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01-1850年,英国城市住房压力巨大。一幢房屋两家十几个人合住是普遍现象,甚至地下室也挤满了人。1844年,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说:“每一个大城市都有一个或几个挤满了工人阶级的贫民窟……19世纪50年代开始,政府决定通过立法进行干预,制定住房标准,改善居民的住房条件。城市则市政机关直接介入,参与住房建设和经营。同时继续鼓励由资本家和房地产商实行营利经营。通过住房市场化,满足不同人群的住房需求。从1860年开始,全国主要大城市市政府利用市有地产建造住宅,市政府成为了一个大房产主。1909年,英国议会通过《住房与城市规划法》等一系列法律,禁止居住地下室,贫民窟也被清理,英国城市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摘编自任其怿《从住房和卫生条件的改善看近代英国的城市治理》

材料二   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并实施了住房保障制度,其中各国廉租房建设的资金主要是政府的财政支持。在住房保障方面,英国政府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对资金运营、住房建设进行管理,保障低收入居民能租到房屋;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则采取政府提供优惠贷款,实行贷款利息补贴的办法,支持非营利机构发展低租金、低成本住房;在住房补贴方面,美国一方面直接对低收入家庭提供低租金的公共住房,另一方面向低收入家庭提供房屋租金补贴。

——摘编自陈小春、杨鹏《廉租房制度的国际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政府解决住房问题所采取的措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廉租房制度形成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谈谈上述举措对我国改善居民住房问题的启示。
2023-12-21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联盟学校2024届高三12月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维多利亚时期(1837-1901年)的伦敦是最早出现近代贫民窟的城市之一。1851年,英国成为首个城镇化率突破50%的国家,作为英国首都的伦敦,是全国制造业中心与主要贸易港口,吸引着全英及欧洲其他地区的就业人口。同时,圈地运动导致大量失去生产资料的农民被迫进城务工,他们的收入水平普遍很低。当时英国市场经济并不稳定,许多工厂雇有大量的临时工与季节工。伦敦高昂的房租和物价水平远超其他城市,1850-1880年,伦敦市中心普通住房的租金价格几乎翻了一番。政府中的自由主义者认为,经济活动中的自由竞争能解决所有问题,这导致政府更愿意将住房问题交给市场去处理。于是,大量非熟练工、临时工、季节工与失业群体只好搬进过度拥挤、卫生状况恶劣但租金相对较低的居民区生存,而这些居民区也随着人口密度的不断增长逐渐成了贫民窟。

——摘编自高舒琦《19世纪英国伦敦贫民窟更新及对我国的启示》

材料二   新加坡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城市国家。住房问题上,新加坡拥有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两大体系,其中,以“组屋”为代表的保障性住房始终占据主体地位,而商品房占比在20世纪90年代一度降至不足1%。早在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政府便大规模兴建公共住房。1966颁布的《土地征用法令》规定,政府有权征用私人土地用于国家建设,这保证了大规模建设公共住房所需的土地。组屋售价由政府根据中低收入群体的承受能力而不是成本决定,建设组屋的亏损由财政补贴。政府还限制居民购买组屋次数,更不允许以投资为目的买房。1994年,政府还推出住房特别援助计划,以各种形式向国民提供住房补贴,使组屋价格始终保持在普通居民能够承受的范围内。20世纪90年代后期,组屋开始呈现供过于求的状态。

——摘编自郭伟伟《独具特色的新加坡住房保障制度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19世纪伦敦贫民窟形成的历史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加坡“组屋”建设的特点。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近现代城市居住环境变化的启示。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礼记》载,西周“大夫七十而致事(仕)”。秦汉以降,官吏可以通过见功与赏、因能授官而入仕,告老还乡、因病乞退的致仕制度也逐渐发展起来。唐时已有“年虽少形容衰老者,亦听致仕”等规定。明洪武十三年诏令,“文武官年六十以上者听致仕”。依清制,凡文官六十岁令致仕;武官则官职愈低,致仕愈早。综观历朝,官员愤而致仕者有之,退而复用者有之,圣意强留者有之,贪墨恋栈者亦有之。

——摘编自沈星棣《中国古代官吏退休制度史》

材料二   民国时期,从北京政府的《文官恤金令》到南京国民政府的《官吏恤金条例》、《公务员退休法》等,公务员退休的相关法规条例陆续出台。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公布《学校职教员养老金及恤金条例》;1944年,为解决覆盖面过小的问题,南京国民政府修正并颁布《学校教职员退休条例》。然而,民国时期政权更迭、社会动荡,经济的衰败也使国家财政捉襟见肘,退休金常难以兑现。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发布《关于退休人员处理办法的通知》,适用于过去有退休金的机关,铁路、海关、邮局等单位的职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退休制度由此发轫。1986年公布《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明确国家将对劳动合同制工人的退休养老实行社会统筹。19953月发出《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以此确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新模式。到1998年底,全国已有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8000多万农村人口参加了养老保险。

