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据《明史·湖广土司传》记载,“土官应袭子弟,悉令入学,渐染风化,以格顽冥。如不入学者,不准承袭。”该规定(     
A.旨在通过教化加强边疆管理B.巩固了改土归流的成果
C.反映了明朝教育体系的发展D.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政策
2 . 据记载,明代贵州土司管辖的大定府“俗尚敦庞,冠、婚、丧、祭,渐能循礼”,播州“士愿而好学,女贞而克勤”。到了清朝,播州“士风尤盛,人才间出。士质而有文,民朴而易治。崇尚气节,不耻贫贱”。由此可知,明清时期这些地区(       
A.改土归流势在必行B.理学内涵得以丰富
C.因俗而治成效凸显D.儒学教化作用明显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清代“内-疆-外”治理模式中,广东省沿海(含“内洋”)为“内”,南海诸岛等“外洋”区域为“疆”,周边越南、吕宋、苏禄等南洋区域为“外”,“疆”发挥着保“内”驭“外”的关键作用。清代中央政府将南海海疆的治理范围扩展到了整个南海诸岛的陆海区域,在清代一系列官书、方志等文献中,一直将“千里长沙、万里石塘”作为山川单位列入广东省琼州府辖下的万州治内。清代采取派官、驻军、户籍、税收四项治理方法对南海诸岛进行管辖,具体体现为基层政府对南海诸岛渔民的渔课征收,水师的巡海活动、朝贡护送以及海难救助等。雍正元年(1723年),清政府要求东南四省沿海商船和渔船必须用不同颜色的油漆涂饰船头和桅杆,以示区别,海船的两侧需刊刻字号,写明某省某州县某字某号船,明令“取鱼不许越出本省境界……船只有照方能下海”。另据《琼州府志》记载:“崖州协水师营,分管洋面。东自万州东澳港起,西至昌化县四更沙止,共巡洋面一千里,南面直接暹罗、占城夷洋。”

——摘编自王晓鹏《清代“内—疆—外”治理模式与南海海疆治理》

(1)根据材料,归纳清代前中期南海海疆治理的具体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政治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代前中期南海海疆治理的历史作用。
2023-07-14更新 | 43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明会典》记载:“西番,古吐番地。元时为郡县,洪武初因其旧职。于是乌思藏番僧有阐教王、阐化王、辅教王、赞善王统化番民。又有护教王、大乘法王、大宝法王凡七王,俱赐银印,令比岁或间岁朝贡。”这反映的是明朝
A.对西藏僧俗首领采取的进京朝贡模式B.对奴儿干都司所采取的定期巡视规制
C.对乌思藏恢复和扩大了双边贸易关系D.对蒙古基层首领定制了进京朝贡模式
2020-08-30更新 | 1108次组卷 | 15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