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如表,推论合理的是(     
清代摊丁入亩前后某县分档人丁平均负担变化统计表
100亩以上60-99.9亩30一59.9亩10-20.9亩10亩以下
摊丁前
(两/丁)
0.57500.34260.21870.13450.1014
摊丁后
(两/丁)
1.85740.41220.22420.10080.0280
负担变化(%)+223.0+20.3+2.5-25.1-72.4
A.改革强化人身管控B.朝廷废除重农抑商
C.社会活力有所提高D.自然经济走向瓦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明朝嘉靖四十年起,对原来世代相袭无偿劳动的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到清朝时最终废除了匠户制度。明朝张居正改革将赋役合并,一概征银,清朝雍正时推行“摊丁入亩”,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这些变化(     
A.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B.强化了封建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控制
C.使隐匿人口的现象得以减少D.使赋税形式开始由实物向货币转变
3 . 下表为唐宋时期地税纳税截止时间表。据此可知,这一变化客观上(     

朝代

纳税截止时间

唐代

“夏税”不得过六月

“秋税”不得过十一月

宋代

黄淮地区

“夏税”八月五日

“秋税”十一月十五日

南方地区

“夏税”七月十五日

“秋税”十二月十五日


A.促进经济重心完成南移B.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程度
C.促进人身依附关系松弛D.减轻了农户的额外负担
4 . 财政年度是人为制定的收支结算的起讫时间。汉代的财政年度计算是“计断九月”,取决于粟的成熟时间;唐代的财政年度计算则是“岁终为断”,与水稻的成熟时节相适应。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赋税征收标准的调整B.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
C.区域经济地位的变动D.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2022-07-23更新 | 1975次组卷 | 34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描述了清朝前期赋役制度的变化。这一变化(     
时期内容
清朝初期地赋和丁赋是分别征收的。地赋是农民交纳的地税,丁赋是百姓向政府提供的徭役折银,田赋和丁赋都是用银两折算,称为地银和丁银
康熙年间规定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A.加强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解决了封建国家赋役征收不均的问题
C.客观上有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D.造成了农村大量隐瞒人口现象的发生
2022-11-10更新 | 272次组卷 | 29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南北朝时期实行租调制,按户征税。北宋时“客户起移,不须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毕日,商量去取,各取稳便”。明代将力役改为雇役,役户只要缴纳一定银两,便可免除役劳,而由官府雇人代役。这些变化反映了
A.政府管理职能渐趋弱化B.人身依附关系渐趋松弛
C.重农抑商政策逐渐减轻D.土地兼并之风逐渐杜绝
8 . 北齐规定:“男18岁以上为丁,丁从课役,60岁为老。”而隋朝规定:“男以21岁为丁,58岁为限实行从丁课。”隋朝这一变化
A.减轻了农民赋税负担
B.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C.推动了农产品商业化
D.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9 . 唐朝初期的赋税主要以土地税和人头税为主,到唐朝中后期,变为以土地税和户税(财产税)为主,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制度的变化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土地兼并的严重
D.赋税制度的改革
2019-06-26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表是明清时期耕地和人口变化的数据。清前期人口比明初增加的政策因素是
时期耕地面积人口
明初8.5亿亩6600余万
清前期10亿亩4.1亿
A.大量耕地开垦可以养活更多的人
B.摊丁入亩政策使百姓不再隐瞒人口
C.一条鞭法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D.重农抑商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