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中国古代俸禄制度】

材料一   战国中期,随着封建官僚制度的建立,国君对各级官吏的报酬,一般已不采用分封土地的办法,而是以一定数量的粮食作为俸禄,有时赏给部分钱币或黄金。以官位的高低定俸禄的多少。在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除皇帝世袭、皇族按其与皇帝亲疏分别享有高卑不等的爵禄特权外,广大的官僚,则是皇帝按其统治的需要,通过各种途径从贵族、平民中选拔出来,任以职位,颁给俸禄。职官不能世袭,俸禄随任免而给除。这种任职获禄,对官僚而言,实际上只是其为皇帝进行统治所付出的劳绩心力的一种物质报酬。

——摘编自黄惠贤、陈锋《中国俸禄制度史》

材料二   古代官史俸禄表。

唐代大致有禄米、俸钱、职田和禄力等项。以安史之乱为界,前期基本实行年禄、月俸双轨制,年禄给粮食,月俸主要给铜钱;后期基本上只实行月俸制。月俸虽仍以钱计算,但在支付时,常以谷帛等实物充给。
宋代大体可分为正俸、加俸和职田三大类。正俸包括俸钱、衣赐、禄粟。俸钱按月支给,自使相40万文,下至郢、唐、复州内品300文;衣赐按年颁给绫、绢、布匹;禄粟月给,使相200石,至入内班官1石。加俸主要有职钱和随从衣粮、餐钱等。
明代由实物、货币和土地三部分组成。以洪武二十年(1387年)所定岁禄为“定例”,正一品岁禄米1044石,月给87石;从九品岁禄米60石,月给5石。岁禄本色虽以米计,但发放时却或以钞折米,或以绢折米,且京官与外官有别。至明中期,官员俸给分为本色、折色两种。“本色”(岁俸米)又分月米、折绢米和折银米,月米不分官品,每员1石;折绢米绢1匹当银6钱;折银米银6钱,5分折米1石。“折色”仍以石计量,又分折银与折钞,各有不同的折算标准。
清代俸禄的支给,虽说是“银米兼支”,但主要以支银为主。俸禄的支给标准,也主要以银两来衡定。

——摘编自曾宪阳《浅议古代官吏的俸禄》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俸禄制度产生的原因,并对俸禄制度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宋以来俸禄发放标准物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俸禄发放变化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战国至秦

官吏俸禄形式主要以斗发给粟米

西汉

官的大小和俸禄级别以“石”表示,俸禄以斛为计量单位,按月发给粟米;汉宣帝时因“小吏皆勤事,而俸禄薄,欲使其毋侵渔百姓,难矣。其益(增加)吏百石以下俸十五”

魏晋

帛、粟、钱各占⅓

唐代

唐初大体沿隋,俸禄有粟、田、钱,俸禄依官的品级九品正、从分为十八级。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将各种粮钱合为一起,以月俸为名,随月发钱

宋代

官员的俸禄丰厚,名目繁多,如最高文散官除每月给俸钱120贯钱外,还有绢绫罗锦以及职钱、公用钱、出差费和仆人费用等

元代

俸禄支付纸钞,也叫俸钞

清朝

在京文武官员每年俸银,一品180两白银,二品155两白银,以此减少。京外文官俸银与京官相同,但没有禄米,而武官的俸银减半。雍正帝,七品知县每年只有45两俸银,“不取之百姓,势必饥寒”,因此,推行养廉银制,其数目大大超过各级官员的俸银

——摘编自曾宪阳《浅议古代官吏的俸禄》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官员的俸禄”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宋徽宗时期,为了聚敛财富,强行扩大交子的发行区域。从崇宁三年(1104年)开始,在京西路使用交子。第二年又推广到除闽、浙、湖广、开封以外的其他各路,并把“交子”改为钱引。但这种违背经济规律的做法最终只是失败,由于发行困难,不久便被废除了,又恢复到只有四川流通纸币的状态中。由于宋徽宗时期,在四川更加肆无忌惮地滥发纸币而不再有准备金,因此造成了纸币的贬值,一贯贬到十几文或十文。