——摘编自柯龙山《民国时期公务员退休制度探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退休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民国时期的退休制度,并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退休养老制度的新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退休制度的认识。
2023-06-24更新 | 79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成都列五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包括家庭津贴、养老、疾病、失业、伤残和死亡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大大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此后,瑞典、挪威、芬兰、丹麦等北欧国家以及法国、德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都建成了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全民就业、社会保障和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高度时产生的社会和经济制度。但是,过度的社会保障,加大了国家财政支出的负担,容易助长懒惰行为,使得整个社会缺乏工作动力,效率低下。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政务院颁布了《劳动保险条例》,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劳动保险法规,至1957年,“初步建成了以国家责任为主体,覆盖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生活方方面面的福利制度”。改革开放后,以城乡统筹为特征的社会福利制度取得了极大的进展。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社会福利制度从城乡分割到城乡全覆盖,努力实现对全体社会成员的福利保障。

——摘编自胡晓义《当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现代欧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近现代中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经验。
2023-06-20更新 | 179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包括家庭津贴、养老、疾病、失业、伤残和死亡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大大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此后,瑞典、挪威、芬兰、丹麦等北欧国家以及法国、德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都建成了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全民就业、社会保障和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高度时产生的社会和经济制度。但是,过度的社会保障,加大了国家财政支出的负担,容易助长懒惰行为,使得整个社会缺乏工作动力,效率低下。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开始向近代转型,在这个过程中国家赈济制度已经衰落,传统的家庭救济模式也无法适应新的社会结构变化。中国近代社会立法工作在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已经略见成效,例如1915年仿照欧美《济贫法》制定的《游民习艺所章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社会福利立法,则以1943年《社会救济法》为其典型,将社会上极度贫困的弱势群体与受灾民众作为优先照顾的对象。由于近代中国复杂的社会环境,社会福利立法产生的实际效果非常有限。

——摘编自聂鑫《近代中国社会立法与福利国家的建构》等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政务院颁布了《劳动保险条例》,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劳动保险法规,至1957年,“初步建成了以国家责任为主体,覆盖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生活方方面面的福利制度”。改革开放后,以城乡统筹为特征的社会福利制度取得了极大的进展。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社会福利制度从城乡分割到城乡全覆盖,努力实现对全体社会成员的福利保障。

——摘编自胡晓义《当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现代欧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不同之处,并说明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近现代中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经验。
2023-03-05更新 | 1018次组卷 | 7卷引用:湘豫名校联考2023届高三3月模拟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德国于1889年、英国于1908年就颁布了相关的法律确立养老保险制度,而美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得较晚。20世纪初,美国没有像其他发达国家一样建立起一个由中央政府(即联邦政府)运行的养老保险制度,而是由地方上的州和市为劳动者提供养老保险计划。联邦政府实行的公共养老保险制度形成于大萧条时期,以国会1935年通过的《社会保障法》为标志。这部法律以养老保险、失业保障和未成年人保障为核心内容,对老年、失业、伤残、死亡和遗属提供最低限度的保障津贴,强调应当充分而有效地发挥联邦政府和州及地方政府的职能。它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包括养老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在美国得到确立。

——摘编自曾益《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缺口及应对策略》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美国社会保障的统筹比例较高,而待遇标准相对较低,在社会各个利益集团的推动下,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候选人都向选民做出提高社会福利的承诺,以此来拉拢选民,其结果是社会保障水平的不断攀升。60年代福利的过快增长,为70年代以后社会保障的支付危机埋下了隐患。社会保障制度被作为政治工具,是西方的政治制度造成的。

——摘编自王虎峰《养老金生产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发展的背景。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启示。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该法(1601年英国济贫法)首次正式确立了政府负有对没有工作能力的贫困者提供帮助,帮助贫困的孩子做学徒,给身体健全者提供工作,以及保障穷人的最低生活水平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该法令还将救济对象分为三种,区别对待。通过设立教区的贫民监督官和教育济贫委员会,建立贫民教养院、贫民习艺所,组织贫民和孤儿习艺所等措施开展救济。

