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填空题 | 适中(0.65) |
1 .
朝代概况
战国公元前375年,________ “为户籍相伍”,即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排户口
秦朝实行________,除一般百姓的户籍外,还有宗室籍、宦籍、市籍等
汉朝(1)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
(2)户是征派赋役的单位,百姓成了封建国家的“________
(3)政府定期进行人口调查
(4)东汉末年,户籍散乱
隋朝命州县官“________”,将人口体貌与户籍登记相比较,重新核定户籍,严防不实
唐朝唐承隋制,户籍三年一造
宋朝户籍分________与客户
元朝户口按职业划分,统称为“________”,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
明朝(1)继承了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
(2)以________为基础编造“黄册”
清朝(1)普通户籍基本沿袭明制
(2)到清前期赋役实行固定丁银、摊丁入亩后,户籍作用大为削弱,户籍管理相对松弛;乾隆年间,户籍永停编审
2023-11-0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导学案)-【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简答题 | 适中(0.65) |
2 .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影响。
2023-11-04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材料 今丁银既皆摊入地粮,而滋生人户,又钦遵康熙五十二年皇祖恩旨,永不加赋。则五年编审,不过沿袭虚文,无裨实政……嗣后编审之例,著永行停止。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上谕


【思考】乾隆年间停止户籍编审的原因是什么?该措施又具有怎样的意义?
2023-11-04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材料:诸脱户者,家长徙三年……诸里正不觉脱漏增减者,一口笞四十,三口加一等;过杖一百,十口加一等,罪止徒三年。……诸州县不觉脱漏增减者,县内十口笞三十,三十口加一等;过杖一百,五十口加一等。……各罪止徒三年。知情者,各同里正法。

——《唐律疏议·户婚律》

每一岁一造计帐,三年一造户籍。

——《新唐书·食货志》


【思考】隋唐时期,户籍制度更加细密完备,体现在哪些方面?
2023-11-04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展示材料:

南北朝以来,由于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推行,户口隐漏日趋严重,“或年及成丁,犹诈为小;未至于老,已免租赋”。在北方,有的豪强大族,一户之内有数十家,人数多达数万。国家赋税收入因此锐减。裴蕴因是上奏,要求实行大索貌阅。“若一人不实,则官司解职,乡正、里长皆远流配。又许民相告,若纠得一丁者,令被纠之家,代输赋役。是岁大业五年也。诸郡计帐进丁二十四万三千,新附口六十四万一千五百。”民众对此则怨声载道。

——《隋书·裴蕴传》


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隋朝实行“大索貌阅”原因、措施及影响。
2023-11-0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阸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史记·萧相国世家》


【思考】从以上材料中能得出哪些信息?
2023-11-04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展示材料:

材料一:为户籍相伍

——秦献公

材料二: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

——《商君书》


【自主学习】战国时期各国制定户籍的原因?
2023-11-04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填空题 | 较易(0.85) |
8 . 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
战国
时期
国家大规模______,制定户籍。公元前375年,秦献公“为户籍相伍”,即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排户口
秦朝实行______,除一般百姓的户籍外,还有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等
汉朝(1)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定期进行人口调查
(2)东汉末年,战事频繁,人口流动加剧,豪强地主与国家争夺人口,户籍散乱
______命州县官“大索貌阅”,重新核定户籍,严防不实
唐朝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
宋朝户籍分主户与客户。主户指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客户指没有土地的佃户
元朝户口类型比较复杂,按职业可以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等,统称为“______”。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
明朝(1)继承了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
(2)明朝户籍册称“______”,以里甲制为基础,每里一册,详列各户人口、田土、房屋
清朝(1)普通户籍基本沿袭明制,户籍管理相对松弛
(2)清前期,赋役实行______、摊丁入亩后,户籍的作用大为削弱。
(3)乾隆年间,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此后政府只是按照一定的组织制度登记人口数量
2023-11-04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知识清单)-【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户籍制度萌芽于商朝,……战国时期,商鞅将户籍制度发展为“什伍连坐”法。两汉时期,口赋和算赋(人头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兵役与徭役则是国家要求每个丁男承担的重负,为此,两汉政权一直实行编户齐民制度。编户齐民制度的形成与完善,使大量的人丁民户时时处在封建国家政权的直接控制之下。唐安史之乱后,土地兼并风行,政府的财政收入与徭役来源日枯竭,为了解决危机,唐政府改革征税制度,不以户籍及其登记内容而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寡为征税依据。明洪武年间,政府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土地清丈和地籍整理运动,编制鱼鳞图册,地籍与户籍彼此独立。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使身丁税与户籍相分离。从此,地籍便成为统治者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而户籍的作用则退居其次了。清政府下令彻底废除人丁编审,户籍管理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中国户籍制度的历史考》


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特点(趋势)
2023-11-04更新 | 30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材料:蒙古主从之,于是颁条画五章。如出军不得妄杀;刑狱惟重罪处死,其馀杂犯,量情笞决;军户,蒙古、色目人每丁起一军,汉人有田四顷、人三丁者签一军,年十五以上成丁,六十破老,站户与军户同;民匠限地一顷。

——《续资治通鉴·宋纪·宋纪一百五十九》


   


【思考】依据材料,元朝户籍除按民族、宗教外,主要依据什么标准划分?基于什么考虑?如何评价这一制度?
2023-11-04更新 | 28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