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末年,孔子大力倡导的仁义使儒家慈善思想内涵逐渐丰富。受儒家义利观的熏陶,古代儒者大都重义轻利,不言名利,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开展救困扶危的慈善事业。及至唐宋,韩愈、张载将仁爱思想发扬光大,使儒家的慈善伦理得到进一步扩充。孔孟儒学中“民为邦本”的思想,就是通过主张君主惠民,实施仁政,从而进一步丰富儒家慈善观的。儒家大同思想也使许多乐善好施的仁者以“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精神,不断地致力于济贫弱、助危困的社会慈善活动。《礼记》《周礼》中关于古代礼仪的记载,也成为后世慈善组织及其慈善活动的理论源泉。

——摘编自周秋光《儒家文化中的慈善思想》

材料二   德国启蒙思想家康德并不否认情感在慈善行为中的作用,但是他认为真正的慈善行为是排除功利且完全出于责任而产生的。康德认为国家性慈善活动是完全义务性的,且必须是公平公正的,是一种最高的善,是一种完全的、积极的、外在的义务。康德认为慈善事业不必设立过高的道德标准,这样得到的只有虚伪与暴力。康德也十分在乎受助者的尊严,提倡设立慈善机构等中介用以减轻施惠者和受助者在心理和人格方面不平等的设定,以人为目的的举动才是真正的、非功利性的慈善,才是道德至善的体现。

——摘编自范杨《利己、利他与慈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儒家慈善思想的主要表现及其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启蒙文化语境中康德慈善思想的主要特征。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中国与近代德国慈善思想的启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宋朝规定,每年十月入冬后,天下各州县须“差官检视内外老病贫乏不能自存者”,登记在册,每人一日“给米豆一升,小儿半之”,每三天发放一次,从本年十一月初一开始,至来年三月的最后一天停止。这一规定力图
A.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B.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C.增强民众对国家政权的认同D.维护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2022-03-03更新 | 672次组卷 | 10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1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