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即1944年7月,由盟国经济首脑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讨论了战后世界经济和贸易问题,在这次颇具历史意义的会议上,与会各国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决定成立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也就是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及一个全球性的贸易组织,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美元可以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需要与美元挂钩,并可以按一定的价格向美国兑换黄金。从1945——1963年,基于《布雷顿森林协定》,相对稳定的货币体系确实给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了很大的好处,其间世界贸易额迅速增长,各国经济迅速恢复,美国也经历了战后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繁荣。

—温晨昊、温才亮《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经济全球化》

材料二   2008—2022年中国外汇储备(亿美元)走势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材料三   亚洲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已进入基础设施大发展阶段。例如,印度计划在2013年至2018年投入1万亿美元兴建基础设施,但一半资金需要引进外资,而现行的国际金融体系无法满足亚洲巨大的资金需求。2013年10月2日,习近平主席与时任印尼总统苏西洛在雅加达举行会谈时提出,为促进本地区互联互通建设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方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愿向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本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从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亚投行的意向创始成员国数量由最初的中国、印度、新加坡等21个扩大到包括英国、法国、德国在内的57个,遍及世界五大洲。亚投行倡议成功实现,并产生了显著和广泛的外溢效果。

——摘编自王达、项卫星《亚投行的全球金融治理意义、挑战与中国的应对》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并分析影响世界货币制度变化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亚投行成立的原因。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亚投行的成立对人民币的影响。
2 .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

材料一   一般认为,摊丁入亩是明代一条鞭法的继续和发展。明代中后期,在河南、山东、湖南、陕西、浙江、广东的某些州县已有摊丁入亩的个例,其对清代的摊丁入亩有着深刻的影响。入清以后,要求摊丁入亩的舆论加强,某些地区也继续着摊丁入亩的实践,食盐钞银、匠班银的摊丁入亩也大都先期进行。这些实践活动,无疑为后来的摊丁入亩提供了范式。但摊丁入亩未在更广的范围内展开,正与当时丁额未定有关。“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实施之后,要求摊丁入亩的呼声顿起。同时,康熙后期社会上仍留有地卖而丁存、税从人起的现象,赋税负担仍不合理。因此,在康熙五十五年(1716),御史董之燧上疏指出,在明确纳税丁额后,最好的办法就是摊丁入地,并且朝廷要立法干预地卖丁留的现象。正因如此,广东于康熙五十五年开始推行摊丁入亩,也是最早实行此改革的省份。

——摘编自陈锋《清代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研究》

材料二   1870年起,主要西方工业国家(法国、德国、美国等)都基本确立了黄金为本位的货币制度,英镑凭借其与黄金自由兑换、自由流动的属性,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信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一年(1913年),全球40%的外汇储备以英镑的形式储存。(布雷顿森林体系)可以看做是金汇兑本位制的延续,但又有明显的区别:“……建立了IMF来监督国家经济政策。”其主要特征便是各国国际储备被美元完全垄断。

——摘编自王浩晨《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与未来趋势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朝推行摊丁入亩的历史背景及其产生的重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与英镑主导的货币体系有何不同。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中人民币上拖拉机手原型人物是梁军。1947年,梁军进入中国共产党人创办的乡村师范学校就读,她积极报名参加拖拉机培训班,驾驶着从苏联进口的拖拉机成为中国第一个女拖拉机手。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家开始大规模、有组织地开发北大荒,她也成为北大荒建设队伍中的一员。1959年11月,洛阳第一拖拉机厂刚刚投产,就向北大荒国营农场运送了第一批13台“东方红”大型拖拉机。黑龙江省政府找到梁军,希望中国第一个女拖拉机手开第一台中国制造的拖拉机。

——摘编自胡铁华《新中国第一个女拖拉机手——梁军》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以“人民币上的拖拉机手”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4 . 货币从独特的角度反映了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达到鼎盛,中国货币成为域外国家和地区广泛使用的流通货币,货币国际化程度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宋元时期中国货币在域外流通过程中,承担了国际结算货币职能、他国流通货币职能、可兑换货币职能、财富贮藏职能。……“蕃夷得中国钱分库藏贮,以为镇国之宝”。不少国家和地区将中国铜钱作为财富贮藏。……宋代纸币制度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领先世界。

——摘编自张星《宋元时期中国货币域外流通研究及当代启示》

材料二:欧元自创世运行以来,在推动欧盟各成员国经济金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繁荣、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具有深远的意义。伴随着欧盟国家在国际经济、政治关系中发挥着日益重大的作用,欧元的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欧元对美元的冲击将不断加大,这也将打破美元独立枝头的局势。

——摘编自张章《对欧元国际化的若干思考》

材料三: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五套人民币

版本

时间

发行背景

第一套至第三套

①1948~1962年

1948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发行第一套人民币;1955年,为适应国内外经济情况而发行了第二套人民币;第三套人民币诞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困难时期

