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时期,张骞的“凿空”,使中国开辟了通往中亚、欧洲乃至更远地区的大陆交通线。东汉时期,甘英就是在张骞“凿空”的基础上到达波斯湾的。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从海道来中国。隋唐时期,对外交往水陆并进。辽宋夏金时期的对外交往主要是通过海路实现,中国对外交往进入繁荣阶段。明朝郑和下西洋时期的对外交往中,中国输出的大都是传统产品,如丝绸、瓷器和茶叶等,这种输出主要不是商品交易,而是赠予行为。隋唐时期,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就随着朝鲜、日本和西亚、南亚的使臣的往来而传到各地。同时,中华文化又不断地汲取各地的文化精华,使中华文化进一步走向辉煌。

——摘编自夏克传《中国古代外交规律性认识》

材料二   1861年,中国近代第一个外事常设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1862年起,总理衙门设立京师同文馆等新式学堂,以培养外语与外事人才。1864年,总理衙门拨银刊印《万国公法》“以助中国外交因应之参酌”。1871年,清政府在《中日修好条规》中成功删除了日本原本要求的“利益均沾”即片面最惠国待遇条款。曾纪泽在1878~1885年间担任清政府驻英、法、俄三国公使,是“中国近代派遣到国外的最成功的一个外交家”。他提倡开放、通商互利,主张利用公法、采用西礼等。1898年,总理衙门奉旨“参酌中西体制”,制定款接外宾章程,并“照会各国驻京公使”。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就中国而言,经历了一个由“体系外国家”变成“体系内国家”的艰难过程。

——摘编自姜德琪《中国外交近代化内在成因分析》

材料三   邓小平在对外战略上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断根据现实条件的变化,调整国家的外交政策……习近平外交思想贯穿着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极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外交思想。中国政府越来越把和平发展由对国际形势发展基本趋势的判断转化为自己的长期国家战略和外交战略。参与国际秩序的中国外交实践从服务自身发展逐步向承担大国责任转变,追求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秩序。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旨在走出一条与传统大国不同的强国之路,而其根基所在便是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摘编自何奇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战略演变的内在逻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至明朝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中国外交近代化的成因,并说明其国际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外交战略演变的内在逻辑。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国际关系体系的演变

时期体系确立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在威斯特伐利亚会议上承认了神圣罗马帝国统治下的许多邦国是独立的主权国家。于是,在欧洲出现了为数众多的独立的主权国家。确定了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国家主权、国家领土与国家独立等原则,对近代国际法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1815—1848维也纳体系在制裁法国的基础上,战胜的欧洲封建君主召开了维也纳会议,确定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该体系建立后,英国重新控制了欧洲,并且达成了欧洲势力均衡。
1919—1939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及华盛顿会议先后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西方和中东地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实质上是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
1945—1991雅尔塔体系美苏双方实力均势的基础上,凭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摘编自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


材料反映了近代以来国际关系的变化。请以其中一种国际关系体系为主题,并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体系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4-01-12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政由方伯”,诸侯国基本上已具有独立权。各国间的利益冲突不断加剧,军事竞争催生出国际间的战争规则和交往原则,并由此出现了专门的外交机构和外交官。各国为了协调国际关系,经常组织会盟活动,制定盟约作为诸侯共同遵守的国际规范。盟约具有国际司法和调节功能,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各国在国际交往中,形成了国家平等、和平外交、互不侵犯等原则。与此同时,儒家也力图将国际法纳入“礼”的范畴,构建和谐的“天下秩序”。

——据高旭《先秦国际法的溯源与探究》等

材料二:近代国际法话语权体系依托资本主义国家崛起而实现,主要适用于欧洲主权国家之间。西方国家凭借其政治、经济和军事等优势,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法推广至全球,将非西方国家置于它们单方确立的国际法之下。在这一进程中,主权平等原则得到承认,但这只是欧洲范围内的有限承认,如柏林会议商讨非洲国家的国际公约时,列强是以西方的文明标准决定非洲国际事务,非洲国家却无从参与。近代国际法话语权体系偏离了主权平等原则,这种单一性的话语权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际法的“国际”属性。

——据冯胜勇《国际法史背后国际法话语权体系的现代性反思》

材料三:国际法脱胎于西方文明的母体,如今已逐渐为中国所接受、认同和支持。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交往活动,从国际法律秩序中获得巨大的收益。中国应提高现代国家治理能力,不断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同时应积极履行国际义务,力求使自身的主张与行动符合国际法的规范与理念,并在全球治理问题上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据韩逸畴《从欧洲中心主义到全球文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国际法产生的背景及其应用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近代国际法体系。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今中国参与国际法体系建设的认识。
23-24高三上·江西·阶段练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1569日,英、奥、法、俄、普、西、葡及瑞典签署《最后议定书》,维也纳会议宣告结束,其主要内容有:在波兰约四分之三领土上建成波兰王国,由俄国沙皇兼任国王;普鲁士除获得波森、萨克森北部、威斯特伐利亚和瑞属波美拉尼亚外,还收复了此前割让的几个省份和领地;奥地利除得到加里西亚外,还收复了伊斯特里亚、达尔马提亚、提罗尔、威尼西亚和伦巴第等地;等等。《最后议定书》还附载17项条约、专约、宣言、规章等。据此,英国获得赫尔果兰岛、锡兰岛、好望角、圭亚那、圣卢西亚岛、多巴哥岛、塞舌尔群岛、毛里求斯岛、马耳他岛,并取得对伊奥尼亚群岛的保护权。

