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鸦片战争以来,“亡国灭种”的遭遇使得原有的国家认同不断被摧毁,这极大地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梁启超认为,“夫所谓……元、明、清者,则皆朝名耳。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只有建立一个君主立宪的民族国家,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认同感,中国方可立于世界民族国家之林。革命派提出,中国在“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情况下,建立起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殆不可以须臾缓”。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一再强调“今日中华民国成立,满、汉、蒙古、回、藏五族合为一体”,各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

——摘编自暨爱民《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

材料二   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但一般认为以民族主义为寄托的民族国家构建始于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霍布斯鲍姆即认为,“现代民族主义起源于18世纪末的欧洲,是一个以法国大革命为契机的近代现象”。民族主义是伴随近代西方民族国家构建而出现的,它表现出一个简单的政治原则即“坚持政治的和民族的单位必须一致”。……民族主义是一种以民族共同体为依托,强化民族意识和情感、维护民族传统和特点、强调民族利益的思想观念,它可以发展为一种最具民众动员力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运动,其终极目标是建立属于自己民族的民族国家。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结合起来,在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下,通过反对封建专制主义,争取公民自由和民主权利,开始构建服务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近代民族国家。这一阶段民族主义思潮的核心思想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求实现民族自决,建立自己独立的民族国家。

——摘编自罗富明、罗绍明《中国近代国家建构思想与西方民族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兴起的原因和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西方民族主义的差异,并说明近代欧洲民族主义兴起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族主义是近代欧洲历史上的一种现象。中世纪大多数人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勃艮第或康沃尔的居民,最后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三个方面的发展逐渐更改了忠诚的这一尺度。一个发展是各种方言的兴起和这些方言在文学表达方面的运用。另一发展是若干国家教会脱离了天主教会。最后一个发展是西欧的一些王朝建立并巩固了几个性质相同的、独立的大国——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和丹麦。这些发展为民族主义的兴起打下了基础。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二   二战结束以来,由于殖民地独立后的人员“返流”、为战后重建招收“客工”、接收各类难民和欧洲共同体内人员自由流动等原因,欧洲各国的移民数量不断增加。欧洲原本相对单一的民族国家因此出现了变化,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治理形态上的变化在欧洲国家也体现得非常充分。欧盟已经建成统一市场和关税同盟,成员国使用统一货币;通过《申根协定》取消国境限制;在政治、外交、财政、社会等领域中,欧盟国家的合作也日益紧密。这样,原来属于民族国家控制的主权事务,很多都要在欧盟层面上进行合作与协调。

——摘编自田德文《国家转型视角下的欧洲民族国家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欧洲民族国家出现的新情况,并简析其影响。
2024-04-2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五校(省实、广雅、执信、二中、六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19世纪末移民潮和难民潮的到来,美国语言政策发生了显著变化,突出表现在努力巩固英语的地位,将其上升为国家语言和通用语言。一方面,人们需要通用语言来处理迅速增加的经济、政府及公共事务:另一方面,移民和难民的大批涌入带来差异极大的语言文化。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民族主义情绪空前高涨。到1919年,有15个州通过立法规定必须在所有公众场合使用英语。

——摘编自陈新仁《美国语言政策的历史沿革与启示》

材料二   大革命前夕,法国存在三十多种方言,巴黎派往各省的特派员无不留意到,方言区的民众因语言障碍而对发生在法国的巨大政治风暴不知情或不关注。在此共识下,革命者将废除方言、统一民族语言视为传播共和思想、巩固年轻的共和国的一个必要前提。讲法语于是被视为爱国行为,这一全新的语言观引发了法国历史上首场全民性的语言爱国主义运动。

——摘编自曾晓阳《从“先生”的语言到公民的语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推广通用语言的社会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法国的“语言爱国主义运动”。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国家推广通用语的启示。
2024-03-07更新 | 128次组卷 | 4卷引用:押广东卷第20题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广东专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