——吴树国《民之通货——历代货币流变》

材料二   哲宗以后的徽宗时期,是北宋最黑暗腐朽的时代,徽宗和蔡京、童贯集团,竟为奢靡、大兴土木、享乐腐化、侵吞公物、吃喝嫖赌,无所不为;聚敛财钱,竭泽而渔,无所不用其极。几年之间,就弄得国库空虚。加之用兵西夏,收复湟、廓,军费增加,财政吃紧,于是就用发行交子来解决财政开支。

——贾大权《官交子在我国纸币史上的地位》

材料三   嘉靖时期的吏部左侍郎靳学颜认为白银“寒之不可衣,饥之不可食”,其与铜钱、海肥(一种贝壳,在云南被用作货币)用于流通计价的功能并无明显区别。顾炎武分析了流通货币从铜钱经纸钞最后演变为白银的动态过程, “钞法之兴,因于前代,未以银为币而患(铜)钱之重,乃立此法”“今日上下皆银,轻装易致,而纸币自无所用。故洪武初欲行钞法,至禁民间行使金银,以奸恶论而卒不能行。及乎后代,银日盛而钞日微,势不两行,灼然易见”。

——摘编自徐永辰《晚明时期货币思想转型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交子在徽宗时期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靳学颜、顾炎武对明代货币改革的看法。
4 . 布雷顿森林体系由美国主导建立,其影响了世界经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旨在谋求国际货币制度的稳定。该体系主要规定:由美元来充当国际货币,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政府有义务维持固定比价等。实际上,在战后的几十年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布雷顿森林体系被誉为“国际货币合作的典范”。

——摘编自王东京等《与官员谈现代金融》

材料二   1971815日,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终止了美元兑换黄全,从而使世界货币体系由美元—黄金本位制转变为纯美元本位制,破坏了世界货币体系的中心支柱……从此以后,美国一方面可以不受黄金储备的限制,合法地通过大量印刷纸币进行美元贬值,赖掉原来的债务,另一方面又不断扩大国际收支逆差,让外国新流入资金为其新发行的政府、企业和个人债务继续融资。

——摘编自刘自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历史影响新论》

材料三   经济全球化既受益于一种被普遍接受的储备货币,又为发行这种货币的制度缺陷所害。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金融危机屡屡发生且愈演愈烈来看,全世界为现行货币体系付出的代价可能会超出从中的收益。

——周小川《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
(2)材料二中尼克松“终止了美元兑换黄金”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分析这对美国和世界所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全球是否应该回归布雷顿森林体系?请说明理由。
2024-03-0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贯彻布雷顿森林体系,会议决定创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参加该组织的成员国的货币均可按照与美元的汇率与其贸易伙伴自由交换,在必要时它有权要求这些国家改变其经济和贸易政策。世界银行即国际开发银行,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附属机构,从事发放长期贷款的任务,以促进私人投资和国际贸易的增长。这一次,不仅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国还在人事和资金上控制了这两个机构,它投入了世界银行91亿美元总资本中的31.75亿,并拥有该基金组织1/3的表决权。

——摘编自何顺果《美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侵略印度支那战争的不断扩大,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也进一步恶化。1967年年底,外国人手中随时可以兑换黄金的美元存款已达330多亿美元,而美国的黄金储备只有120亿美元。这使得国际上持有美元的人更加惊惶不安。在这种情况下,19683月,爆发了第二次美元危机。……19715月,又发生了美元的第三次危机。尼克松政府对此的反应是,宣布美元不再能兑换黄金。

——摘编自王斯德、钱洪主编《世界当代史(1945—199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并简析该体系形成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结局并说明原因。
6 . 国际货币体系是指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和机构,以及国家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为了纪念工业革命的成就,英格兰银行将蒸汽机的发明者詹姆斯·瓦特以及帮助他完成商业化的企业家马修·博尔顿的头像,印制在最新版的50英镑面值的纸币上。正是他们合作下的蒸汽动力,推动着英镑走向世界。18601914年,全球贸易的60%以英镑标价和结算。1913年末,在全球的外汇储备中,超过50%是英镑。英镑成为第一个贴着一国标签却又可以在世界上流通的主权货币。

