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一些学者不满意用“世纪”简单划分历史,认为世纪的前后两个分界点(年)未必具有历史转折意义,应该根据内容选择合适的时间尺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许多(西方)历史学家倾向于“长世纪”的理念,将1789年法国大革命一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一百余年全部纳入19世纪的范畴。另外一些人则提出不同版本的“短世纪”概念,认为19世纪的跨度应短于100个日历年。他们以国际政治作为界定标准,将1814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立欧洲新秩序以及美国借1898年美西战争之机登上国际政治舞台,视为19世纪开始和结束的标志。

——【德】于尔根·奥斯特哈默《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

(1)据材料,有人将19世纪视作“长世纪”,也有人视作“短世纪”,说明两种观点各自的依据。
(2)如果以“世界市场”作为界定标准,你认为19世纪是“长世纪”还是“短世纪”,并请说明理由。
(3)根据以上材料,指出西方学者对19世纪世界史的认知是基于何种立场。
2023-12-04更新 | 323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1700年,西班牙国王去世,因其无子,立遗嘱由一位法国的近亲菲力普(路易十四之孙)继位,这一事件引发了法国同英国、奥地利、荷兰等国的大战,直到1713年缔结和约,允许菲力普有条件地继承西班牙王位,并调整了西班牙部分殖民地的归属。这集中反映了(     
A.国际冲突背后的利益争夺B.国际法应用中的双重标准
C.专制王权国家的纷纷建立D.和平解决争端的国际共识
3 . 鸦片战争后各国商民旅居中国各口岸,其数日增。至1902年,各国商民人数已达19119人。清政府要求入境游历者“必须请领护照”,无护照之外国人不得到中国内地游历;“如有未领领事所发中国地方官盖印执照赴中国内地游历者……仍应议罚,惟(唯)所罚之数不得过三百两”。由此可见,清政府(     
A.由被迫开放转为主动融入世界B.维护列强的利益已沦为洋人的朝廷
C.废除了给予列强的领事裁判权D.主权意识的增强和对外理念的转变
4 . 读下表
人物主张
郑观应(1842~1921)……由是观之,公法(指国际法)仍凭虚理,强者可执其法以绳人,弱者必不免隐忍受屈也。是故有国者,惟有发愤自强,方可得公法之益。倘积弱不振,虽有百公法何补哉?
薛福成(1838~1894)衰弱之国,事事求合乎公法,而人不以公法待之,虽能自奋以仰企乎公法,其受损于公法之外者,已无穷矣。是同遵公法者其名,同遵公法而损益大有不同者其实也。
由表可知,郑、薛二人(     
A.在是否要学习国际法上有分歧B.一致认为富国强兵才是根本
C.在自强与求富的先后上有分歧D.都认为国际法维护强国利益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14年9月至1815年6月,英俄奥普在奥地利召开会议,并通过《最后议定书》,其核心内容有两条:一是在法国以及被拿破仑占领过的国家恢复旧王朝的统治;二是恢复拿破仑战争之前的欧洲国家领土状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促进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欧洲在封建主义复辟的基础上恢复了秩序
C.欧洲在处理世界性的事务中起了领导作用
D.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局面出现
6 . 历史学家波拉德认为,近代历史是民族国家的历史。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初的西欧全然不存在一个统一完整的国家组织形态。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在持续700余年的收复失地运动中逐渐形成虔诚的宗教信仰与爱国意识,最终于15世纪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开启短暂却辉煌的新世纪篇章。同时期,英法日益强大的王权成为打破地方主义和普世主义的强大力量,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19世纪,民族解放和重振德意志的壮志激励着俾斯麦用:“铁血”战争方式成功地统一了德国。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等

材料二   民族国家是人类社会治理的重要政治单位,也是国际关系最基本的行为主体。一般认为,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源于17世纪欧洲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之后这种以欧洲民族国家体系为蓝本的国际体系逐步蔓延到全世界。然而,纷争并未因此而停息,国家利益与霸权之争在欧洲乃至世界国际政治中日益凸显。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民族国家得以产生的共同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族国家对近代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2023-04-28更新 | 459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1820年,奥地利外交大臣梅特涅在致沙皇的信中说:“已失去平衡的各国政府感到恐惧,受到威胁,并且因社会中产阶层的呼声而陷入混乱之中,他们处于国王和臣民之间,打碎了君主的权杖并盗用了人民的呼声。”梅特涅担忧的是(     
A.拿破仑帝国卷土重来B.革命与改革继续发展
C.欧洲均势局面遭破坏D.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贞德爱国主义精神的鼓舞下,法兰西民族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他们团结起来向英军展开猛攻,战事步步推进。1435年以后,法军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节节取胜——被爱国热情激励的士兵们不辞劳苦、奋力拼搏,用自己的身躯顽强地对抗英军的炮火……1453年,百年战争结束,英国除保留加来港外,交出全部的法国领土。至此,法国终于取得了抗英战争的胜利。——郭方《看得见的世界史:世界简史》

材料二   1618年,德意志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之间爆发战争,欧洲各国纷纷卷入其中。战争开始时,德意志人口有3000万,战争结束时,只剩下1200万。三分之二的个人财产被破坏。很多曾经繁荣的大城市被削弱到只剩下躯壳……到处都是农民茅舍和贵族宫殿被烧焦的废墟。大量地区由于没有大居住而荒芜不堪。三十年战争给德意志留下的创伤几乎难以形容。但为结束这场战争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对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美)迈尔斯著,王国峰等译《世界通史(下)》

材料三

第16条(一)   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本盟约……而从事战争者,则据此事实应即视为对于所有联盟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

——《国际联盟盟约》

第一条   缔约各方以它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它们斥责用战争解决国际纠纷,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非战公约》

第四十二条   安全理事会……得采取必要之空海陆军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及安全……

——《联合国宪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民族国家形成的角度,概括英法百年战争对法国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简述三十年战争给德意志带来的“创伤”,结合所学,说明这场战争如何推动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
(3)提炼材料三中国际条约体现的共同目标。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概括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关系。
9 . 亨利·基辛格说:“克里米亚战争,使维也纳会议费尽心血所建立的梅特涅秩序崩溃。东欧三王国团结的解体,使温和中庸的道德因素自欧洲外交消失。随后是十五年的乱世,继而再出现的稳定却十分不可靠。”维也纳会议(     
A.主要是处理战败国德国B.建立了大国协调的合作架构
C.打击了欧洲的封建保守势力D.推动了欧洲政治民主化进程
10 . 1648 年的《威特伐利和约》承认德意志各诸侯国的主权,承认新教和天主教享有同等机利的方式,还承认了国家主权的统一性、不可分割性和独立性。这些规定(     
A.推动了德国宗教改革的兴起B.结束了世界大国间的混战局面
C.强化了世俗的主权国家统治D.促进了德意志民族国家的统一
2022-11-10更新 | 402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恩平黄冈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