第四套

1987年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健全中国的货币制度,方便流通使用和交易核算,中国人民银行自1987年4月27日,发行第四套人民币

第五套

1999年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对现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中国货币的特点和出现这些特点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元的使用有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①所指时间段的阶段特征。简述第四套、第五套人民币的发行体现了国家的哪些变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根据地货币和人民币发展的部分

1931年,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发行的货币上印有镰刀、锤子、五角星等图案。其中,壹元和贰角面值的货币上还绘有列宁头像。
1937年,国共两党协议,陕甘宁边区不印发货币,市面上通用法币。1938年,边区政府以延安光华商店的名义印发“延安光华商店代价券”,作为法币的辅币。1941年,边区政府决定独立发行自己的货币。
194812月,中国人民银行在石家庄正式成立,开始发行面值拾元到壹万元不等的第一套人民币。
1953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二套人民币,陆续完成对新疆和西藏货币的收兑。1962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三套人民币,纸币面值最大为10元,最小为1分,绘有纺织工人,拖拉机手,钢铁工人等劳动者图案。
1987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四套人民币,纸币面值最大为100元,最小为1角。

——摘编自戴志强、沈逸林《红色政权发行的货币》等


根据材料中货币发展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宋徽宗时期,为了聚敛财富,强行扩大交子的发行区域。从崇宁三年(1104年)开始,在京西路使用交子。第二年又推广到除闽、浙、湖广、开封以外的其他各路,并把“交子”改为钱引。但这种违背经济规律的做法最终只是失败,由于发行困难,不久便被废除了,又恢复到只有四川流通纸币的状态中。由于宋徽宗时期,在四川更加肆无忌惮地滥发纸币而不再有准备金,因此造成了纸币的贬值,一贯贬到十几文或十文。

——吴树国《民之通货——历代货币流变》

材料二   哲宗以后的徽宗时期,是北宋最黑暗腐朽的时代,徽宗和蔡京、童贯集团,竟为奢靡、大兴土木、享乐腐化、侵吞公物、吃喝嫖赌,无所不为;聚敛财钱,竭泽而渔,无所不用其极。几年之间,就弄得国库空虚。加之用兵西夏,收复湟、廓,军费增加,财政吃紧,于是就用发行交子来解决财政开支。

——贾大权《官交子在我国纸币史上的地位》

材料三   嘉靖时期的吏部左侍郎靳学颜认为白银“寒之不可衣,饥之不可食”,其与铜钱、海肥(一种贝壳,在云南被用作货币)用于流通计价的功能并无明显区别。顾炎武分析了流通货币从铜钱经纸钞最后演变为白银的动态过程, “钞法之兴,因于前代,未以银为币而患(铜)钱之重,乃立此法”“今日上下皆银,轻装易致,而纸币自无所用。故洪武初欲行钞法,至禁民间行使金银,以奸恶论而卒不能行。及乎后代,银日盛而钞日微,势不两行,灼然易见”。

——摘编自徐永辰《晚明时期货币思想转型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交子在徽宗时期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靳学颜、顾炎武对明代货币改革的看法。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牙买加召开会议,签订了《牙买加协议》,协议规定成员国可自由选择汇率制度,取消黄金官价,成员国债务清算不再使用黄金,由此牙买加体系确立。《牙买加协议》签订之后,有的国家选择固定汇率制,有的国家选择浮动汇率制,成员国的汇率主要服务于国内政策需要,调节汇率与国际收支的手段更加灵活多样。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美元仍是最重要的,但马克、日元的比重也有所增加,各成员国有了更多选择,储备量也明显增加。

材料二   与布雷顿森林体系不同,牙买加体系被称为“无体系的体系”。各国在汇率方面各行其是,以致汇率变动剧烈,1994年爆发了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爆发了亚洲金融危机。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美国和欧盟占有46%的投票权,发展中国家只占有39%。作为最重要的国际货币——美元——的发行完全取决于美国自身需要,而不考虑其他国家,发展中国家常受美元汇率波动之苦。国际游资几乎不受金融机构监管,四处投机,冲击了许多国家的金融市场。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杨飞《牙买加体系缺陷及其改革思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牙买加体系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牙买加体系的缺陷,并对其改革的方向提出建议。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辽境内一些大型窖藏钱币,宋朝钱币数量占 70%以上。契丹境内出土的钱币主要为宋钱,占总数的 70%左右。……近年发现的若干金代窖藏中,出土了大量宋辽钱币, 其中宋钱占 70%以上。从西夏遗址、窖藏和考古发掘中发现,宋钱币占西夏流通钱币总数的 90%以上。