——摘编自央视纪录片《货币》

材料二   二战后初期,在奠定全球经济生产和贸易迅速增长的基础方面,美国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美国政府为国际贸易和贷款机构提供资金,世界经济从战争破坏中恢复。美国经济的巨大财富,使之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它是欧洲和亚洲各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二战后不久,美元成为主要国际货币,它有着稳定的固定价值。直到1971年,美国政府一直保证每盎司黄金兑换30美元的币值,以黄金为基准维持着美元价值的稳定。美国的对外援助,在战后初期主要流向欧洲国家,促进了经济增长。

——选自丹尼尔·R.布劳尔《20世纪世界史》

材料三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内没有金币流通,黄金不再起自发调节货币流通的作用;各国用所持美元兑换黄金有一定限制,如只许各国中央银行与政府机构兑换,兑换量受美国黄金储量的限制;其他成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一旦美国经济动荡不定,其他国家的货币也将发生动荡。双挂钩制度的建立使美元处于等同黄金的地位,因而美元成为各成员国的主要储备资产,美元享有一种特殊的地位。如果美元汇率下跌,其他国家的官方金融机构就需要大量抛出本国货币,买进美元,促使美元的需求增加,美元汇率回升,结果这些国家的货币流通量增多,加剧了世界通货膨胀。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各国不能利用汇率的波动达到调节国际收支平衡的目的,只能消极地实行贸易管制,或放弃稳定国内经济的政策目标。既没有对那些不能一贯执行体系规则的国家实行严厉制裁,也没有对那些在某些条件下维持合作行为的国家提供充足的金融资源。

——摘编自刘生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行机制、内在缺陷及历史作用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英镑的世界地位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在促进世界“贸易迅速增长”方面所扮演的“至关重要的角色”。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元成为主要国际货币”产生的主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的缺陷。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影响世界货币制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2024-01-2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创新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中共抗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不同阶段的语录

时间语录
1931922组织群众的反帝运动,发动群众斗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193581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193778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材料二   全面抗战初期,各个新开辟的抗日根据地市场上流通的主要是法币。1941年初,因法币迅速贬值影响抗日根据地经济生活以及根据地财政困难,陕甘宁边区政府禁止法币流通,随即又授权边区银行发行在边区范围内流通的货币,群众称之为边币。边币发行之初,由于对货币作用认识不足和缺乏经验,发行过于谨慎,影响了市场开拓。以后逐渐走向有计划发行,使物价与币值保持了平稳。边币发行后,还面临着货币斗争的任务,斗争对象主要是伪币和法币,斗争内容包括阵地斗争、比价斗争和反假票斗争三个方面:货币斗争的方法采取行政措施和经济手段相结合……最终,稳定币值的努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中共也从中取得货币战与反通货膨胀的经验。

——摘编自赵德馨著《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4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要说明不同阶段语录提出的主要背景及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根据地使用的货币的变化,并分析其意义。
2024-01-0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份联考历史试题(B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代设立宝钞提举司发行“大明通行宝钞”以来,在整个明代270多年间,其形制成为定制,始终未曾更换,只使用这一种钞票。这比起其他朝代的纸币发行制度,都具有创造性。洪武七年(1374年)设宝钞提举司,下设钞纸、印钞二局,宝钞行用二库,第二年起由中书省发行之……元代初期纸币发行权集中于政府,但元末钞币相当混乱,发行不统一,不仅官府发行,而且还赏赐给印钞官员任意印行。明代的纸币流通制度,自始至终是政府发行的不兑换纸币。而元代纸币制度是可以兑现的信用兑换券,它主要是与白银相联系,即国家把金银用于国库作为纸币发行的准备金,这些在《马可•波罗游记》里都详细记叙,西方人见了大为赞叹。明初货币流通制度的基本内容是:钱钞兼用,以纸币为主、铜钱为辅的层次性纸币制度。在明中叶以后,贵金属白银成为普遍通用的货币。而元朝政府禁止金银、铜钱流通,专用纸币。以银为本以及纸币的清偿性质,规定政府税收、俸饷、民间交易、借贷均以宝钞为准,实际上民间却偷用白银,这说明白银处于流通的前夜了。

