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年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朝鲜、波兰、蒙古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与中国建交
1972年马耳他共和国、墨西哥合众国、阿根廷共和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毛里求斯共和国、荷兰王国、希腊共和国、圭亚那合作共和国、多哥共和国、日本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马尔代夫共和国、马达加斯加共和国、卢森堡大公国、牙买加、澳大利亚联邦、新西兰与中国建交
1992年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以色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韩国、白俄罗斯、摩尔多瓦、克罗地亚、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斯洛文尼亚、乌克兰与中国建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结合所学知识,对图中三次建交高峰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表述成文,阐述有史实依据。)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阶段状况
北洋政府时代
19121928年)
1913年,美国正式承认中华民国的北洋政府,取代大清与美国之间政府相互承认,现代的中美关系被建立起来。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在美国的调停下,中国出巨资从日本手中赎回山东主权
国民政府时代
19271949年)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向中日双方禁售军火,奉行中立致策。至193812月,中国方获得美国1500万美元桐油借款。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开始全力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1945年抗战最终获得了胜利,美国支持中国担任常任理事国。中国内战爆发后﹐美国选择援助国民政府。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退守台湾后,继续受到美国的军事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1949197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美国长期处于对立与隔绝状态,支持在朝鲜半岛及越南的反美战争。后来中苏交恶,出于共同对抗苏联的需要,在基辛格穿针引线下,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北京,中国大陆与美国关系逐渐“解冻”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1978年至今)
1979年,美国正式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同时宣布与退守台湾的中华民国断交。90年代以来,由于苏联解体,中美关系进入一个充满摩擦与坎坷的时期。但中美关系总体保持稳定发展,双方在致治、经济、军事、人文交流与地方合作以及国际事务等领域展开了广泛交流与合作
根据以上材料,任意选取一个时间段,指出中美关系发展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 . 先谈判后建交是新中国独特的建交模式。1952年4月,周恩来曾解释道:“为了表示外交上的严肃性,我们又提出建交要经过谈判的手续,我们要看看人家是不是真正愿意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这一建交模式
A.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实施B.体现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C.促使新中国迎来第一次建交高潮D.打破了新中国的外交僵局和困境
2021-10-27更新 | 470次组卷 | 15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8年12月,戴高乐当选总统,建立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在戴高乐看来,法国若要在世界上重振雄风、再现辉煌,就必须有完全的行动自由并积极参与全球事务。……法国对现存秩序提出挑战,试图冲破两极格局,跨越对立联盟谋求大国地位。……与此同时,在亚欧大陆的另一端,苏联阵营中的中国与法国有着相同的处境,中国独立自主的地位日益提高,反苏情绪严重。1964年1月27日,法国冲破西方世界对新中国的封锁,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伊始,世界局势处于动荡之中。密朗特总统认为,冷战结束曾经被视为借中国抗衡美苏,保留提高法国大国地位的政治战略目标不复存在。相反,西方价值观在东欧、前苏联地区的得势使法国一部分相信西方价值观应主宰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法国对华进行制裁,中止了法中政治对话和高层往来,冻结了两国军事方面的合作,纵容反对中国的活动。1995年希拉克当选法国总统,2002年连选连任。希拉克在任期间曾四度访华,是与中国保持最密切接触的西方国家领导人之一。他致力于发展与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主要体现在“共同责任精神”,宗旨是“和平与进步”。中法关系进入历史上最好时期。

——以上材料摘编自吴志成、袁婷《法国对华政策的历史演进:从戴高乐到萨科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法建交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冷战结束后中法关系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中法关系变化的因素。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后,世界掀起民族解放运动,中国支持越南人民的解放战争,法国政府拒绝承认新中国。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期间,中法双方没有进行接触。同年,孟戴斯-弗朗斯组阁并会见周总理,中法两国总理的首次会晤打开了两国关系的新起点。20世纪60年代,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大,法国总统戴高乐想借中国的力量把美国赶出亚洲,决定与新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638月《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在伦敦、莫斯科和华盛顿共同声明签署,突出了英国的特殊地位,让法国方面十分不满。《条约》发表的时候中法两国的核武器试验都到了最关键的时候,这加速了两国接触。19641月,法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法同时发布联合公报,此后,意大利、加拿大、比利时陆续与中国建交。1978年法国总理雷蒙巴尔访问中国,签订了科技合作协定。这是中国同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科技合作协定。

