秋时期“中国(中原华夏),戎夷,五方之民,皆有其性也,不可推移(改变)……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而至东汉初年,据《续汉书﹒祭祀志》记载,光武帝称其时已然“车同轨,书同文,人同伦”。

材料二:会宁(黑龙江阿城)及国家兴王之地,自……迁都永安(今北京),女直(即女真)浸忘旧风……宴饮音乐,皆习汉风。

——《金史·世宗纪》

材料三:北方(指北方少数民族)奄有(统治)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矣,故后魏(北魏),辽,金历年(统治时间)最多。

——(元)许衡《鲁斋遗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春秋时期到东汉中国文化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少数民族在哪些方面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金“行汉法”的原因,并概述其内容。
(4)简述从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