1066年诺曼征服后,英国的统治者大多来自法国,并在法国长期占有领地。两国间没有明确的国家政治边界,甚至英国连统一的民族语言都未形成。13371453年的百年战争,英国惨败。在英王爱德华一世鼓动下,“清除英吉利语言,会遭上帝的谴责”“英格兰应当是英格兰人的”之类的口号,迅速流传。战争结束后,市民阶层迫切要求建立统一的度量衡、规章制度、国内市场,需要依赖于王权的强大。另一方面,国王在财政上和政治上需要市民阶层的支持。于是,市民阶层与王权结成联盟,并在14551485年的玫瑰战争中,王权最终战胜了封建割据势力。

1533年,亨利八世制定并颁布《上诉法》,宣称“本英格兰为一主权国家,并一向为世界所承认,受一最高首脑国王之统治”,并通过托马斯·克伦威尔所实施的政府改革,使英国国王的宗主权最终变成了统一的政治权力,英国真正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摘编自陈昀岚等《从战争和改革的视角看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历程》

材料二   国际法的起源可追溯到1617世纪,和民族国家的兴起同时产生……日益明朗的“国界”意识、对土地性质的重新认识以及新君主们对世俗利益的强调,促使诸多学者不再偏执于世界国家的理想建构,而开始在“万民法”之外寻求一种适用于国家关系的“国际法”,通过建构相关规则制度,协调新兴国家间的权力分配。在上述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特别是以格劳秀斯为代表的学者的构筑下,近代国际法应运而生已是理所当然的了……伴随着殖民扩张,国际法中所包括的思想和价值被欧洲列强带到世界的其他地方。但中国等亚非国家非但没有成为国际法体系中正常的平等一员,反而随着主权被侵害不断沦为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

——摘编自何佳馨、李明倩《法律文明史》、周忠海《国际法史与国际法的发展》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促成14—16世纪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因素。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以来国际法产生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面对拿破仑的入侵,德意志民众奋起反抗,除了人民起义,还爆发了由贵族、军官发起的起义,德国知识界也与德国资产阶级自由贵族政治家在反对拿破仑、争取民族独立问题的认识上日趋一致,他们团结在一起,汇成一股强大的反拿破仑思想洪流。该现象反映了当时德国(       
A.民族民主意识发展B.成功阻止法国扩张
C.民族大团结的实现D.封建统治基础瓦解
2024-02-0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3-24高二上·广东·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576年,法国法学家让·博丹在其著作《共和国》中认为:由于国家事务固有的世俗性质,一国之君可以而且必须摆脱任何保持特定宗教信仰的义务,决不应“为宗教事务进行战争”。这一主张反映了(     
A.君主摆脱了教会的束缚B.资产阶级对秩序的渴求
C.教随国定原则正式确立D.欧洲各国卷入宗教战争
2024-01-2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3-24高二上·广东·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852年,以普鲁士为中心的铁路网建立起来,使德意志兰的面貌发生重大的改变。当时的诗人把铁路称为“德意志统一的结婚绶带”。据此可知德意志(     
A.全境推行铁血政策B.工业革命迅速开展
C.民族国家逐渐形成D.注重基础设施建设
2024-01-28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英国国歌产生于18世纪40年代,原名《天佑国王》。歌词强调国王要“捍卫国法”,使“民心齐归向”。曲调旋律从平和到激昂递进,激发听众对君主的忠诚与热爱。该歌曲(     
A.强化了封建专制王权B.有利于促进民族国家认同
C.削弱了天主教会权威D.宣扬了自由平等博爱思想
2024-01-28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1337—1453年的英法“百年战争”唤醒了两国人民之间的民族感情……西欧各国出现了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浪潮。恩格斯说:“一旦划分为语族,这些语言就成了建立国家的一定基础。”可见“百年战争”推动了西欧(     
A.对外殖民扩张的进程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各国专制王权的加强D.民族国家认同的提升
2024-01-24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尾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12世纪中叶,英王亨利二世为加强王权而实行军事改革,允许一部分骑士交纳代役钱(即盾牌钱),以免除每年对国王负担的40天军役。国王用此项收入招募常备雇佣军,从而减少国王在军事上对服役者的依赖。骑士渐渐成为专营农牧业的小地主。这一变化(     
A.反映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改革B.有利于封君封臣制度的确立
C.标志着民族国家的最终形成D.会导致英国军队战斗力下降
2024-01-22更新 | 55次组卷 | 24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A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