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中国古代货币简表(见如表),由表格信息可知(     
时间标志
战国越、齐、楚等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蚊鼻钱等
秦代秦统一使用圆彤方孔钱
汉武帝时中央统一铸造五珠钱
唐高祖时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
宋代纸币交子在四川地区诞生
A.钱文内容以年号相称B.一直由中央统一铸币
C.金属货币和纸币交替使用D.货币由多样走向统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某学者根据明朝初期徽州地区的地契使用情况制成了表格(明朝初期徽州地区的地契使用情况)。以下表格说明当时
年代契约数契约内容分类使用通货分类
卖田卖地卖山其他宝钞谷物绢布
洪武4912172013765
建文2217337114
永乐1032935372841143
洪熙633411
宣德4023124191921
正统54191417335712
景泰30137732712
天顺3312813312
成化9083742390

A.显示出白银货币化的现象B.土地商品化流转速度加快
C.重农抑商政策已开始松弛D.对外贸易推动了经济变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中的两则史料,可以用来说明(     
史料内容来源
真宗时,张咏镇蜀,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调剂之法:二交一缗,以三年为一界而换之。六十六年为二十二界,谓之交子。《宋史·食货志》
先是益、邛、嘉等州,岁铸铁钱五十余万贯,自李顺作乱遂罢铸,民间钱遂益少。私以交子为市,奸弊百出,狱讼滋多,乃诏知益州张咏,于嘉、邛二州铸大铁钱。每钱直(值)铜钱一,小铁钱十,相兼行用,民甚便之。《续资治通鉴长编》
A.宋代政府放松了对货币的管控B.社会动荡造成了铜钱地位下降
C.交子使用范围主要在川蜀地区D.交子的兴衰与铁钱有密切关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下表是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下表反映了(     
时间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
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 宝钞23、银1、布1
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 宝钞4、银27、布42、稻谷4
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 银52、稻谷1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2023-12-10更新 | 256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2届山东省临清三中高三上学期学分认定测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为北宋和南宋时期政府纸币发行量情况(单位:万贯)。据此可以推断南宋时期(       

北宋日期

1023年

1072年

1094年

1098年

1102年

交子发行量

125

251

281

377

777

南宋时期

1128年

1168年

1190-1194年

1234年

1255-1258年

钱引发行量

377

4000

7000

17000

26000

会子发行量

-

2000

8000

25000

64000

A.纸币信誉存在崩溃危险B.财政收入有明显提高
C.商品经济发生质的飞跃D.不具备现代货币意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为我国古代纸币使用情况的节选。

北宋交子

宋徽宗时期,交子滥发,信用崩溃,“较天圣(宋仁宗年号)一界逾二十倍,而价愈损”。

元朝宝钞

至元三年(1266年)每石米600文,至正十九年(1369年)1000贯买不到一斗米。

大明宝钞

宣德七年(1432年),面值1000文的宝钞只值铜钱5文,宝钞“积之市肆,过者不顾”。

据此可知(     

A.纸币发行适应了经济的发展B.周期性的经济危机难以避免
C.封建王朝难以维持纸币信用D.白银大量流入导致货币贬值
2024-01-26更新 | 31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展示的是秦朝至宋朝我国货币的发展情况。据此推知,我国古代货币的发展
时间标志
秦朝秦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
汉武帝时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唐高租时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
宋朝北宋四川益州商人最先印造交子

A.强化了工商食官的政策B.是民间私有资本迅速发展的产物
C.表明重农抑商政策松弛D.一定程度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8 . 下表序号A、B、C所示是新中国发行的五套人民币中的三个版本(1948版、1962版、1987版)相关信息对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民币图案背景、币种及防伪技术对比表(部分版本)

序号图案背景币种防伪技术
A1元券“工人和农民”;10元券“灌田”“锯木”“工人农民”;1千元券“耕地”“秋收”“拖拉机”“推车”“牧马”;1万元券“双马耕地”“牧马”“驼队运输”;5万元券“收割机”“炼铁生产”12种面额62种版别
B100元券的正反面分别用了“四伟人”头像和井冈山主峰图案;50元券的正面图景,第一次将工、农、知识分子三者头像并列作为主图案;其他券面正面主图景全部使用了少数民族人物头像;主币的反面分别用了“长城、南海、长江、喜马拉雅山”等图景,辅币反面则分别选用各民族特色纹饰衬托国徽的图景。主币6种、辅币3除了采用水印防伪技术外,还广泛采用了磁性油墨等先进技术。50元、100元券还采用了金属安全线技术,增强了防伪性能
C1元券的“女拖拉机手”;背面为“放牧”;2元券的“车床工人生产”;背面为“大型油田”;10元券的“人民代表步出大会堂“;背面是“人民大会堂”;(俗称“大团结”);1角券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背面为国徽、菊花;2角券的“武汉长江大桥”;背面为国徽、牡丹花面额为7每种券面除有基本色外,还运用多色彩印技术。在手工雕刻的主景下,面额文字的衬底花纹采用机器雕刻,并运用多色接线技术,提高了票券的防伪性能

—据《从发行的五套人民币图案背景看新中国之变化》整理


分别提取表中A、B、C所示的人民币相关历史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人民币版本年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