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确立起“催科四法”,要求每年征发赋役之时,每五户或十户为一单位,将每户田亩数、银米数、应完份数和限期,开列其上,一联三票(分交州县存档、差役应比和税户执有),官吏不得插手,令自封投柜。“催科四法”的颁行(     
A.增加了政府管理成本B.遏制了户口隐匿现象
C.开创了户籍管理先河D.规范了基层赋役征收
2024-05-13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
2 . 人口与历史

材料一   中国古代部分时期人口数量

时期年份口数出处
东汉157年(桓帝永寿三年)5600《晋书·地理志》
西晋280年(武帝太康元年)1600《晋书·地理志》
581年(文帝开皇元年)2900《隋书·李德林传》等
609年(炀帝大业五年)4600《隋书·地理志》
705年(中宗神龙元年)3700《通典·食货》
755年(玄宗天宝十四年)5300《通典·食货》
760年(肃宗乾元三年)1700《通典·食货》
820年(宪宗元和十五年)1600《旧唐书·穆宗纪》

材料二   (东汉末年)“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注:奴婢、徒附为依附人口,不为国家所掌握)。

(1)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指出东汉末至西晋初人口变化的原因;并据此辨析表格中的人口数据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
(2)运用表格数据,绘制隋唐时期人口数量变化折线图。要求:完整利用表格中数据;在已有网格线上制图;完善坐标信息,选择恰当的时间和数据刻度以清晰绘制线条。

隋唐时期人口数量变化折线图


(3)结合折线图和所学知识,阐释8世纪中央政权直接控制人口数量的变化。
2024-01-20更新 | 96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上谕所言:“旧例原恐漏户避差,是以五年编造,今丁既摊入地粮,滋生人丁又不加赋,则编审不过虚文。”因此,朝廷下令(     
A.滋生人丁,永不加赋B.赋役合并,一概折银
C.固定丁银,摊丁入亩D.户籍簿册,永停编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唐前期,在长安城居民中除著籍者外,还有无长安户籍者。无长安户籍者包括常住人口、暂住人口、外来人口、流动人口等,这些人口在长安城居民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扩大。这反映了唐前期(       
A.户籍管理的混乱B.社会经济的发展
C.人口增长的迅速D.坊市制度的实施
2023-09-12更新 | 149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人徐渭在论及绍兴府会稽县时说:“今按于籍口六万二千有奇,不丁不籍者奚啻三倍之。而一邑之田仅四十余万亩……合计依田而食与依他业别产而食者仅可令十万人不饥耳、此外则不沾寸土者尚十余万人也。”这说明,该地区(       
A.人地矛盾问题凸显B.户籍制度趋于崩溃
C.土地兼并程度加剧D.民众生活水平较高
2023-09-06更新 | 143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商鞅把户籍档案细分为“故秦”和“新秦”两种。“故秦”是指秦的土著居民,“新秦”则指三晋的移民与新征服地区的人民。秦人具有尚武善战的传统,三晋的人民则掌握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商鞅的这一做法(       
A.体现了户籍制度的严苛B.有利于国家合理调配人民
C.严格限制了人口的迁徙D.体现了国家控制力的弱化
7 . 东晋政府起初登记北方“侨人”户籍为“白籍”,以区别于南方土著居民的“黄籍”,享有免调和免役的优待。后来,东晋王朝对他们实施“土断”政策,就地编入“黄籍”,取消优待。东晋“侨人”政策变化(     
A.满足了东晋王朝的兵源需要B.解决了东晋王朝的社会矛盾
C.加速了南北人民的交往融合D.推动了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
8 . 根据两汉魏晋时期人口统计表,对东汉初年、西晋初年在册人口数量的变化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两汉魏晋时期的人口统计
年度公元(年)户籍(户)口数(口)
前汉 平帝元始二年212,233,06269,594,978
后汉 光武帝中元二年574,279,63421,007,820
后汉 桓帝永寿三年15710,677,96056,486,856
西晋 武帝太康元年2802,459,84016,163,863
——梁方仲编著《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4~5页
①连续的战乱使大量人口脱离了国家的户籍
②人口迁移和经济重心南移使得统计数据不准确
③豪门、寺院等隐匿人口,国家控制的户籍人口大量减少
④国家治理能力不断被削弱,控制人口的能力降低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2023-05-21更新 | 106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龙西北名校联合体(齐齐哈尔市九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9 . 材料 户籍制度萌芽于商朝,据殷墟卜辞中记载,商朝已经有了征派民力共耕公田的籍田之制。战国时期,商鞅将户籍制度发展为“什伍连坐”法。两汉时期,口赋和算赋(人头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兵役与徭役则是国家要求每个丁男承担的重负,为此,两汉政权一直实行编户齐民制度。编户齐民制度的形成与完善,使大量的人丁民户时时处在封建国家政权的直接控制之下。唐安史之乱后,土地兼并风行,政府的财政收入与徭役来源日益枯竭,为了解决危机,唐政府改革征税制度,不以户籍及其登记内容而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寡为征税依据。明洪武年间,政府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土地清丈和地籍整理运动,编制鱼鳞图册,地籍与户籍彼此独立。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使身丁税与户籍相分离。从此,地籍便成为统治者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而户籍的作用则退居其次了。清政府下令彻底废除人丁编审,户籍管理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中国户籍制度的历史考》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及其演变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原因。
2023-04-01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大成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上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宋朝的户籍制度不再将民众区分为“良民”与“贱民”,而是根据居住地的不同,将民户划分为“坊郭户”与“乡村户”。又根据居民有无地产,划分“主户”与“客户”,而按宋朝立法,“客户”要退佃离开,地主是不可以阻挠的。由此可见(     
A.宋朝中央集权遭到不断削弱B.宋朝商品经济繁荣,社会流动性加强
C.宋朝户籍制度不断发展完善D.宋朝户籍管理和社会流动的开放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