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高祖李渊入据长安后,币制管理执况相守混乱,始于汉代的五铢线已流通了700余年,历经王朝盛衰,钱币形制大小、质地、参差不齐,造成流通上的极大不一……唐朝局势稳定后,高祖于武德四年颁证皮五辣伐,由唐高祖亲自主导,给事中欧阳询监制,改铸统一的开元通宝。开元通宝仍以之前的圆形方孔为形制,钱上的“开元通宝"四个字是由欧阳询制词并亲笔书写。开了中国钱币史上名家题写钱文的先河,四个字隶楷结合,以隶为主,其字端座凝重、方圆兼备,体现了大唐初立国时那种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博大胸襟。开元通宝流通以后,中国钱制中的一两十钱便由此产生,二十四进位的铢两制随即结束。钱币的实际重量也不再以铢、两计量,而以两、钱、分、厘十进位法计量。它的文字、重量、形制均成为后世铸钱的楷模,而通宝的称谓一直延用至近代。日本、越南、朝鲜钱制也受到开元通宝的影响,日本曾仿效铸造“和同开球”钱币,欧阳询的字体因此在日本受到疯狂的追捧,至今日本著名的大报《朝日新闻》仍然采用欧阳询的字作报头。

——据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等整理


(1)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唐铸开元通宝的背景,并指出开元通宝钱的特点。
(2)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唐开元通宝钱流通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宋的货币制度,仍以钱币为主,即以通宝钱为主,通宝钱十分复杂,每隔几年就有一种新钱种面世。除铜钱外,还有铁钱,二者并行。虽然宋代流通的货币以铜铁钱币为主,但由于各地的经济情况不同,所铸造的钱币和发行的纸币各不相同,互不流通,有的地方专用铜钱,有的地方专用铁钱,有的地方二者兼用。这些钱币在一个地区流通,不准运钱出境。宋代银钱的数量也超过了唐代,白银的货币性及其货币地位大为提高,白银在宋代全面发挥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国际货币的职能。北宋时,商品入口……,宋朝大量铜钱外流,由于铸钱的铜料紧缺,政府为弥补铜钱的不足,在一些地区大量铸造铁钱。官方铸行铁钱也有增收节支弥补财政不足的动机。据《宋史》记载,当时在四川买一匹罗(丝织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铁钱。铁钱如此笨重不便,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在纸币中,有以铁钱为面额的交子、钱引、淮交等,又有以铜钱为面额的钱引、会子等。同一种纸币又有面额不等、形制各异的若干类。白银有银块、银钱、银饼和银牌等形态,最普通的是锭,有大小几种。大锭重五十两,小锭则重量不等,有二十五两、十二两许、七两许、三两许等。铜铁钱各分大小,铜铁钱之间、大小钱之间作价不一,致使流通无序,但也为宋代货币兑换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以上材料摘编自郑家相《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等中国货币形式和数量,1910年(以百万计)

材料二   


——摘自郝延平:《中国近代商业革命》+

注:①不包括作为货币的鸦片,19世纪80年代,鸦片每年消耗量约值51000000元。②新铜币即铜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与近代货币发展的共同特点,并分析宋代货币流通的特点反映了当时哪些社会经济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中国货币发展的新变化及消极影响。
2021-08-24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2016届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开始,黑奴贸易是欧洲资本积累的暴力手段。有人把当时全球贸易格局概括为两个大三角,一个是东方或亚洲三角,另一个是大西洋三角。西方史学家布罗代尔说:“美洲白银1572年开始一次新的分流,运来的白银被用于收集中国的丝绸、瓷器和印度的高级棉布,以及宝石、珍味等物品。”

——摘编自高德步主编《世界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6世纪东、西方三角贸易的主要不同点。(从内容、方式、作用等方面比较。)

材料二   19世纪8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60年间,是自由贸易衰亡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实力大为增强的美国竭力鼓吹贸易自由化,主张降低关税,取消数量限制,实行无差别待遇的互惠原则,在它的影响下,建立起以“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与“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为中心的国际经济贸易体制。从世界范围来看,关税壁垒大为制弱,贸易数量限制有所放宽,贸易自由化取得进展。

——摘编自《自由贸易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前后自由贸易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2013年设立上海自贸区至今,我国已设立四批自贸区,再加上刚刚宣布的海南自贸区(港),我国的自贸区数量将达到12个,正是这些自贸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门户。除了海南的跨“级“连跳,直接批准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和自由贸易港外,其他已经获批设立的10个自由贸易区最有机会实现升级“自贸港”。

——整理自侯名芬《我国创办经济特区的历史进程和当代价值新论》等


(3)根据材料三,简析新时期中国自贸区设立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交换的发达,促进了货币流通量的增加。北宋除铜、铁钱外,金银也作为半流通性货币,租税的征收、官俸的发给和对外贸易都使用银两。北宋的铜钱尽管铸造得比过去多,但“钱荒”却十分严重。为此,政府规定四川等地只能用铁钱流通。由于携带不方便,10世纪末,成都出现了所谓“交子铺”,发行纸币代替铁钱。1023年,北宋政府看到发行交子有利可图,遂正式创立“交子务”,改交子为官办,以36万贯铁钱作准备金,定期发行,限额125万余贯,流通区域仍限于四川。

——《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洪武元年,明政府颁行“洪武通宝”。但由于铜钱的铸造受到铜料不足的限制,而且商贾也习惯于用元代的纸钞,铜钱的流通并不畅达。洪武八年,印造大明宝钞,禁止民间使用银子。但是由于宝钞发行没有数量的限制,也没有兑换的机制,导致官府大力推行用钞作货币的同时,两浙、江西、闽广等地的百姓重钱轻钞,宝钞严重贬值,钞法难以推行。正统元年,政府“弛用银之禁”,下令南方部分不通舟楫的地方,可以将赋税折算白银缴纳。至万历时期,要求各种租税都折银征收。民间白银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原来的“大数用银、小数用钱”的习惯也逐渐改变,人们在小额交易中也宁愿使用极为细碎的银子。

——《世界货币视野中明代白银货币地位的确立及其意义》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时期“交子”出现的原因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朝时期白银货币地位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宋、明时期货币流通的相同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货币的发展反映社会的发展状况。

材料一 美洲在16—18世纪出产了大约13.3万吨白银,占世界白银产量的85%。美洲的白银大约有一半直接流入欧洲,还有一半被欧洲人用于交换亚洲的商品。
——拉尔夫《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6世纪和17世纪,中国国内对进口白银的需求,国外对中国丝绸、瓷器、茶和其他商品的需求,促使中国比以往更深地卷入世界经济事务。
——《剑桥中国明代史》
材料三 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印证了中国走向世界具有强劲的内部驱动力,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直接影响了白银作为国际通用结算货币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明代中国的国际地位》
材料四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成立,同日开始发行统一的人民币,即第一套人民币。1949年初,中国人民银行迁到北平,各地相继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分行。1951年底,人民币成为新中国唯一的合法货币。
(1)依据材料,概括汉武帝改革币制的措施,并结合所学说明其影响。
(2)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促进明清时期白银成为国际贸易通用结算货币的因素有哪些?
(3)结合材料和所学,说明人民币成为全国唯一合法货币的政治条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