据统计,日本全国已有 28 处出土中国铜钱。从唐到明共 553000 余枚,其中北宋的钱币占 82.4%。表明宋钱在当时日本境内曾大量流通。……1899 年在河内发现的况赛场宝藏两个陶罐中,共计藏有 23000 多枚古钱币。其中中国古钱 22925 枚,而北宋钱币就有

20618 枚,约占此次发现的中国钱币的 89%以上。……近代考古发掘,在爪哇、苏门答腊、巴厘诸岛发现的中国铜钱,除少量唐代的开元钱外,大部分为宋代铜钱。……有统计显示, 到 1959 年止,东非发现中国、罗马、埃及等国古代钱币总计 405 枚,其中中国钱币 233 枚,占 57%,其中能鉴定出年代的又有 91%是宋钱。

《宋史·食货志》云:“钱本中国宝货,今乃与四夷共用。”《栾城集》(卷四一)记载:苏辙出使辽国,所见“北界别无钱币,公私交易,并用本朝铜钱”“南北贸易,缗钱之入敌境(金统治区)者,不知其几”(《宋史·食货志》)。《宋会要辑稿·刑法二》赵伯圭说: “(铜钱)缘海界南自闽广通化外诸国,东接高丽、日本,北接山东,一入大洋,实难拘检”。……南宋理宗时,日本一次就从中国运去铜钱千万贯,以至于包恢在《敝帚稿略》

(卷一)中惊呼:“台城一日之间,忽绝无一文小钱在市行”。……《敝帚稿略》(卷一)曰:“海外东南诸番国,无一国不贪好(宋钱)”;《宋会要辑稿·刑法二》载“入蕃者非铜钱不往,而蕃货亦非铜钱不售”,桑原鹭藏说:“南洋一带,宋钱之散布更多,久而久之遂成彼地之通货”。

——摘编自崔蕊满《宋代钱币的国际化程度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宋代钱币的国际化进行解读。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期基本描述
春秋战国青铜货币大量出现且货币形状繁多,其中赵国铲币、齐国刀币、秦国圆形方孔钱、楚国蚁鼻钱较著名。
秦汉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公元前118 年,汉武帝废除汉初邦国制币权,由中央统一铸五铢钱。
唐朝621年,唐高祖下令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结束了秦汉以来以重量铢两定名的钱币体系,出现具有高级铸币形态性质的年号钱币,大小钱币的兑换进一步明确。
宋朝1023 年,宋仁宗下令在成都设益州交子务,由京朝官一二人担任监官主持交子发行、并"置钞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严格其印制过程,这便是我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官交子"。

——-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货币 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春秋战国到宋代货币演变趋势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118年,在总结了前两次铸币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汉武帝下令铸造五铢钱,钱文五铢,重如其文,标准重量为4克。五铢钱继承了秦半两钱的形制,圆形方孔,钱径2.5厘米,厚0.12厘米,四周有麻,是一种轻重大小适度的铜质钱币。汉武帝还将货币的铸造和发行权收归中央政府。汉武帝铸行五铢钱,是我国货币史上ー次里程碑式的改革。自此一直到唐朝初期,五铢钱流行了七百三十九年,形成了中国货币史上罕见的五铢钱体制时期。在此后的两千多年中,铸币权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巩固其统治的重要法宝,并一直影响到近代。

——摘编自汪锡鹏《货币千年载春秋——从中国货币发展史看历史人物的功过》

材料二 我国虽是一个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古国,但同时也是一个“早熟的文明产儿”,生产力水平并不高…北宋时期,各地商品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对纸币这种飞跃性货币的适应也会有不同…宋代商品经济中掺杂者大量土地兼并下农民因破产而“含本逐末”寻求出路的因素,造成货币流通手段改革的大大提前…宋廷虽曾多次制定法律,试图确保纸币的流通,却在实际上未曾真正办到,货币政策朝令夕改,统治者发行官方纸币沿着有本金到少本金直至滥发无度演进,在有限地域内的流通很不稳定。

——摘编自李琳莎《论中国早期纸币的盛行及衰落——北宋交子在货币史上的短暂ー现》

材料三 明初用金银交易,白银不是合法货币。从427件徽州土地买卖契约文书中,我们可看到民间用白银的真实记载。由于当时纸质较差,大明宝钞难以耐久,且明代纸币只发不收,宝钞泛成灾,贬值极快,人民纷纷弃之…洪武到建文时期的宝钞,已经显示了其迅速衰落的迹象,白银货币化趋势已经出现。明后期、国内开采的白银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白银货币化过程实际上是与一系列官方赋役改革过程重合在一起的,明代白银货币化的过程也是一系列赋役改革推而广之的过程。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总体视野:一个研究论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所铸五铢钱的特点及铸造五铢钱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时期纸币兴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货币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