——摘编自孔晖《历史沉浮——中国历代通货膨胀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代、明代货币制度的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宋淮东转运副使虞俦指出,淮东钱法屡变,致使币制不被民众信任,货币流转不畅。解决之道在于“事体既定,不可复有纷更”,如“四川铁钱、钱引行之二百余年,公私流通,未有议其为不便者,良由事体素定,民听具孚故也”。

以北宋交子的流通为起点,纸币登上了历史舞台。进入南宋后,作为交子继承者的钱引继续行用于四川,朝廷又在不同地域内长期并大量地发行东南会子、湖北会子、淮南交子等多种纸币,使纸币流通基本遍布南宋全境,对国计民生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摘编自王申《理想模型:南宋货币议论中的北宋交子形象》

材料二   北洋政府财政部部长熊希龄在1913年10月向袁世凯提议由财政部派监理官前往各省分驻官银钱行号监视包括纸币发行在内的一切业务,并由财政部拟具《各省官银钱号监理官章程》。北洋政府制定了很多推广中国银行纸币的法令措施,1913年还专门颁布了《中国银行兑换券暂行章程》,规定一切官款出纳及商民交易,完纳各省钱粮赋税,发放官俸军饷等,一律通用中国银行兑换券,如有拒不收受及折扣、贴水等,从严取缔。中国银行纸币很快树立了良好信誉,发行量迅速增加,从1912年的106万元,增至1927年的1.59亿元,成为当时最重要的中资发钞银行。

——摘编自石涛《近代中国纸币发行权演变研究》

材料三   当时主持国家经济工作的陈云于1950年10月1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去一年财政和经济工作的状况》,指出:“统一现金管理办法,是把所有属于政府的但是分散于各企业、机关、部队的现金,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集中调度,这就不但避免了社会上通货过多的现象,而且大大增加了国家能够使用的现金。”后来,他又在《加强财政、金融和投资的管理》一文中提出:“建立决策制度,实行预算审核,加强投资的计划性,实行进一步的货币管理。”

——摘编自孟建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我国主要的货币理论思想》

(1)根据材料一,指出虞俦货币政策的主张,并归纳南宋时期纸币获得信任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洋政府纸币政策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云要求统一现金管理的缘由。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货币政策变迁的认识。
2023-12-27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260年,元朝印造“中统元宝钞”,以银为本。1275年,禁止民间自由买卖金银和使用铜钱,规定纸钞“出纳者,虽昏烂,并令收受”“丁钱田赋,皆可以钞纳”。

为了维护纸币的法定地位,元朝政府规定纸币发行的准备金制度,若纸钞“稍有壅滞”则“出银收钞”;将纸币发行权统归中央,由户部统领,下设宝钞总库、印造宝钞库、钞东西二库等,分别掌管宝钞的储存、印制、发行和销毁等。1282年和1287年颁布《整治钞法条画》《至元宝钞通行条画》,规定:严禁伪造,凡印造伪钞之人,一律处以死刑;不准买卖、使用伪钞。

元初,严格控制纸币发行数量,纸币币值稳定。后来由于大量增发纸币,引起纸币贬值。

明初发行的“大明宝钞”,是一种不可兑换的纸币。朱元璋规定“凡钞一贯准钱一千”,而实际流通中,百姓重钱轻钞,多打折使用。

16世纪,明朝政府允许部分徭役折征银两,后来规定一切赋税、徭役统一折银缴纳。第一次来华贸易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没有卖出一件英国货,只是抛出了八万枚西班牙银元”。据统计,自马尼拉开港到明亡的70多年间,经此港流入中国的美洲白银约合4000多万库平两。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通史》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元明货币”自拟论题,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2-1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重点高中联谊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