——摘编自方连庆等主编《国际关系史(近代卷)》

材料二   1919628日,德国代表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根据和约规定,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15年。普奥将在1864年对丹麦战争中夺得的石勒苏益格还给丹麦。和约承认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独立。波兰得到波兹南、西普鲁士以及东普鲁士和西里西亚的一部分,波兰还取得穿过西普鲁士的狭窄出海口。西里西亚南部地区划给捷克斯洛伐克。德国疆界经过上述变动,领土减少了八分之一、人口减少了十分之一。和约规定德国放弃海外殖民地和当地所有德国公私财产,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主要由英国、法国、比利时获得;太平洋上的岛屿由日本等国获得;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特权和租借地转让给日本。

——摘编自唐贤兴主编《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也纳体系与凡尔赛体系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维也纳体系和凡尔赛体系进行综合评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阶级社会中,客观规律的作用是同阶级利益密切联系着的。因此,人们对它的认识往往会感染上阶级的偏见。表现在国际法上往往以愿望代替科学。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超级大国总是以他们的掠夺政策、霸权政策强加于人,有时还以国际法的幌子来欺骗人。但是国际法毕竟是国际社会客观规律的反映,最终不是按照大国主义者、霸权主义的反动政策干扰和破坏。随着国际社会的发展变化,人们对它的认识必然会愈益符合客观规律。

——摘编自潘抱存王惠均《从国际社会的变化看现代国际法的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论题,史实准确,阐述充分,表达清晰。)
6 . 近现代国际法的发展

材料一     格劳秀斯生活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荷兰,经历了16181648年之间的战争。战争的残酷促使格劳秀斯逐渐关注怎样用非暴力的法律约束规范国家战争。他提出:国家主权不受他人干涉,不受法律支配和外来意志影响。国际法是支配国与国交往的法律,是维护各个国家共同利益和权利的法律,国家主权是国际法存在的前提。在实际国际政治变动中,国家应受到国际社会制度及法规的限制约束,国家之间的争端应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当不能通过和平方式解决时,必须在国际法基本原则下努力协调,尽量避免战争。

——摘编自吴建每《格劳秀斯国际法思想概述》

材料二          近现代国际法(重要条约、公约)

序号时间主要参与国及国际会议名称法律及组织名称
1625《战争与和平法》
1648三十年战争参战各国威斯特伐利亚公会《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1815欧洲国家维也纳会议《维也纳和约》
1864欧洲16个国家日内瓦会议《红十字公约》
1919英、法、美等27国巴黎和会《国际联盟盟约》国际联盟
1928法、美、印、日、澳、南非等15国巴黎会议《非战公约》
1945中、美、英、苏等50个国家旧金山会议《联合国宪章》联合国
1982168个国家或组织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1)结合所学,评析材料一中格劳秀斯的思想主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近现代国际法的发展演变趋势。从序号②—⑧中任选一项,对该法律或组织进行具体阐释。(要求:联系背景,结合内容,分析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二战后,《非战公约》成了战胜国审判战犯的尚方宝剑。《联合国宪章》、1970年的《国际法原则宣言》、1974年的《关于侵略定义的决议》等一系列国际立法,都能找到《非战公约》的影子。这表明《非战公约》(     
A.保障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B.在战后真正得到了实行
C.完善了战后的集体安全体制D.推动战后国际法的发展
2022-12-18更新 | 518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华侨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市统考)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17年,列宁提出:“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用最明确最坚决的方式要求的和平,就是立即实现的不割地(即不侵占别国领土,不强迫合并别的民族)不随故的和平……凡是把一个弱小民族合并入一个强大国家而没有得到这个民族的同意合并、希望合并的明确而自愿的表示,就是兼并或侵犯别国领土的行为……各富强国家为了如何瓜分它们所侵占的弱小民族而继续进行战争,是反人类的滔天罪行。”这一言说(     
A.瓦解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B.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政治格局
C.推动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
2022-11-18更新 | 1869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有研究者认为,17世纪时耶稣会传教士已经把国际法知识介绍到中国,1689年中俄尼布楚谈判中就曾运用国际法。此后,国际法不断传入中国并被用以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有(     
①林则徐组织编译的《四洲志》包含有国际法知识
②《万国公法》印行标志着国际法被正式介绍到中国
③20世纪30年代“改订新约”运动收回了关税自主权
④《开罗宣言》规定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华民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0 . 1625年,格劳秀斯在《战争与和平法》中提出,国际法是主权者之间确定并相互认可的一套规则,此书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下列选项属于国际法的是(     
①《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②《拿破仑法典》
③《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④《联合国宪章》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022-09-08更新 | 4375次组卷 | 41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