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表是典籍记载先秦时期被征服者承担义务的变化过程。这体现了(     
时间名称内容
商代以前藩属部落贡以方物
商代强制代耕公田
什一而税,天下通行
A.国家机构治理能力提升B.原始民主传统的延续
C.中央集权制度得以确立D.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秦王政十八年,一名寡妇隐匿其子家产。经官员审理查验她的田宅、布肆、舍客室、马、债款后,照法律规定确认她“匿訾(资)税直(值)过六百六十钱”。这一记载可以说明当时(     
A.制度严密便以控驭民众B.司法实践促进法律完善
C.基层治理关注家庭关系D.征税主要标准转向资产
3 . 《明史·食货志一》记载,明洪武二十年,命国子生武淳等,分行州县,随粮定区以交赋,粮一万石的区域为一区。区设粮长四人,量度田亩方圆,次以字号,悉书主名及田之丈尺,编类为册,状如鱼鳞,号曰“鱼鳞图册”。据此可知,明代绘制鱼鳞图册旨在(       
A.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为国家征收田赋提供依据
C.解决明朝初年流民问题D.记录地主兼并土地的数量
2023-07-0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府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旧唐书》对唐代的某项赋税制度有如下记载:“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据此推断该税制(       
①实行了量入制出的原则②以均田制为基础
③以资产为主要征税标准④体现定合理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据秦简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贰春乡需要向朝廷上交的岁赋为“白翰”“黑翰”“明渠鸟”“鷩鸟”等若干只,于是乡守令乡吏和刑徒进行捕捉。这说明秦朝(     
A.政府对刑徒的管理较宽松B.统治阶级生活奢靡腐化
C.对基层社会形成有力控制D.赋税征收以土特产为主
6 . 《魏书·食货志》记载:“旧制,民间所织绢、布,不依尺度。”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诏令:“改长尺大斗,依《周礼》制度,班之天下。”改革后长度单位有端、匹、丈、尺、寸;重量单位有石、斤、两;容量单位有斗、斛、升。这一改革
A.有利于经济生活的开展B.开创了度量衡统一局面
C.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D.制定了明确的赋役标准
2021-05-11更新 | 303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绥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据文献记载,西北的高昌国原本保持有土地自由买卖的习惯。唐初,灭高昌国,置高昌县,后设安西都护府统之。此后在该地出土的唐时期吐鲁番文书中,就很少见到土地买卖文书了。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唐朝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B.西北与中原贸易往来频繁
C.中央集权有利于经济发展D.农业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迁移
8 . 西魏大统十三年(547年)计帐文书记载,在西魏的均田制下,课税户分为上、中、下三等,调的负担一样,租有所区别、上户一夫一妇纳租四石,下户两石。户内如有丁婢、耕牛,相应增加租调。这反映出西魏统治者推行均田制的根本出发点是
A.调整土地关系B.缓和社会矛盾
C.方便政府征收租调D.促进北方各族封建化
9 . 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南宋绍兴二十九年朝廷明文规定“凡佃户纳租,每亩不得过一石(石:古代容量单位)”。这一规定表明,当时统治者
A.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B.极力抑制土地兼并
C.实行了重农抑商政策D.有意调和阶级矛盾
10 . 《明史·食货志》记载:“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缴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不侵犯地主官僚利益B.免征力役为农民减负
C.简化税制以杜绝腐败D.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