——摘编自贺葸葸《评析中世纪晚期英国济贫法》

材料二   1945年,英国工党上台执政,颁布以下法令。

法令内容
《国家保险法》(1946年)投保人在怀孕、疾病、工伤、失业、丧偶、退休时可以中请得到补助
《国家健康福利(工伤法)》(1946年)雇工受伤后,除了由雇主支付一定的费用外,还可获得国家颁发的救济金
《国家医疗法》(1946年)给予每个英国公民免费享受医疗、药品、住院和护理等福利
《国家援助法》(1948年)对根据上述法令尚不能满足需求的人提供帮助
其他政府发放食物津贴,降低食物价格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材料三   当福利国家制度造成一系列麻烦乃至危机,迫切地需要改革时,其改革的主动权却掌握在民众的选票之中。普通民众对自己的直接物质利益显然有着更为感性的认识,因此他们往往本能地反对一切有可能削减福利的改革……事实证明,不改革是等死(国家被福利包袱所拖垮),改革是找死(执政党立即下台)。政府在这样的形势下,想不“混日子”也难。吕磊、陈晓律《当代西方福利国家的危机—以英国为例》

(1)根据材料一、概括17世纪英国济贫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17世纪济贫法相比,英国现代保障制度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谈谈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举办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群众卫生事业,并且逐步扩大这些设施,以保证劳动者享受这种权利。”1955年,国家建立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1958年,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将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两个养老保险制度在适当放宽养老条件和提高待遇标准的基础上作了统一规定,并一直沿用到1978年。

——摘编自马杰、郑秉文《计划经济条件下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再评价》

材料二   20213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第四十五章第三节中明确指出,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主要是基于4个方面的考虑,即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受教育年限增加、劳动力结构变化。“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截至2021923日,北京,湖南、江西等21个省份已完成意见征求工作。

——摘编自人民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必须注意的问题。
9 . 社会保障(社会救济)制度是国家、政府以及社会对民众尤其是弱势群体提供的保证其基本生活权利的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社会救济。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隋文帝置仓积谷,预防荒年,还鼓励民间自置公共粮仓“义仓”,令各州百姓在收获时按贫富分三等出粮,于当地造仓积蓄。官仓救大灾,义仓防小灾。宋朝以来,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宗族通过设立义田、义学、义宅、义冢等族产,在衣食、住行、婚娶、蒙养、丧葬等方面资助族中贫困者。北宋范仲淹在族内创设义田,赈济族人,影响深远。明清时期,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了善堂、善会等慈善机构。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工业革命后,面对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推行社会保障制度,以使贫困人群和由于各种原因丧失劳动力的人得到最低的社会保障。经历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恐慌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冲击,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到上世纪50年代,西方国家尤其是西欧国家建立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以前和宋朝以后社会救济的不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社会背景。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看法。
2023-03-06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历代政府都较为重视社会福利救济。中国古代的福利救济制度涉及生育、婚姻衣食、居处、生产、医疗、负葬、旅行……百姓生活的每个方面,只要确有困难均可由国家提供救助。中国古代的福利救济过分注重对社会上显而易见的鳏寡孤独残疾等典型的弱势成员的象征性救助,而不注重平常对社会上潜在的人数众多的一般贫困百姓的救助和铺导。

通过对老人的定期或不定期赏赐、供给,表现国家或君主“敬老爱老”的道德政治形象。国家并没有视弱势群体的福利和救济问题当作社会问题来解决,在解决扶贫助困问题时,没有采取整体解决社会问题的构思。唐代起初为佛教寺庙主持的“悲田养病坊”,后被国家“置使专知”并提供经费,变成官办的“养病坊”;宋代起初本白寺僧主持的帮助赤贫者安葬的事业,官府插手后变成“漏泽园”,置专官管理。

                                                                           ——摘编自范忠信《中国古代福利救济制度及其精神》

材料二   从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践目标来看,英国济贫法是为防止流民动乱破坏稳定的政治统治;德国社会保险法是为防止工人运动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美国社会保障法是为解决世界性经济危机带来的矛盾。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基本的保障机制,在其价值理念选择上应该将人视为制度设计的中心,尤其现代公民更加关注个人的发展和自我实现,只关注生存安全的传统社会保障制度难以适应发展需要,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价值理念需要重新定位。在“泛政治化”现象的影响下,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必然会服务于政治需要,成为党派追逐政治目标的工具。设计者把社会保障制度视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从而导致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背离了人民的基本需求。效率、公平是社会保障制度设计者无法回避的难题,对于西方多数国家来说,社会保障制度设计更多的是倾向于效率多一些。

——摘编自卢成会、吴丽雨《西方社会保障制度价值理念演变及局限性审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福利救济制度的突出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社会保障制度价值理念的局限性。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古代福利救济制度和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历史经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