——张锡昌《影响世界格局的“外交核爆炸”》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中法建交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法建交的作用和启示。
2022-06-07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2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理想主义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国际关系的主要理论倾向和外交实践。英国在巴黎和会保全了自己在殖民地和全球的利益,和会上取得的成功使英国外交界喜出望外,他们急于重振雄风,以积极的态度介入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当德国在1924年9月提出加入国际联盟和修改《凡尔赛和约》的请求时,英国单独与德国谈判,劝告德国同意以国际保障方式解决西部边界安全问题,借此打消法国的疑虑,从而不对德国加入国际联盟设置障碍。从希特勒1933年上台直到他于1939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政府都不愿对希特勒的侵略意图和行径作出适度的强硬反应,而是一味姑息退让,试图以和平方式处理德国引起的问题。

——摘编自倪学德、倪学勇《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的理想主义外交》

材料二   20世纪60-70年代,在冷战格局下,世界仍受核战争乌云的笼罩,而中国向世界郑重宣布,中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1974年邓小平进一步指出:“中国现在不是,将来也不做超级大国”,坚持不搞军事扩张。到了21世纪,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倡导有关争议由直接当事国通过谈判协商解决,南海和平稳定由中国和东盟共同维护。同时自1971年以来,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发展,世界格局如何演变,中国始终坚持《联合国宪章》的原则,践行对联合国的支持和承诺,已累计派出维和人员5万余人次,赴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新时期,在“和谐世界”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导下,中国努力通过“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构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摘编自卢静《中国和平外交的风格与气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推行“理想主义”外交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发展对外关系的原则。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英外交政策的不同之处。
2023-11-21更新 | 131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1956年11月10日,中国政府赠送埃及政府2000万瑞士法郎,中国红十字会捐赠10万元人民币的医药物资,支援埃及人民的反侵略斗争。1964年1月,周恩来在同加纳总统恩克鲁玛会谈时,提出了中国政府“对外经济援助的八项原则”。1967年9月,中、坦、赞三国政府在北京签订协定,正式启动对坦赞铁路援建工作。新中国的这些举措(     
A.推动了区域一体化的发展B.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C.消除了意识形态上的限制D.适应了国内政治经济建设需要
8 . 新时期,中国利用主场外交将“中国化的世界理念”有效传达给参与者及外部世界,并赢得各方的尊重、信任和接受。由中国首倡或作为主要创建者的新主场外交机制为国际组织和机制增添了新兴力量。这种“机制增量”是中国外交对全球治理体系的贡献。这说明,新时期中国外交(     
A.有利于提升中国影响力辐射范围B.以多边外交推动全球治理体系
C.打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增长点D.展现灵活与务实的时代新趋势
9 . 20世纪80年代,中国将“一条线”的外交战略,转变为“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战略。邓小平同志说:“中国人民珍惜其他国家的友谊和合作,更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这一转变是为了(       
A.建立新型国际关系B.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C.全面深化改革开放D.创造良好国际环境
2023-11-07更新 | 103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肇州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法文化交流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它既留下了十八十九世纪中国文化对法国文化影响的痕迹,更烙上了法兰西思想历史对中国革命和历史深远影响的印记,奠定了五四运动及其后法兰西文化在中国大地的广泛传播。戴高乐在1961年就指出,不能无视中国这个东方大国的存在,法国与中国没有外交关系是“不正常的”,同中国隔绝的状况应该结束了,并设法了解与中国建交的可能性。1964年1月27日,中国和法国同时发表只有两句话的建交联合公报,被西方舆论称为爆炸了一颗“外交核炸弹”。

       ——摘编自雷斌《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法关系研究》等

材料二   法国是欧洲建设的领头羊,在当时冷战正酣的形势下发挥着特有的影响和作用。中国改革开放吸引外资和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在亚洲始于日本,在欧洲始于法国,而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则是日本远不能企及的。中法关系的发展在欧洲则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西欧国家相继出台对华政策。德国积极发展对华关系,最初完全是受到法国的启发。当时中美尚未建交,以法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对华关系,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其特殊意义和作用不言自明。

——摘编自孙海潮《中法关系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解析“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法文化交流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的具体表现并概括1964年中法两国建交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法两国建交的影响,并谈谈中法关系的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